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卷一·上 (1)
1. 脈法
內經,曰:寸口脈中短者,頭痛也。
脈經,曰:陽眩則頭痛。又曰: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脈緊頭痛,是傷寒。脈緊上寸口者,傷風頭痛。脈訣云: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皆易除。
脈訣舉要,曰:頭痛陽弦,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濕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必澀,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白話文:
【脈法】
根據《內經》記載,如果在寸口部位測量到的脈象比正常來得短,這通常表示有頭痛的情況。
《脈經》中提到,因陽氣過盛導致的暈眩會引發頭痛。另外,如果寸口脈象呈現浮象,可能代表中風的前兆,且常伴隨發燒和頭痛。脈象緊繃代表的是傷寒所引起的頭痛;若這種緊繃的脈象出現在寸口位置,則可能是由風邪引起的頭痛。根據脈訣,頭痛時脈象短而滯澀,預後較差;而脈象浮滑,則多是由風邪或痰濕所導致,治療相對容易。
《脈訣舉要》中說,頭痛時,如果脈象呈陽性且弦,代表可能有風邪;脈象浮且緊,可能是受寒所致;若脈象洪大且數,可能是風熱;濕邪引起的頭痛,脈象通常細且堅韌。氣血不足導致的頭痛,脈象即使有弦象,但一定會帶有滯澀;由痰濕引起的頭痛,脈象會偏滑;若是腎氣不順引起的頭痛,脈象則會堅實。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