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八 (7)

1. 治陰水浮腫方

或問此證何以辨之。曰:肢體皆腫,少腹不急,初病便有喘滿,此其候也,學者識之。

香薷丸,治水病洪腫,氣脹不消。

用香薷五十斤,細銼,納釜中,水浸上數寸,煮使氣盡,去渣澄清熬稠,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稍加之,以小便利為度。丹溪云:香薷治水甚捷,有徹上徹下之功,肺得之,則清化行而水自下。

加味腎氣丸,治脾腎虛損,腰腫腳腫,小便不利。

附子(炮,二兩),白茯苓,澤瀉,官桂(不見火),川牛膝(去蘆,酒浸),車前子(酒蒸),山藥(炒),山茱萸(取肉),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治陰水浮腫方

有人問:這種疾病怎麼辨別呢?回答說:四肢都腫,小腹部不脹,一開始生病就有喘息胸悶,這就是它的症狀,學習者要記住。

香薷丸,治療水腫,氣脹不消。

用香薷五十斤,切碎,放入鍋中,加水浸泡幾寸,煮到藥氣耗盡,去掉渣滓,澄清熬稠,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五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服藥量,以小便通暢為度。丹溪(指朱丹溪)說:香薷治療水腫非常迅速有效,有從上到下徹底治療的功效,肺得到了治療,則清氣運行,水腫自然消除。

加味腎氣丸,治療脾腎虧損引起的腰腫腳腫,小便不利。

附子(炮製,二兩)、白茯苓、澤瀉、官桂(不經火炒)、川牛膝(去根須,酒浸)、車前子(酒蒸)、山藥(炒)、山茱萸(去核取肉)、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