《濟陽綱目》~ 卷七十七 (1)
卷七十七 (1)
1. 治腳氣邪注各經方
麻黃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足太陽經,腰足攣痹,關節重痛,憎寒壯熱,無汗惡寒,或自汗惡風,頭痛眩暈等證。
麻黃(去節),乾葛,細辛,白朮(米泔浸),茯苓,防己,桂心(不見火),羌活,甘草(炙),防風(各等分)
上銼為末,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空心服。自汗,去麻黃,加肉桂、芍藥;重者,加白朮、陳皮;無汗,減桂,加杏仁、澤瀉,並等分。
半夏左經湯,治足少陽經為風寒暑濕流注,發熱,腰脅疼痛,頭目眩暈,嘔吐不食。
半夏(湯洗七次),乾葛,細辛,白朮,麥門冬(去心),茯苓,桂心(不見火),防風,乾薑(炮),黃芩,柴胡,小草(即遠志苗),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熱服。熱悶,加竹瀝;喘急,加杏仁、桑白皮。
大黃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足陽明經,使腳痛赤腫,痛不可行,大小便秘,或惡聞食氣,喘滿自汗。
細辛(去苗),茯苓,羌活,大黃(蒸),甘草(炙),前胡,枳殼(去穰,麩炒),厚朴(去皮,炒),黃芩,杏仁(去皮尖,另研,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熱服。腹痛,加芍藥;秘結,加阿膠;喘急加桑白皮、紫蘇;小便澀少,加澤瀉;四肢瘡瘍浸淫,加升麻並各等分。
大料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三陽經,腰足拘攣,大小便秘澀,喘滿煩悶,並皆治之。
麻黃(去節),乾葛,細辛,厚朴(薑汁炒),茯苓,防己,羌活,枳殼(麩炒),防風,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一錢),桂心,柴胡,半夏(湯泡七次),小草,白姜,甘草(炙,各五分。原方以上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服。自汗,加牡蠣、白朮,去麻黃;黃腫,加澤瀉、木通;熱甚無汗,去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腹痛或利,去黃芩,加芍藥及炮附子;大便秘,加大黃、竹瀝;若喘滿,加杏仁、桑白皮、柴、蘇並等分。對證加減,尤宜審之。
六物附子湯,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手足或時浮腫。
附子(炮,去皮臍),肉桂,防己(各一錢),甘草(五分,炙),白朮,茯苓(各七分半)
上㕮咀,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換腿丸,治足三陰經為風寒暑濕之氣所乘,發為攣痹,緩弱,上攻胸脅肩背,下注腳膝疼痛,足心發熱,行步艱難。
薏苡仁,南星(炮),石楠葉,石斛(去根),檳榔,萆薢(炙),川牛膝(酒浸),羌活,防風(各一兩),木瓜(四兩),黃耆(蜜炙),當歸(酒洗),天麻,續斷(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腳氣及邪氣侵入各經絡的方劑】
-「麻黃左經湯」,用於治療風寒暑濕導致的足太陽經脈受影響,出現腰腳僵硬疼痛,關節沉重疼痛,寒戰高熱,無汗怕冷,或自汗怕風,頭痛頭暈等症狀。
主要成分有麻黃(去節),乾葛,細辛,白朮(米泔浸),茯苓,防己,桂心(不見火),羌活,甘草(炙),防風(各等量)。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大棗,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如果自汗,則去掉麻黃,加入肉桂和芍葯;病情嚴重的,加入白朮和陳皮;無汗的,減少桂心,加入杏仁和澤瀉,比例均等。
-「半夏左經湯」,用於治療足少陽經被風寒暑濕影響,導致發熱,腰脅疼痛,頭目眩暈,嘔吐無法進食。
主要成分有半夏(湯洗七次),乾葛,細辛,白朮,麥門冬(去心),茯苓,桂心(不見火),防風,乾薑(炮),黃芩,柴胡,小草(即遠志苗),甘草(炙,各等量)。將這些藥材研磨,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三片生薑,一個棗,用水煎煮,空腹熱服。如果熱悶,加入竹瀝;呼吸急促,加入杏仁和桑白皮。
-「大黃左經湯」,用於治療風寒暑濕導致足陽明經受影響,導致腳部紅腫疼痛,行走困難,大小便不通暢,或厭惡食物的氣味,喘息滿脹,自汗。
主要成分有細辛(去苗),茯苓,羌活,大黃(蒸),甘草(炙),前胡,枳殼(去瓤,麩炒),厚朴(去皮,炒),黃芩,杏仁(去皮尖,另外研磨,各等量)。將這些藥材研磨,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三片生薑,一個棗,用水煎煮,空腹熱服。如果腹痛,加入芍葯;便祕,加入阿膠;喘息急促,加入桑白皮和紫蘇;小便不通,加入澤瀉;四肢瘡瘍,加入升麻,比例均等。
-「大料左經湯」,用於治療風寒暑濕導致的三陽經受影響,腰腳僵硬,大小便不通,喘息煩悶,都能治療。
主要成分有麻黃(去節),乾葛,細辛,厚朴(薑汁炒),茯苓,防己,羌活,枳殼(麩炒),防風,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一錢),桂心,柴胡,半夏(湯泡七次),小草,白薑,甘草(炙,各五分,原本配方中各等量)。將這些藥材研磨,加入三片生薑,一個棗,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如果自汗,加入牡蠣和白朮,去掉麻黃;黃腫,加入澤瀉和木通;熱度很高且無汗,去掉桂心,加入橘皮、前胡和升麻;腹痛或拉肚子,去掉黃芩,加入芍葯和炮附子;大便不通,加入大黃和竹瀝;如果喘息滿脹,加入杏仁、桑白皮、柴胡和紫蘇,比例均等。根據症狀調整用量,需特別注意。
-「六物附子湯」,用於治療四氣導致足太陰經受影響,骨節疼痛,四肢僵硬,自汗,氣短,小便不通暢,手腳偶爾浮腫。
主要成分有附子(炮,去皮臍),肉桂,防己(各一錢),甘草(五分,炙),白朮,茯苓(各七分半)。將這些藥材研磨,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換腿丸」,用於治療足三陰經受到風寒暑濕的影響,導致抽搐麻痹,軟弱無力,向上攻擊胸脅肩背,向下影響腳膝疼痛,足底發熱,行走困難。
主要成分有薏苡仁,南星(炮),石楠葉,石斛(去根),檳榔,萆薢(炙),川牛膝(酒浸),羌活,防風(各一兩),木瓜(四兩),黃耆(蜜炙),當歸(酒洗),天麻,續斷(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麵糊製成桐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溫酒鹽湯隨意送服。另一個配方,加入炮附子、肉桂、蒼朮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