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六 (5)
卷七十六 (5)
1. 治虛冷疝方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茱萸內消丸,治膀胱腎虛受邪,結成寒疝,陰囊偏墜,痛連臍腹,小腸氣刺,奔豚,痃癖等證。
山茱萸,吳茱萸,川楝,馬藺花,茴香青皮,陳皮,山藥,肉桂(各二兩),木香(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四制茱萸丸,一名奪命丹,治遠年近日疝氣撮痛,偏墜,腫硬,陰間濕癢,抓成瘡癬。
吳茱萸(一斤,用酒醋白湯童便各浸四兩,過一宿,焙乾),澤瀉(三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四炒川楝丸,治一切疝氣腫痛,縮小,久者斷根。
川楝肉(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麩一合,斑蝥四十九粒同炒麩黃,去麩、蝥;一份用麩同巴豆四十九粒;一份用麩同巴戟一兩;一份用鹽一兩,茴香一合。各同炒黃色,去麩、鹽、茴香不用,只用川楝肉),木香,破故紙(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三服。
五炒川楝丸,治釣腎。
川楝肉(五兩,一兩用斑蝥一個炒,一兩用小茴香三錢,鹽五分炒,一兩用破故紙三錢炒,一兩用黑丑三錢炒,一兩用白蘿蔔子、破故紙各一錢同炒)
上為末,酒糊丸,酒下。
沉香桂附丸,治中氣虛弱甚,脾胃虛寒,臟腑積冷,心脅疼痛,手足厥逆,便利無度,七疝引痛,喜熱物熨燙之證。
沉香,附子(炮),川烏(炮),乾薑(炮),良薑,官桂,吳茱萸(湯泡),茴香(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青木香丸,治腎冷,疝氣脹疼。
吳茱萸(一兩,分作二分用,酒醋各浸一宿,焙乾),香附子(一兩),蓽撥,青木香(各半兩)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或乳香湯、蔥白湯亦可。
丁香楝實丸,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婦人瘕聚帶下,皆任脈所主陰經也,乃腎肝受病,治法同歸於一。
當歸,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川楝子(各一兩)
上四味銼碎,以好酒三升,同煮酒盡為度,焙作細末,每藥末一兩,再入下項藥。
丁香,木香(各二錢),玄胡索(五錢),全蠍(十三個,炒)
上四味,同為細末,同前藥拌勻,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百丸,空心溫酒送下。
胡蘆巴丸,治大人小兒,小腸盤腸,奔豚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定。
胡蘆巴(炒,一斤),茴香(炒,十二兩),吳茱萸(湯洗,炒,十兩),川楝肉(炒,十八兩),大巴戟(去心炒),川烏(炮,去皮尖,各六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下。小兒五丸,茴香湯下。一方加黑牽牛。
白話文:
治虛冷疝方的各種藥丸配方及服用方法:
茱萸內消丸: 治療膀胱腎虛受邪引起的寒疝,症狀包括陰囊偏墜、疼痛連及臍腹、小腸氣刺、奔豚、痃癖等。 藥物磨成粉末,用酒和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
四制茱萸丸 (奪命丹): 治療多年或近期發生的疝氣,症狀包括疼痛、偏墜、腫硬、陰部潮濕瘙癢,抓撓成瘡等。 吳茱萸需用酒、醋、白湯、童尿浸泡,烘乾後再磨粉。與澤瀉磨粉後,用酒和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四炒川楝丸: 治療各種疝氣腫痛、縮小,以及久治不愈的疝氣,旨在斷根。川楝肉需分四份,分別與麩皮、斑蝥、巴豆、巴戟天或鹽、茴香同炒,去除麩皮、斑蝥、巴豆、鹽、茴香後,僅取川楝肉,再與木香、破故紙磨粉,用酒和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鹽湯送服,一日三次。
五炒川楝丸: 治療釣腎(一種疝氣)。川楝肉分五份,分別與斑蝥、小茴香、鹽、破故紙、黑丑及白蘿蔔子、破故紙同炒,磨粉後用酒和麵糊做成藥丸,酒送服。
沉香桂附丸: 治療中氣虛弱、脾胃虛寒、臟腑積冷,症狀包括心脅疼痛、手足厥逆、腹瀉不止、疝氣引發疼痛,喜用熱物熨燙等。藥物磨成細粉,用醋煮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青木香丸: 治療腎虛引起的疝氣脹痛。吳茱萸需用酒醋浸泡,烘乾後再磨粉。與香附子、蓽撥、青木香磨粉後,用米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亦可用乳香湯或蔥白湯送服。
丁香楝實丸: 治療男子七疝疼痛以及婦女瘕聚帶下(婦科疾病),認為均與腎肝受病有關。部分藥物先用酒煎煮,再與其他藥物混合磨粉,用酒和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至一百丸,空腹溫酒送服。
胡蘆巴丸: 治療大人小孩的小腸盤腸、奔豚疝氣、陰囊腫脹,以及小腹有如雞蛋大小的腫塊,疼痛部位不定。藥物磨粉後,用酒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溫酒送服;小兒每次服用五丸,用茴香湯送服。另有一方加黑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