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六 (3)
卷七十六 (3)
1. 治虛冷疝方
當歸四逆湯,治男子婦人疝氣,臍下冷痛,相引腰胯而疼。
當歸梢(七分),附子(炒),官桂,茴香(炒,各五分),芍藥(四分),玄胡索,川楝子,茯苓(各三分),澤瀉(二分),柴胡(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蔥白散,治一切冷氣,及膀胱氣發,攻刺疼痛,及婦人產後血氣刺痛,皆宜服之。
川芎,當歸,枳殼(炒),厚朴(薑製),木香,官桂,青皮,乾薑(炮),茴香(炒),人參,川楝(炒),茯苓,麥芽(炒),三稜(炮),蓬朮(醋浸一宿,焙),熟地(砂仁炒),神麯,芍藥(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蔥白二莖,水煎,入鹽少許,空心熱服。大便秘澀加大黃,溏利加訶子。
吳茱萸湯,治厥疝,腹中冷痛,積氣上逆,致陰冷囊寒。
吳茱萸(五分),川烏頭(炮,去皮),細辛(各七分半),良薑,當歸,乾薑(炮),官桂(各二分半)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日進三服。
木香散,治心疝,小腹痛,悶絕不已。
木香,陳皮(各五分),良薑,訶子皮,赤芍藥,枳實(炒,各二分半),草豆蔻,川芎,黑醜(各一分)
上銼,水煎溫服。
烏頭桂枝湯,治風寒疝氣,腹中疼痛,手足逆冷;及賊風入腹,攻刺五臟,身體拘急,轉側叫呼,陰縮,悉皆治之。
大烏頭(一個,用蜜煮熟),肉桂,芍藥(各三錢三分),甘草(二錢半)
上㕮咀,分為二帖,每帖加生薑五片,棗二枚,入前煮烏頭蜜半合同煎,食前服。一方,去烏頭用附子,名蜜附湯。
益智仁湯,治疝氣痛連小腹,呼叫不已,診其脈沉緊,是腎積冷所致。
益智仁,乾薑(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二錢),烏頭(炮,去皮),生薑(各半兩),青皮(去白,二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入鹽少許,空心熱服。
玄附湯,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便溏泄。
木香(不見火,半兩),玄胡索(炒),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七片,水煎溫服。
沉附湯,治腎虛無陽,小腸氣痛,小腹外腎時冷,兼治濕證。
附子(生用),香附(各二錢),沉香,蓽澄茄,辣桂,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加生薑七片,水煎,空心服。
桂薑湯,治無陽臍冷,疝氣,兼治濕證。
辣桂,川白姜,吳茱萸(用酒醋浸一宿,焙乾,各一錢),良薑,茴香(炒),蓽澄茄,縮砂仁,木香,茯苓,益智仁,甘草(炙,各八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蟠蔥散,治膀胱小腸,寒氣攻痛。
玄胡索(炒),甘草(炙),茯苓(各一錢),蒼朮(一錢半),肉桂,丁皮(各六分),乾薑(炮),檳榔(各七分),砂仁,蓬朮(煨),三稜(煨),青皮(醋炒,去白,各八分)
白話文:
治虛冷疝方
當歸四逆湯: 治療男女疝氣,肚臍以下冷痛,疼痛牽引到腰部和胯部。
藥方:當歸梢(七分)、附子(炒)(五分)、官桂(五分)、茴香(炒)(五分)、芍藥(四分)、玄胡索(三分)、川楝子(三分)、茯苓(三分)、澤瀉(二分)、柴胡(五分)。 將藥材磨碎,每次取藥方分量煎服,空腹服用。
蔥白散: 治療各種寒氣,以及膀胱氣脹疼痛,以及婦女產後血氣疼痛等症狀。
藥方:川芎、當歸、枳殼(炒)、厚朴(薑製)、木香、官桂、青皮、乾薑(炮)、茴香(炒)、人參、川楝(炒)、茯苓、麥芽(炒)、三稜(炮)、蓬朮(醋浸一宿,焙)、熟地(砂仁炒)、神麴、芍藥(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蔥白兩根,水煎,加少量鹽,空腹熱服。大便秘結者加用大黃,大便溏瀉者加用訶子。
吳茱萸湯: 治療厥疝,腹部冷痛,氣逆上衝,導致陰囊寒冷。
藥方:吳茱萸(五分)、川烏頭(炮,去皮)(七分半)、細辛(七分半)、良薑(二分半)、當歸(二分半)、乾薑(炮)(二分半)、官桂(二分半)。 將藥材磨碎,每次取藥方分量煎服,每日服用三次。
木香散: 治療心疝,小腹疼痛,悶痛不止。
藥方:木香(五分)、陳皮(五分)、良薑(二分半)、訶子皮(二分半)、赤芍藥(二分半)、枳實(炒)(二分半)、草豆蔻(一分)、川芎(一分)、黑醜(一分)。將藥材磨碎,水煎溫服。
烏頭桂枝湯: 治療風寒疝氣,腹部疼痛,手腳冰冷;以及風邪侵入腹部,侵犯五臟,身體拘緊,翻滾哭叫,陰莖縮小等症狀。
藥方:大烏頭(一個,用蜜煮熟)、肉桂(三錢三分)、芍藥(三錢三分)、甘草(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分成兩劑,每劑加入生薑五片、大棗兩個,與先前蜜煮烏頭藥汁一起煎煮,飯前服用。另一方,用附子代替烏頭,稱為蜜附湯。
益智仁湯: 治療疝氣疼痛牽連小腹,哭叫不止,脈象沉緊,為腎臟積寒所致。
藥方:益智仁(二錢)、乾薑(炮)(二錢)、甘草(炙)(二錢)、茴香(炒)(二錢)、烏頭(炮,去皮)(半兩)、生薑(半兩)、青皮(去白)(二錢)。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水煎,加少量鹽,空腹熱服。
玄附湯: 治療各種疝氣,心腹冷痛,腸鳴氣竄,畏寒自汗,大便溏瀉。
藥方:木香(不見火,半兩)、玄胡索(炒)(一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七片,水煎溫服。
沉附湯: 治療腎虛無陽,小腸氣痛,小腹部及外腎部位時冷,兼治濕證。
藥方:附子(生用)(二錢)、香附(二錢)、沉香(一錢)、蓽澄茄(一錢)、辣桂(一錢)、甘草(炙)(一錢)。 每次取藥方分量,加入生薑七片,水煎,空腹服用。
桂薑湯: 治療陽氣不足、肚臍冰冷、疝氣,兼治濕證。
藥方:辣桂(一錢)、川白姜(一錢)、吳茱萸(用酒醋浸一宿,焙乾)(一錢)、良薑(八分)、茴香(炒)(八分)、蓽澄茄(八分)、縮砂仁(八分)、木香(八分)、茯苓(八分)、益智仁(八分)、甘草(炙)(八分)。 每次取藥方分量煎服,飯前服用。
蟠蔥散: 治療膀胱和小腸寒氣攻痛。
藥方:玄胡索(炒)(一錢)、甘草(炙)(一錢)、茯苓(一錢)、蒼朮(一錢半)、肉桂(六分)、丁皮(六分)、乾薑(炮)(七分)、檳榔(七分)、砂仁(八分)、蓬朮(煨)(八分)、三稜(煨)(八分)、青皮(醋炒,去白)(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