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上 (1)

1. 脈法

內經,曰:腸澼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血溫身熱者死。

脈經,曰:腸澼下膿血,脈沉小留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者死。腸澼脈攣,其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緊者死。

脈訣舉要,曰:便血則芤,數則赤黃,實脈隆閉,熱在膀胱。

白話文:

【脈法】

根據《內經》記載,若是患了腸澼(一種腸胃疾病)而下膿血,若脈象呈現出懸絕的情況(指脈搏微弱或斷續),這代表病情危急,可能會死亡;反之,如果脈象滑大(脈搏流暢且強勁),則病情有可能好轉,生存機率高。如果患者血溫高,同時伴有身體發熱的症狀,這情況是致命的。

《脈經》提到,患有腸澼而下膓血,如果脈象呈現沉小且持續(脈搏微弱但穩定),這表示病情相對穩定,有康復的可能;然而,如果脈象快速、強大且伴有熱感,這表示病情嚴重,預後不佳。對於腸澼導致的脈攣(脈搏不規則),如果脈象細小且平靜,這表示病情較輕,有恢復健康的機會;反之,如果脈象浮大且緊繃,這表示病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脈訣舉要》指出,如果出現便血,脈象會顯示芤(脈搏空虛),脈搏頻率加快,顏色可能變為赤黃色。如果脈象實而隆起,且膀胱部位有熱感,這表示熱氣聚集在膀胱,可能引發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