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六十四

2. 虛損

3.

薛氏,曰:按丹溪先生云: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夫人之生也,男子十六歲而精通,女子十四歲而經行,故古人必待三十二十而後嫁娶,可見陰氣之難成,而養之必欲其固也。經曰:年至四十,陰氣自半(陰,真陰也。四十之後精氣日衰,陰減其半矣),而起居衰矣。夫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運用,況男子六十四歲而精絕,女子四十九歲而經斷。夫腎乃陰中之陰也,主閉藏者。肝乃陰中之陽也,主疏泄者。然而二臟皆有相火,其繫上屬於心,心火一動,則相火翕然從之。所以丹溪先生只是教人收心養性,其旨深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之五臟亦應之而衰旺。如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為火大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為土大旺,土為腎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腎水常藉肺金為母,以補其不足。古人於夏月必獨宿而淡味,兢兢業業,保養金水二臟,正嫌火土之旺耳。又曰:冬藏精者,春不病溫。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火氣潛藏,必養其本然之真,以助來春生髮之氣,則春末夏初,無頭痛腳軟食少體熱之病矣。竊謂人之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皆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斫喪,故見其證,難以名狀。若左尺脈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用十補丸,此皆滋其化源也。不可輕用黃柏、知母之類。設或六淫外侵而見諸證,亦因其氣內虛而外邪湊襲,尤宜用前藥。或曰:養生以不傷為本,此要言也。如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度,傷也。多言雄談,傷也。寢食失時,傷也。挽弓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急,傷也。是以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急步,耳不急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凡食多則致積聚,飲多則致成痰癖也。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願遠廣志。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欲露臥星下,不欲眠里見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傷者,初亦不覺,久則損壽爾。天地生物,本然之道也。有形之後,猶待於哺乳水穀之養。男二八而精通,女二七而經至,陰始成而可與陽配,是陰氣之難成也。男八八而精絕,女七七而經斷,陰氣之成復已先虧矣。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若何而可以供給也。

白話文:

薛氏說:按丹溪先生所言:人依靠天地之氣而生,天之陽氣化為人體之氣,地之陰氣化為人體之血,所以氣通常充盈,血卻常常不足。人一生下來,男子十六歲精氣通達,女子十四歲月經初潮,因此古人必定等到男子三十歲、女子二十歲之後才結婚,由此可見陰氣的生成是多麼困難,而保養陰氣就必須使其堅固。經書上說:人到四十歲,陰氣便減少一半(陰指真陰,四十歲以後精氣日漸衰弱,陰氣減少了一半),而且起居作息也衰弱了。陰氣的生成,只夠供給人三十年的運作,況且男子六十四歲精氣耗盡,女子四十九歲月經停止。腎臟是陰中之陰,主閉藏;肝臟是陰中之陽,主疏泄。然而這兩個臟器都具有相火,其根源向上連繫於心臟,心火一動,則相火便隨之而動。所以丹溪先生只是教導人們收斂心神,涵養性情,其道理非常深奧。

天地以五行生剋更迭,盛衰變化而形成四季。人體的五臟也隨著四季而盛衰。例如四月屬巳,五月屬午,是火氣最旺盛的時候,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是土氣最旺盛的時候,土為腎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且腎水常常依靠肺金為母,以補足其不足。古人夏天必定獨自睡覺,飲食清淡,戰戰兢兢地保養肺金腎水二臟,正是因為擔心火土之氣太旺盛的緣故。又說:冬天儲藏精氣,春天就不會得溫病。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是火氣潛藏的時候,必須保養其先天之真氣,以幫助來年春天生髮之氣,那麼春末夏初,就不會有頭痛、腳軟、食慾不振、體熱等症狀了。

我私下認為,人年少就出現衰老的症狀,不耐寒暑,不能勝任勞役,四季都容易生病,都是因為氣血正在生長發育的階段,卻過度勞心損耗身體,或者精血未滿就過早耗損,所以出現的症狀,難以用名稱來概括。如果左寸脈虛弱或細數,這是左腎的真陰不足,用六味地黃丸;右寸脈遲緩柔軟,或沉細而脈象將要消失,這是命門的相火不足,用八味丸;至於兩寸脈都微弱,這是陰陽俱虛,用十全大補丸,這些都是滋養其生命之源的方法。不可輕易使用黃柏、知母等寒涼藥物。如果遇到外邪入侵而出現這些症狀,也是因為氣血內虛,外邪乘虛而入,更應該服用上述藥物。

有人說:養生以不傷為本,這句話非常重要。比如才力不足卻勉強思考,這是傷;能力不足卻強行舉起重物,這是傷;悲哀憔悴,這是傷;喜怒哀樂過度,這是傷;多言雄辯,這是傷;飲食起居沒有規律,這是傷;拉弓射箭,這是傷;醉酒嘔吐,這是傷;飽食後立即臥睡,這是傷;劇烈運動,這是傷。因此養生的方法,說話不要過快,走路不要太急,聽覺不要過度刺激,視力不要過度使用,坐著不要時間太久,睡覺不要過於疲勞;天冷要及時添衣,天熱要及時脫衣;不要等到非常飢餓才吃飯,吃飯不要過飽;不要等到非常口渴才喝水,喝水不要過多。凡是吃得太多就會導致積聚,喝得太多就會導致痰飲病。不要過度勞累,也不要過於安逸;不要起得太晚,不要出汗太多,不要睡覺太多,不要奔跑騎馬,不要遠眺,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不要飲酒迎風,不要經常洗澡,不要有過於遠大的志向;冬天不要太溫暖,夏天不要太涼爽;不要露宿在星空下,不要在臥室裡見風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都不要冒犯。五味入口,不要偏食太多。因為酸味過多傷脾,苦味過多傷肺,辛味過多傷肝,鹹味過多傷心,甘味過多傷腎,這是五行自然之理。凡是說會造成傷害的,一開始也許感覺不到,時間長了就會損害壽命。

天地生養萬物,這是自然之道。有了形體之後,還需要依靠哺乳飲食來滋養。男子十六歲精氣通達,女子十四歲月經初潮,陰氣開始充盈,可以與陽氣結合,可見陰氣的生成是多麼困難。男子六十四歲精氣耗盡,女子四十九歲月經停止,陰氣的充盈又已經先期虧損了。人的情慾無止境,這難以生成容易虧損的陰氣,怎麼能夠供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