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九 (2)

1. 治寒脹方

以上三味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

木香,牛膝,蓬朮,桂心,白蒺藜,川芎,茴香(炒),三稜,羌活,茯苓,白豆蔻,乾薑,青皮,陳皮,附子,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最忌鹽食,否則發疾。

蔭按:此劫劑也,寒濕痞悶腫脹,非此不能開發流通,然腫脹少退,即當服補氣補血補脾藥,以繼之。庶可免於後患也。大抵腫脹之病,多用十棗三花以攻決。惟壯實者可用,非虛老人所宜。此劑但取開散寒濕痞滯,非宜於虛老人也,用者慎之。

白話文:

治寒脹方

此方以三味藥為主藥,再根據患者虛實情況,加入以下藥物:木香、牛膝、蓬朮、桂心、白蒺藜、川芎、炒茴香、三稜、羌活、茯苓、白豆蔻、乾薑、青皮、陳皮、附子、當歸(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湯水浸泡蒸熟的餅,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服用期間最忌吃鹽,否則病情會加重。

說明:此方為攻邪之劑,適用於寒濕導致的痞滿、腫脹等症狀,其他藥物難以奏效。但腫脹稍有減退後,就應服用補氣、補血、補脾的藥物,以鞏固療效,避免日後復發。一般來說,治療腫脹的疾病,常使用十棗三花湯等攻邪之劑,但此法只適用於體質強壯者,虛弱的老年人不宜使用。此方只用於疏散寒濕、消解痞滯,並不適用於虛弱的老人,使用者應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