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22)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五 (22)

1. 附水丘先生紫庭治瘵秘方

人有傳屍、殗殜、伏連,五勞、七傷、二十六蒸,其候各異,其源不同,世醫不明根本,妄投藥石,可勝嘆哉。予休心雲水,遠絕人事,遂以所傳《樞要精微》,以示世醫,使之明曉。夫傳屍勞者,男子自腎傳心,心而肺,肺而肝,肝而脾。女子自心傳肺,肺而肝,肝而脾,脾而腎。

五臟復傳六腑而死矣。或連及親族,至於滅門。其源皆由房室,飲食過度,冷熱不時,憂思悲傷,有欲不遂,驚悸喜懼,或大病後行房,或臨屍哭泣,屍氣所感。邪氣一生,流傳五臟,蠹食傷心,雖有諸候,其實不離乎心陽腎陰也。若明陰陽用藥,可以返魂奪命,起死回生。

人知勞之名,未知其理,人生以血為榮,以氣為衛,二者運轉而無壅滯,勞何由生。故勞者,倦也。血氣倦則不運,凝滯疏漏,邪氣相乘,心受之為盜汗,虛汗,憂悲恐懼,恍惚不安。腎受之為骨蒸,為鬼交,陽虛好色愈甚。肝受之為瘰癧,脅滿痞聚,拳攣拘急,風氣乘之為痛疼。

脾受之為多思慮,慕清涼,不食,多食無味。肺受之為氣喘痰涎,睡臥不安,毛髮焦枯。至於六腑,亦各有證。今人多用涼藥,則損胃氣,雖盧扁亦難矣。予之所論,但在開關把胃。何則勞病者,血氣不運,遂致乾枯,此關脈閉也,故先用開關藥通其血脈,既開關則須起胃。蓋五臟皆有胃氣,邪氣附之,則五臟衰弱,若不把胃,則他藥何由而行。

故開關把胃,乃治勞妙法也。然必須明陰陽,且如起胃,陽病藥不可過暖,陰病藥不可過涼。今人言丁香、厚朴、肉桂、蓯蓉,可補五臟,不知用之則喘息閉嗽,如火益熱。或以治鬼為先務,要當法藥相濟,道力資扶,然後鬼屍可逐也。此論上合黃帝岐扁,下明臟腑陰陽,非患人有福,亦不遭逢,寶之。

總論病證云:如夜夢鬼交,遺精自泄,夢魂不安,常見先亡,恐怖鬼神,思量飲食,食至不進,目精失白,骨節疼痛,五心煩熱,頭髮作滯,面臉時紅,如敷胭脂,唇紅異常,肌膚不潤,言語氣短,大便秘澀,或時溏利,小便黃赤,或時白濁,項生瘰癧,腹中氣塊,鼻口生瘡,口舌乾燥,咽喉不利,仰臥不得,或時氣喘,涕唾稠黏,上氣憤滿,痰吐噁心,腹脅妨悶,陰中冷痛,陰癢生瘡,多濕,轉筋拘急,或憤怒悲啼,舌直苦痛,目睛時痛,盜汗,抬肩喘息,陽道虛剛,如手足心煩疼,口乾舌瘡,小便黃赤,大便難及熱多,咽喉痛,涎唾黃黏,及兼前項一二證,即是陽病,當用陽病開關散,為瀉陽而補陰。

如大便溏利,小便白濁,飲食不化,胃逆口惡,雖有熱,痰唾白色,及小便多,仍兼前項數唾,即是陰病,當用陰病開關藥。凡勞證虛極,亦多令人煩躁,大小便不利,宜兼諸脈證審之。陰陽二證,皆用起胃散。

白話文:

附水丘先生紫庭治瘵秘方

古人將疾病稱為「傳屍」、「殗殜」、「伏連」、「五勞」、「七傷」、「二十六蒸」,這些病症症狀各異,病因也不同。世上的醫生不明白根本病因,胡亂用藥,實在令人惋惜。我隱居山林,遠離塵世,如今將祖傳的精妙醫術公開,希望能讓世人明瞭。

