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又曰:或問《千金方》有房中補益法,可用否?予應之曰: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水之體靜,火之體動,動易而靜難。儒者曰:正心收心養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動於妄也。道者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動於妄也。

蓋相火藏於肝腎陰分,君火不妄動,相火惟有稟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飛走之狂勢也。易兌取象於少女,兌,說也,遇少男艮為咸。咸,無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義焉。若良而不止,徒有戕賊,何益之有。為補益之說者,此可用於質壯心靜遇敵不動之人,苟無聖賢之心,神仙之骨,未易為也。

女法水,男法火,水能制火,一樂於與,一樂於取,此自然之理也。若以房中為補,殺人多矣。又曰: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為萬物父母。天大也,為陽,而運於地之外,地居天之中,為陰,天之大氣舉之。

日實也,亦屬陽,而運於月之外。月缺也,屬陰,稟日之光以為光者也。人身陰氣,其消長視月盈缺。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歲而精通,女子十四歲而經行,是有形之後,猶有待於乳哺水穀以養,陰氣始成,而可與陽氣為配。《內經》曰: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若之何而可以供給也。

主閉藏者,腎也。司疏瀉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瀉也。所以聖賢只教人收心養心,其旨深矣。《內經》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溫。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天然之真,而為來春發生升動之本。

若於此時縱欲戕賊,至春深之際,下無根本,陽氣輕浮,必有溫熱之病。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氣之浮,此論一年之虛耳。若上弦前,下弦後,月廓月空,亦為一月之虛。大風大霧,虹霓飛電,暴寒暴熱,日月薄蝕,憂愁忿怒,驚恐悲哀,醉飽勞倦,謀慮勤動,皆為一日之虛。若患病初退,瘡痍正作,尤不止於一日之虛。

今人多有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熱。仲景謂春夏劇,秋冬瘥,而脈弦大者,正世俗所謂注夏病。若犯此四者之虛,似難免此。夫當壯年,便有老態,仰事俯育,一切墜壞,與言及此,深可驚懼。古人謂不見所欲,使心不亂。夫以溫柔之感於體,聲音之感於耳,顏色之感於目,馨香之感於鼻,誰不為之動心也。

善攝生者,於此五個月出居於外,苟值一月之虛,亦宜暫遠帷幕,各自珍重,幸甚。又曰:昔褚澄氏有言,男女交合,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而男形成。陽精先入,陰血後參而女形成,信斯言也。人有精先瀉而生男,精後瀉而生女者,獨何與。東垣曰:經水才斷一二日,血海始淨,感者成男。

白話文:

有人問《千金方》裡有房中補益的方法,是否可行?我回答說:人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心臟像火一樣在上,腎臟像水一樣在下。水能上升,火能下降,一升一降,生生不息,所以生命才能維持。水的特性是靜止,火的特性是運動,動很容易,靜很難。儒家說:端正心念、收斂心神、涵養心性,都是為了防止心火妄動。道家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也是為了抑制心火妄動。

其實相火藏於肝腎陰分之中,君火(心火)不妄動,相火就只會依循天性守住自己的位置,哪裡會有焚燒灼傷的烈焰和橫衝直撞的狂暴之勢呢?《易經》用少女的形象比喻兌卦,兌卦代表喜悅,少女遇到少男(艮卦)就成了咸卦。咸卦代表無意識的吸引,艮卦代表停止。房中之術,也含有停止的意思。如果縱慾而不節制,只會造成損傷,有什麼好處呢?至於說房中術可以補益身體,這只適用於體質強壯、心神寧靜、遇事不動聲色的人。如果沒有聖賢般的心性,神仙般的身體,那就很難做到。

女子如同水,男子如同火,水能克火,一方樂於付出,一方樂於接受,這是自然的道理。如果把房中術當作補益身體的方法,那會害死很多人。

人依靠天地之氣而生,天的陽氣是精氣,地的陰氣是血液,所以精氣通常充足,血液通常不足。為什麼這樣說呢?天地是萬物的父母。天很大,屬陽,運行在地球之外;地居於天的中心,屬陰,被天的大氣所托舉。

太陽是實體,也屬陽,運行在月亮之外;月亮是空虛的,屬陰,依靠太陽的光芒發光。人體的陰氣,其消長如同月亮的盈虧一樣。所以人出生後,男子十六歲精氣充足,女子十四歲開始月經,即使有形體之後,仍需要依靠乳汁、水谷來滋養,陰氣才逐漸形成,才能與陽氣結合。《內經》說:人到四十歲,陰氣減少一半,起居也衰弱了。人的情慾無止境,這種陰氣本來就容易虧損,怎麼可能滿足無止盡的情慾呢?

主閉藏的是腎臟,主疏瀉的是肝臟。兩個臟器都有相火,而它們都與心臟相連。心臟是君火,容易被外物所感動而妄動,心動則相火也動,動則精氣外洩,相火就會突然燃起,即使沒有性交,精氣也會暗流般地外洩。所以聖賢只教人收斂心神、涵養心性,其道理很深奧。《內經》說:冬天不收藏精氣,春天就會得溫病。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是火氣潛伏閉藏,以滋養先天之精的時期,這是來年春天生長升發的基礎。

如果在這個時候縱慾傷身,到春天來臨的時候,下元沒有根基,陽氣輕浮,必定會患上溫熱病。夏天是火土旺盛的季節,冬天是火氣浮動的季節,這是指一年之中的虛弱時期。如果在上弦之前,下弦之後,月亮空虛,也是一個月之中的虛弱時期。大風大霧,彩虹閃電,暴寒暴熱,日食月食,憂愁憤怒,驚恐悲傷,醉酒飽食勞累,思慮過度,這些都是一天之中的虛弱時期。如果患病初愈,或傷口正在癒合,更是不止一天的虛弱時期。

現在很多人春末夏初的時候,會患頭痛腳軟,食慾不振,身體發熱。張仲景說春夏發病,秋冬痊癒,脈象弦大者,正是世俗所說的“注夏病”。如果犯了這四種虛弱的時期,很可能就會患上這種病。如果壯年就出現衰老的樣子,事務纏身,身體機能衰敗,想到這些,就讓人非常害怕。古人說不要看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才能使心神不亂。溫柔的觸感、聲音、顏色、香味,誰能不被這些感動呢?

善於養生的人,在這五個月中要多出門活動,如果遇到一個月之中的虛弱時期,也應該暫時遠離房事,各自珍重,這樣才好。

以前褚澄氏說,男女交合,陰血先到,陽精後至,就生男孩;陽精先到,陰血後至,就生女孩。這話確實有道理。但有些人精氣先洩就生男孩,精氣後洩就生女孩,這是怎麼回事呢?東垣說:月經剛乾淨一兩天,血海才淨,此時受孕就生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