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四 (4)

1. 治左腎真陰不足方

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桂心各一兩。

蔭按:書曰:君子觀象於坎,而知腎具水火之道焉。故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少火也。又曰:腎有兩枚,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相火也,相火即少火耳。夫一陽居於二陰為坎水,火併而為腎,此人生與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盛而陽事愈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

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息則盛夏不熱,故人樂有藥餌焉。是方也,熟地、山萸、丹皮、澤瀉、山藥、茯苓,前之地黃丸也,所以益少陰腎水。肉桂、附子,辛熱物也,所以益命門相火。水火得其養,則二腎復其天矣,理也。又按方氏曰: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之藥。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兼補右腎相火之藥。

少年水虧火旺,宜服六味地黃丸。年老水火俱虧,宜服八味丸。況老年腎臟真水既虛,邪水乘之而為濕熱,以作腰痛,足痿,並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閉等證,非桂附之溫散而能治之乎。

八物腎氣丸,平補腎氣,堅齒駐顏。

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桂各二兩。

坎離丸,治陰虛火動,遺精盜汗,潮熱咳嗽。

黃柏,知母(各等分)

上藥用童便九蒸、九曬、九露,為末,地黃煎膏為丸。脾弱者,山藥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加味坎離丸,此藥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藥輕而功用大,久服生精益血,升水降火,先儒王道之藥,無出於此。

當歸(酒洗),川芎(水洗),白芍藥(酒浸,曬乾),知母(酒炒,各四兩),熟地黃(浸洗,八兩),厚黃柏(去皮,八兩,內二兩鹽水浸,二兩人乳浸,二兩酒浸,二兩蜜浸,俱曬乾炒赤)

上修制明白,合和一處,平鋪三四分厚,夜露日曬三日三夜,以收天地之精,日月之華,為細末,用蜜一斤半,加水半碗,共煉至滴水成珠,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下,冬月溫酒下。

蔭按:知母、黃柏滋陰降火,不知二味苦寒,非能滋陰,特能專制陰火,使不消鑠腎水耳。若胃寒而腎無火邪者,服之反害。此方合四物湯,真降火滋陰之妙劑。

二宜丸,補腎益陰添髓。

當歸身,生地黃(各等分)

上用酒蒸七次,和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滋陰降火丸

熟地黃(二兩,酒炒),知母,黃柏,蓮肉(去心),茯神(去木),人參,枸杞子(各一兩)

上為末,將地黃搗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虎潛丸,治痿,與補腎丸同。

黃柏(酒炒,半斤),知母(酒炒,三兩),龜板(酥炙,四兩),熟地黃(砂仁炒),白芍藥(酒炒),陳皮(各四兩),鎖陽(一兩半),虎骨(炙,一兩),冬加乾薑(五錢)

白話文:

治左腎真陰不足方

此方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桂心各一兩。

古人認為腎臟具有水火兩種特性,左腎屬水,右腎屬火(命門)。房事過度導致陽事勃起頻繁,是陰虛火旺;陽事痿弱則是命門火衰。真陰不足,冬天不覺得寒冷,真陽不足,夏天不覺得炎熱。

六味地黃丸(熟地、山萸肉、丹皮、澤瀉、山藥、茯苓)滋補左腎的陰精(少陰腎水);肉桂、附子則溫補命門之火(相火)。此方使水火平衡,恢復腎臟的正常功能。

六味地黃丸專補左腎之水,而八味丸(六味地黃丸加其他藥材)則兼補左腎之水和右腎之火。

少年陰虛火旺,宜服六味地黃丸;老年水火俱虛,宜服八味丸。老年腎虛,常伴隨濕熱導致腰痛、足痿、痰多、口渴、尿失禁等症狀,此時肉桂、附子溫散寒邪,效果更佳。

八物腎氣丸(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桂枝各二兩)平補腎氣,可強身健體。

坎離丸(黃柏、知母等分,童便九蒸九曬九露製成)主治陰虛火旺,遺精盜汗、潮熱咳嗽等症。

加味坎離丸(當歸、川芎、白芍藥、知母、熟地黃、厚黃柏等,以天地日月之精華製成)具有滋陰降火,補益精血的功效。知母、黃柏雖能滋陰降火,但性寒,胃寒腎火不足者不宜服用。此方配伍四物湯,效果更佳。

二宜丸(當歸、生地黃等分,酒蒸製成)補腎益陰。

滋陰降火丸(熟地黃、知母、黃柏、蓮肉、茯神、人參、枸杞子等)滋陰降火。

虎潛丸(黃柏、知母、龜板、熟地黃、白芍藥、陳皮、鎖陽、虎骨、乾薑等)治痿證,與補腎丸功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