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四五日血脈已旺,感者成女。至於六七日後,則雖交感,亦不成胎,信斯言也。人有經始斷交合生女,經久斷交合生男者,亦有四五日以前交合無孕,八九日以後交合有孕者,獨何歟。俞子木撰《廣嗣要語》,著方列圖,謂陽實能入虛陰,實陰不能受陽,即東垣之故見也。又謂微陽不能射陰,當補益精元。

弱陰不能攝陽,當調養精血,信斯言也。世有尪羸之夫,怯懦之婦,屢屢受胎,雖欲止之而不能止者。亦有血氣方剛,精力過人,顧乃艱於嗣續,而莫之救者,獨何歟。他如巢氏墳墓手命之說,理或有之,蓋聖人存而不論也。而集群醫大成如丹溪者,亦諄諄以婦人月水為務,而陽施陰受之理,未之權焉。

殊不知富貴之家,侍妾已多,其中豈無月水當期,而無先後之差者乎。有已經前夫頻頻生產,而娶此以圖其易者,顧亦不能得胎,更遣於他人,轉盼數年,復生男女已成行矣。豈不能受孕於此,而能受孕於彼乎。抑丹溪之論,猶有未盡乎。愚以為父母之生子,不拘老少,不拘強弱,不拘康泰,患病不拘精之易瀉難瀉,只以交感之時,百脈齊到者為善耳。

蓋子之於父,耳目鼻口,毛髮骨爪,四肢百體,無不相肖者,以其稟於父母者,百脈具足也。是故交感而百脈齊到,則雖老,雖弱,雖病,患雖易瀉,亦可以成胎矣。交感而百脈參差,則雖少,雖強,雖康泰,雖難瀉,亦無以成胎矣。婦人所構之血,固由於百脈會聚,較之男子之精,不能無輕重之分也。

若男女之辨,又不以精血先後為拘,不以經盡幾日為拘,不以夜半前後交感為拘,不以父強母弱、母強父弱為拘,只以精血各由百脈之齊到者,別勝負焉。是故精之百脈齊到,有以勝乎血,則雖精先血後,雖經盡已久,雖夜半以前,雖母強父弱,亦可以成男。血之百脈齊到,有以勝乎精,則雖血先精後,雖經盡未久,雖夜半以後,雖父強母弱,亦可以成女。至有既孕而小產者,有產而不育者,有育而不壽者,有壽而黃耆無強者。

則亦精血之堅脆,分為修短耳。世俗不察精血之堅脆,已定於稟受之初,乃以小產專責之母,以不育專付之兒,以壽夭專委之數,不亦謬乎。然同此人,則同此精血,同此精血,則同此百脈,而有齊到參差之異者,何歟?夫齊到者,常也;參差者,變也。或賦稟異質,或飲食失調,或勞役不時,或色欲過度,或六氣為逆,而七情所感有見而為疾者,有不見而為疾者,其為經絡之損傷則一也。

由是交感之間,常變雜揉,輕則二八三七四六之分,重則倍半什一百一之分,均為不能齊到,以是而望胎之成,不亦難乎。故又假明醫良藥,伸縮百脈,使急者緩之,遲者速之,痿痹者動盪之,流滑者抑遏之,調濟使得其平,必如乾坤之靜專靜翁。父精之施,有以會百脈之精而為精。

白話文:

四五天內,血脈旺盛,受孕則生女。六七天後,即使交合,也不會受孕,這是確實的。有人經期剛結束就交合生女兒,經期結束很久後交合生兒子的;也有人四五天內交合沒懷孕,八九天後交合卻懷孕的,這是為什麼呢?俞子木撰寫的《廣嗣要語》,繪圖列方,說陽氣充實才能進入陰氣虛弱的女子體內,陰氣充實卻不能接受陽氣,這就是東垣(李東垣)的觀點。又說陽氣微弱不能射入陰道,就應該補益精元;陰氣虛弱不能攝住陽氣,就應該調養精血,這些都是正確的。

世上有些體弱多病的丈夫和膽怯懦弱的妻子,卻屢屢受孕,想阻止卻阻止不了;也有些血氣方剛、精力過人的夫婦,卻難以生育,無法挽救,這是為什麼呢?像巢氏(巢元方)的墓葬擇日生育之說,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聖人知道卻不議論它。而像朱丹溪這樣醫術精湛的大醫,也總是強調婦女月經的重要性,卻沒有深入探討男女交合時陰陽的運作之理。

殊不知富貴人家,妾侍眾多,其中難免有人月經來潮的時間不同,卻沒有先後順序之別。有些女子先前丈夫的子女很多,嫁給現在的丈夫想容易懷孕,卻不能受孕,改嫁他人後,幾年內又生了幾個孩子。難道她不能在這個丈夫那裡受孕,卻能在他人那裡受孕嗎?難道丹溪的理論還有不足之處嗎?

我認為,父母生育子女,不論年齡大小、強弱虛實、健康疾病,也不論精液容易洩漏還是不易洩漏,只看交合時百脈是否同時到達才是關鍵。因為子女繼承父母的耳目鼻口、毛髮骨爪、四肢百體,沒有不相似的地方,正是因為他們從父母那裡接受了完整的百脈。所以,交合時百脈同時到達,即使年老體弱多病,精液容易洩漏,也可能受孕;而交合時百脈運行不暢,即使年輕力壯健康,精液不易洩漏,也難以受孕。婦女孕育的血液,來自百脈的匯聚,和男子的精液相比,輕重還是有區別的。

至於男女的區別,也不在於精血的先後順序,不在於經期結束幾天,不在於交合時間是前半夜還是後半夜,不在於丈夫強壯妻子虛弱還是妻子強壯丈夫虛弱,只看精血是否都能通過百脈同時到達,以決定勝負。所以,精液通過百脈同時到達,能勝過血液,即使精液先於血液排出,即使經期結束很久,即使在前半夜交合,即使妻子強壯丈夫虛弱,也能生男孩;血液通過百脈同時到達,能勝過精液,即使血液先於精液排出,即使經期結束不久,即使在後半夜交合,即使丈夫強壯妻子虛弱,也能生女孩。至於有的女子懷孕後流產,有的生育卻不能養育子女,有的養育子女但子女壽命不長,有的子女長壽卻體弱多病,這都是精血的強弱、長短造成的。

世俗之人不明白精血的強弱是從受孕之初就已經決定的,便將流產歸咎於母親,將不能養育子女歸咎於子女,將壽命長短歸咎於命運,這不是很謬誤嗎?然而同一個夫婦,他們的精血相同,他們的百脈也相同,卻會有同時到達和不同時到達的區別,這是為什麼呢?百脈同時到達是常規,不同時到達是變異。可能是先天稟賦不同,可能是飲食失調,可能是勞累過度,可能是房事過度,可能是六邪侵襲,或是七情所傷,有的有明顯的疾病,有的沒有明顯的疾病,但都會損傷經絡。

因此,在交合的時候,常規和變異混雜在一起,輕者男女比例的差異,重者差距更大,都造成百脈不能同時到達,想要受孕,豈不是很難嗎?所以需要借助名醫良藥,調節百脈,使過急的緩慢下來,過慢的加快,使痿痹的活動起來,使滑洩的控制住,使之調和平衡,就像乾坤的靜謐一樣。父親的精液,要和百脈的精氣匯合,才能成為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