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八 (4)

1. 治陽水浮腫

千金苦瓠丸,治大水頭面遍身腫脹者,亦治石水。

取苦瓠白穰,實捻如大豆,以麵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至午當出水一升,如此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三年內慎口味。苦瓠須好無厭翳理細者,不爾有毒,不堪用。

經曰:苦瓠湧泄,故用之在上,則令人湧,用之在下,則令人泄,今以熟麵裹之,空腹而吞,蓋用之於下也,宜乎水自泄矣,石水者,四肢皆瘦,惟有少腹堅硬如石,腫脹,而便不利也。

回鶻五神散,治十種水氣鼓脹。

芫花獨根(以水洗淨),木香,青木香,商陸(白者洗淨),烏柏根(黃土內一寸深,用皮,各等分)

上曬乾為末,每服二錢,如人弱服一錢半,臨臥臘酒調下。至寅卯時,利下水氣,辰時以白粥補之。若病淺,三日一服。病深隔日一服。限五六日後服金丹。

金丹

蒼朮(米泔水浸,四錢半),草烏(去皮臍,二錢),羌活(二兩),山豆(去皮心膜油另研,一錢半),杏仁(去皮尖,麵炒另研,二十一個)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一丸,臨臥生薑湯送下。忌鹽、醬、房事、發病之物一百日。此藥極驗。

商陸散,治十種水氣。

商陸汁,甘遂(各一錢),土狗(一個,自死者)

上為末,以商陸汁調,空心服,日午利下水,忌鹽一百日。

塗臍膏,治水腫小便澀少。

豬苓,地龍(生研),針砂(醋煮),甘遂(各等分)

上為末,用蔥擂爛,取汁研成膏,敷臍中,約一寸高,以帛縛之。水從小便出為度,日二次易之。

白話文:

治陽水浮腫

千金苦瓠丸,能治全身腫脹,包括頭面部腫脹,也能治療石水症。

將苦瓠的白瓤捏成大豆大小,用麵粉包裹煮沸,空腹服用七粒。大約中午就會排出約一升的水。如此服用三四天,水就會持續排出,人也會日漸消瘦而痊癒。三年內需謹慎飲食。苦瓠必須選擇質地良好、沒有蟲蛀、纖維細膩的,否則有毒,不能使用。

古籍記載:苦瓠具有湧泄的功效,因此在上腹使用會讓人嘔吐,在下腹使用則會讓人腹瀉。現在將它用麵粉包裹後空腹服用,是將其作用於下焦,所以才會讓水自然排出。石水症是指四肢消瘦,只有下腹部堅硬如石,腫脹,且排便困難。

回鶻五神散,能治療十種水腫脹滿的病症。

取芫花根(用水洗淨)、木香、青木香、商陸(白色部分,洗淨)、烏桕根皮(埋在黃土下一寸深處取皮,各等分)等藥材曬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約一克),體弱者服用一錢半,睡前用臘酒送服。寅卯時(約凌晨三點到五點)會排出水氣,辰時(約早上七點)用白粥進補。如果病情較輕,三日服用一次;病情嚴重則隔日服用一次。服用五六天後,再服用金丹。

金丹

取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四錢半,約2.25克)、草烏(去皮和臍,二錢,約一克)、羌活(二兩,約十克)、山豆根(去皮、心、膜、油,另研磨,一錢半,約0.75克)、杏仁(去皮尖,用麵粉炒後另研磨,二十一個)等藥材研磨成粉,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一丸,睡前用生薑湯送服。服用期間忌食鹽、醬油,禁房事,以及避免接觸引發疾病的因素,持續一百天。此藥效力極佳。

商陸散,能治療十種水腫。

取商陸汁、甘遂(各一錢,約0.5克)、土狗(一隻,需自然死亡的)等藥材研磨成粉,用商陸汁調和,空腹服用。中午會排出水分,服用期間忌食鹽一百天。

塗臍膏,能治療水腫伴隨小便澀少。

取豬苓、地龍(生研磨)、磁石(醋煮)、甘遂(各等分)等藥材研磨成粉,用蔥搗爛取汁,調成膏狀,敷於肚臍中央,約一寸高,用布固定。待小便排出水分即可,每日換藥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