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四十五 (2)
卷四十五 (2)
1. 治風癇方
紫蘇,橘紅(各二兩),附子(去皮臍),天麻,白殭蠶(炒),麻黃(去根節),南星(薑汁浸宿),白花蛇(酒浸炙熱去皮骨,各半兩),南木香(一兩),硃砂(研,一錢半),乾蠍(去針微炒,一錢)
上為末,入腦麝各少許,研極勻,煉蜜杵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用金錢薄荷湯化下,或溫酒下。
蔭按:此劫劑也,不得已而用之。猶中風證,風火陽邪而用烏附。肥白多痰人猶可,黑瘦多火人斷不可用。
犀角丸,治風癲癇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兩),赤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殭蠶,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如覺痰多,即減數,忌油膩炙煿。
斷癇丹,治癇既愈,而後復作。
黃耆,鉤藤,細辛,甘草(各五錢),蛇退(三寸),蟬退(四枚),牛黃(一字)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小兒麻子大,每二十丸,人參煎湯下,隨人大小加減。
三癇丸,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
荊芥穗(二兩),白礬(一兩,半生半枯)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二十丸,薑湯下。
豬心丸,治風疾癲癇,及婦人心風血迷,神效。
甘遂(堅實不蛀者,一錢)
上為末,用雄豬心一個,取管頭血三條,和甘遂末,將心劈作兩瓣,入前甘遂在內,用線縛定,外以濕紙荷葉包裹,慢火煨熟,不可過度。取出甘遂,入硃砂五分同研,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用煨豬心煎湯化下,後三丸,別用豬心煎湯下。重者只依本方,輕者加蘇合香丸一粒,過半日不動,又進一服,如大便已下惡物即止。
後劑急與補脾助胃,如換硃砂一錢,甘遂五分,酒下可以吐利痰涎。
加味導痰湯,治痰迷心竅,驚癇。
南星(薑湯泡),半夏(薑湯泡,各二錢),枳實(麩炒),黃芩,橘紅,茯苓(各一錢),天麻,全蠍,黃連(各七分),甘草(四分)
上銼,水煎,加竹瀝二匙,薑汁半酒盞,食遠服。
星香散,治痰癇。
南星(薑湯泡,八錢),木香(一錢),全蠍(去頭腳,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用薑湯調服。
壽星丸,治心膽被驚,神不守舍,痰迷心竅,健忘妄見。
南星(一斤,先焙地坑通紅赤火,以酒五碗傾入候滲盡,入南星於內,以盆蓋之,勿令泄氣,次日取出為末),琥珀(另研),硃砂(另研,各一兩)
上和勻,以豬心血和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參,菖蒲煎湯下。
五生丸,治癇有痰,及陰脈弦細而緩。
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生用,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淡薑湯下。
白話文:
治風癇方
以下列出幾種治療風癇(癲癇)的方劑:
紫蘇橘紅附子丸: 此方用紫蘇、橘紅、附子(去皮臍)、天麻、白殭蠶(炒)、麻黃(去根節)、南星(薑汁浸泡)、白花蛇(酒浸炙熱去皮骨)、南木香、硃砂(研磨)、乾蠍(去針微炒)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腦麝,充分混合研磨均勻,用蜂蜜做成如龍眼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金錢薄荷湯或溫酒送服。此方為峻猛之劑,非不得已不用,體質肥胖多痰者適用,體質瘦弱多火者禁用。
犀角丸: 此方用犀角、赤石脂、朴硝、白殭蠶、薄荷葉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溫水送服,每日三次,不拘時間。若痰多則減量服用,忌食油膩炙烤的食物。此方用於治療風癲癇發作,症狀包括揚手擲足、口吐痰涎、昏迷、肢體屈伸等。
斷癇丹: 此方用黃耆、鉤藤、細辛、甘草、蛇蛻、蟬蛻、牛黃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如桐子大小(小兒用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人參煎湯送服,用量可根據年齡大小調整。此方用於治療癲癇痊癒後再次發作的情況。
三癇丸: 此方用荊芥穗、白礬(半生半枯)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包衣。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
豬心丸: 此方以甘遂(堅實不蛀者)為主藥,取雄豬心一個,用豬心管頭血三條與甘遂末混合,將豬心剖開,放入甘遂末,用線紮緊,再用濕紙荷葉包裹,慢火煨熟(不可過度)。取出甘遂,加入硃砂,研磨成四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煨豬心煎湯送服。重症患者可單用此方,輕症患者可加服蘇合香丸一粒。若大便排出惡物則停止服用。此後需服用補脾助胃的藥物。也可將硃砂用量增加至一錢,甘遂減量至五分,用酒送服以達到吐利痰涎的效果。此方用於治療風疾癲癇及婦人心風血迷。
加味導痰湯: 此方用南星(薑湯泡)、半夏(薑湯泡)、枳實(麩炒)、黃芩、橘紅、茯苓、天麻、全蠍、黃連、甘草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煎煮,加入竹瀝和薑汁,飯後服用。此方用於治療痰迷心竅,驚癇。
星香散: 此方用南星(薑湯泡)、木香、全蠍(去頭腳)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薑湯調服。此方用於治療痰癇。
壽星丸: 此方用南星(焙烤後)、琥珀、硃砂等藥材組成。將藥材混合,用豬心血和薑汁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人參、菖蒲煎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心膽受驚、神志恍惚、痰迷心竅、健忘、幻覺等症狀。
五生丸: 此方用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生用)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至五丸,用淡薑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痰多及陰脈弦細而緩的癲癇。
再次聲明:以上僅為古代醫方翻譯,不代表現代醫療建議。任何疾病都應諮詢醫生,切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