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九 (3)
卷三十九 (3)
1. 治熱脹方
中滿分消丸,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此非寒脹類。
厚朴(薑製,一兩),枳實(麩炒,五錢),半夏(湯泡七次,五錢),橘皮,黃連(炒,各五錢),知母(炒,四錢),澤瀉(各三錢),白茯苓,乾生薑,砂仁(各二錢),黃芩(一錢三分),豬苓,薑黃,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焙熱白湯下,食遠服。量病人大小加減。
大橘皮湯,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及水腫。
橘皮(一錢半),木香(五分),滑石(三錢),檳榔(一錢),豬苓,赤茯苓(一錢),澤瀉,白朮(各一錢二分),厚朴(薑製,錢半),陳皮,半夏,山楂肉,蒼朮,白茯苓(各一錢),藿香(一錢),豬苓(一錢二分)
上銼,水煎服。熱多,加黃連、梔子。
木香檳榔丸,治濕熱內脹,及飲食滿悶。
木香,檳榔,當歸,黃連,枳殼,青皮,陳皮,黃柏(各一兩),黃芩,陳皮(去白),三稜,香附,二醜末(各二兩),莪朮,大黃(各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薑湯下。尋常消導開胃,只服三四十丸。
大承氣湯,治膏粱厚味,大便閉而脹者。
大黃(五錢),厚朴(一兩),枳實(五個),芒硝(五錢)
上用水二鍾半,先煎厚朴、枳實至一鍾,入大黃煎七分,去渣,入硝煎一二沸,溫服以利為度。
三物厚朴湯,治腹脹脈數。
厚朴(半斤),枳實(五枚),大黃(四兩)
上以水一斗二升,煮二物取五升,納大黃四兩,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腹中轉動更服,不動勿服。
七物厚朴湯,治腹脹發熱,以陽並陰,則陽實而陰虛,陽實生外熱,陰虛生內熱,脈必浮數,浮則為虛,數則為熱。陰虛不能宣導,飲食如故,因致脹滿者,謂之熱脹。
厚朴(一兩),甘草,大黃(蒸,各三錢半),枳實(五錢),官桂(一錢),生薑(五片),大棗(二枚)
上用水二盞,煎一盞,溫服。嘔吐加半夏,下利去大黃,寒多加生薑。
桃溪氣寶丸,治腰脅俱病,如抱一甕,肌膚堅硬,按之如鼓,兩腳腫滿,曲膝仰臥不能屈伸,自頭至膻中,脊瘦露骨,一切氣積,食積,並腹氣走注,大便秘結,寒熱往來,狀如傷寒,並宜服之。
黑牽牛,檳榔,青皮(去白,各一兩),大黃(一兩半),木香,羌活,川芎,陳皮,茴香(炒),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皂角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生薑燈心湯下。
是齋推氣丸,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胸膈脹滿,大便秘澀,小便赤少,並宜服之。
檳榔,陳皮,黃芩,黑牽牛(生用),大黃,枳實(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溫水下,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治熱脹方
中滿分消丸: 治療腹部脹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適用於非寒性脹滿。藥材包括:厚朴(薑製,一兩)、枳實(麩炒,五錢)、半夏(湯泡七次,五錢)、橘皮、黃連(炒,各五錢)、知母(炒,四錢)、澤瀉、白茯苓、乾生薑、砂仁(各三錢)、黃芩(一錢三分)、豬苓、薑黃、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溫開水送服,飯後服用。劑量可根據病人情況增減。
大橘皮湯: 治療濕熱內盛,引起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稀溏以及水腫的症狀。藥材包括:橘皮(一錢半)、木香(五分)、滑石(三錢)、檳榔(一錢)、豬苓、赤茯苓(一錢)、澤瀉、白朮(各一錢二分)、厚朴(薑製,一錢半)、陳皮、半夏、山楂肉、蒼朮、白茯苓(各一錢)、藿香(一錢)、豬苓(一錢二分)。將藥材切碎,水煎服。若發熱明顯,可加入黃連、梔子。
木香檳榔丸: 治療濕熱內脹以及飲食積滯導致的胸悶腹脹。藥材包括:木香、檳榔、當歸、黃連、枳殼、青皮、陳皮、黃柏(各一兩)、黃芩、陳皮(去白)、三稜、香附、二醜末(各二兩)、莪朮、大黃(各四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睡前用薑湯送服。一般消導開胃,只需服用三四十丸即可。
大承氣湯: 治療因飲食過於肥甘厚膩導致的大便不通暢和腹部脹滿。藥材包括:大黃(五錢)、厚朴(一兩)、枳實(五個)、芒硝(五錢)。先用適量水煎煮厚朴、枳實,再加入大黃煎煮,最後加入芒硝略煮,去渣後溫服,以通便為度。
三物厚朴湯: 治療腹部脹滿伴隨脈搏頻數的症狀。藥材包括:厚朴(半斤)、枳實(五枚)、大黃(四兩)。先煎煮厚朴和枳實,再加入大黃煎煮,溫服一部分藥液,如果腹部有轉動感則繼續服用,沒有轉動感則停止服用。
七物厚朴湯: 治療腹部脹滿伴隨發熱,屬於陽實陰虛的症狀。陽實導致外熱,陰虛導致內熱,脈象多為浮數(浮脈為虛,數脈為熱)。陰虛導致氣機不暢,飲食正常卻引起脹滿,稱為熱脹。藥材包括:厚朴(一兩)、甘草、大黃(蒸,各三錢半)、枳實(五錢)、官桂(一錢)、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用水煎煮,溫服。嘔吐者加半夏,大便溏瀉者去掉大黃,寒邪較重者加生薑。
桃溪氣寶丸: 治療腰脅部疼痛,腹部堅硬如鼓,雙腳腫脹,屈膝仰臥困難,從頭到胸部脊柱瘦削,以及各種氣滯、食積、腹氣阻滯、大便秘結、寒熱往來等症狀,類似傷寒。藥材包括:黑牽牛、檳榔、青皮(去白,各一兩)、大黃(一兩半)、木香、羌活、川芎、陳皮、茴香(炒)、當歸(各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皂角膏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生薑燈心湯送服。
是齋推氣丸: 治療三焦氣機阻滯,氣機升降失調,導致胸膈脹滿、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症狀。藥材包括:檳榔、陳皮、黃芩、黑牽牛(生用)、大黃、枳實(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睡前用溫水送服,劑量需根據虛實情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