「傳屍勞」指的是一種疾病,男性由腎臟傳到心臟,再傳到肺、肝、脾;女性則由心臟傳到肺、肝、脾、腎,最後累及五臟六腑致死。甚至可能波及家人,導致家破人亡。其病因多半源於房事過度、飲食不節、冷熱失調、憂思悲傷、慾望無法滿足、驚恐過度,或者大病初癒後行房事,或是接觸屍體後感染屍氣。邪氣入侵後,在五臟經絡中流竄,損傷心臟。雖然症狀繁多,但根本原因仍在於心陽和腎陰的失衡。如果能明瞭陰陽,精準用藥,就能起死回生。

人們只知道勞累的名稱,卻不明白其道理。人體依靠血液滋養,依靠氣血保護,兩者運行順暢則無病。所以,「勞」就是疲倦的意思。血氣疲倦則運行不暢,導致凝滯或疏漏,邪氣乘虛而入。心臟受損則出現盜汗、虛汗、憂鬱、恐懼、心神恍惚等症狀;腎臟受損則出現骨蒸、夢遺、陽虛、好色等症狀;肝臟受損則出現瘰癧(淋巴結腫大)、脅肋脹滿、肌肉拘攣、疼痛等症狀;脾臟受損則出現多思善慮、喜涼、厭食、食不知味等症狀;肺臟受損則出現氣喘、痰多、睡不安穩、毛髮枯焦等症狀。六腑也各有不同的症狀。現代人多用寒涼藥物,反而損傷了胃氣,即使是古代名醫扁鵲也難以治療。

我的治療方法,重點在於「開關把胃」。勞倦之症是因為血氣運行不暢,導致身體枯竭,如同關卡脈絡阻塞,因此先要使用「開關」藥物疏通血脈。開關之後,就要「把胃」。因為五臟皆依賴胃氣,邪氣侵犯五臟,導致五臟虛弱,如果不調理胃氣,其他藥物就無法發揮作用。「開關把胃」是治療勞倦之症的妙法。但必須明瞭陰陽,例如調理胃氣時,陽性疾病的藥物不能過於溫熱,陰性疾病的藥物不能過於寒涼。有些人認為丁香、厚朴、肉桂、肉蓯蓉可以補益五臟,卻不知服用後反而會導致喘息、咳嗽,如同火上澆油。治療此病,必須藥物與道家養生相輔相成,才能驅除邪氣。此論上承黃帝內經、岐伯、扁鵲的醫學精髓,下闡明臟腑陰陽的關係,非有福之人,也難以遇到,且需珍藏。

總論各種病症:如果夜間夢遺、遺精、夢境不安、經常夢見已故親人、害怕鬼神、食慾不振、眼白混濁、骨節疼痛、五心煩熱、頭髮油膩、面容潮紅如塗胭脂、嘴唇異常紅潤、皮膚乾燥、呼吸短促、大便秘結或腹瀉、小便黃赤或白濁、頸部生長瘰癧、腹部有腫塊、鼻口生瘡、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無法仰臥、氣喘、痰涎稠黏、胸悶氣脹、嘔吐噁心、腹脅脹滿、陰部冷痛、陰部瘙癢生瘡、陰部潮濕、肌肉抽搐、哭鬧不止、舌頭僵硬疼痛、眼睛疼痛、盜汗、抬肩喘息、陽痿、手足心煩熱疼痛、口乾舌瘡、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熱多、咽喉疼痛、涎唾黃稠,以及其他幾種症狀,就是陽性疾病,應使用陽性「開關散」瀉陽補陰。

如果大便溏瀉、小便白濁、消化不良、胃部不適、嘔吐、即使有發熱症狀,痰涎卻是白色,小便量多,以及其他幾種症狀,就是陰性疾病,應使用陰性「開關藥」。凡勞倦之症虛弱到極點,也會讓人煩躁不安,大小便不利,需要根據脈象綜合判斷。陰陽兩種病症,都需要使用「起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