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十一 (1)
卷五十一 (1)
1. 治陽虛惡寒方
黃耆建中湯,治衛虛惡寒。
黃耆(二錢),白芍藥(三錢),肉桂(一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調中益氣湯
白朮,黃耆,當歸,麥門冬,神麯(各一錢),人參,乾葛,青皮(各七分),升麻,柴胡,澤瀉(各五分),五味子(十三粒),甘草(炙,三分),加桂枝(五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加減四君子湯,治內傷,陽虛自汗,不任風寒。
人參,白朮,甘草,黃耆,桂枝
甚者,少加附子。
上銼,加薑、棗,水煎服。
升麻附子湯,治陽明經本虛,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故面寒。
升麻,葛根(各一錢),白芷,黃耆,附子(炮,各七分),益智(三分),草豆蔻,人參,甘草(炙,各二分)
上銼作一服,加連須蔥白,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陽虛怕冷的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黃耆建中湯」,用來治療防禦機能虛弱導致的怕冷。
使用兩錢的黃耆,三錢的白芍藥,一錢的肉桂,以及一錢半的炙甘草。
再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水煎煮後服用。
第二個處方是「調中益氣湯」,
使用一錢的白朮,黃耆,當歸,麥門冬,神麯;七分的人參,乾葛,青皮;五分的升麻,柴胡,澤瀉;十三粒的五味子,以及三分的炙甘草,再加入五分的桂枝。
將以上材料切碎,再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第三個處方是「加減四君子湯」,用於治療內傷,陽虛導致的自發性出汗,不能承受風寒。
使用人參,白朮,甘草,黃耆,桂枝。
若病情嚴重,可稍微添加附子。
將以上材料切碎,再加入薑和棗子,用水煎煮後服用。
最後一個處方是「升麻附子湯」,用於治療陽明經絡本身虛弱,氣力不足導致身體前側都感到寒冷,因此臉部也會感覺到寒冷。
使用一錢的升麻和葛根,七分的白芷,黃耆,炮附子,三分的益智,草豆蔻,人參,以及二分的炙甘草。
將以上材料切碎做成一份,再加入連須蔥白,用水煎煮後服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