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五 (7)

1. 治結氣方

上為末,麵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薑湯下。

三和丸,治三焦不和,氣不升降,胸膈痞悶,或傷生冷。

枳實(麩炒),白朮(各半兩),檳榔,木香,赤茯苓,肉桂,藿香(各一兩),京三稜(四兩),青皮,丁香,陳皮(去白),蘿蔔子(炒),白豆蔻仁,沉香,蓬朮(各三兩),半夏(湯洗,二兩),黑牽牛(一斤,微炒取頭末,半斤)

上共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啟中丸,治三焦氣逆,胸膈膨脹,痞滿,消宿食,進飲食。

南青皮,黑牽牛(半生半炒),莪朮(煨),半夏(生,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酒下,日進三服。

神仙一塊氣,治諸氣食積,及噎塞痞滿,胸脅刺痛,癥瘕疝氣,並皆治之。

青皮,陳皮,三稜(煨),蓬朮(醋煮),香附(童便炒,各一兩),神麯(炒),麥芽(炒),蘿蔔子(炒),白牽牛(頭末),檳榔,鬱金,黃連(各五錢),枳實(三錢),皂角,百草霜(各二錢半)

上為末,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視疾之上下,為食之先後,熱酒薑湯任下。

導氣枳殼丸,治氣結不散,心胸痞滿,氣逆上攻,分氣逐水。

枳殼,木通,青皮(去穰),陳皮(去白),桑白皮(炒),蘿蔔子(炒),白牽牛(炒),茴香(炒),蓬朮(煨),三稜(煨,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丸,橘皮湯下。

撞氣阿魏丸,治五種噎疾,九種心痛,痃癖氣塊,冷氣攻刺,腹痛腸鳴,嘔吐酸水,丈夫疝氣,婦人血氣刺痛,並皆治之。

茴香(炒),青皮(去穰),陳皮(去白),蓬朮(炮),川芎,甘草(炙,各一兩),生薑(四兩,切片,鹽半兩浸一宿),肉桂(去皮),縮砂仁,丁香皮,白芷(各半兩),胡椒,阿魏(醋浸一宿,同面為糊,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阿魏和麵糊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丈夫氣痛,炒姜鹽湯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醋湯下。

復元通氣散,治跌撲損傷,或負重挫閃,致氣滯於血分作痛,並一切氣不宣通,瘀血凝滯,周身走痛等症。

舶上茴香(炒),穿山甲(溏火煨胖),當歸(各一兩半),白芷,元胡索,甘草(炙),陳皮(去白,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不飲酒人白湯下。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枳實薤白湯,治心中痞滿。此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枳實(一枚),薤白(二兩),厚朴(一兩),肉桂,瓜蔞仁(各五錢)

上銼,用水二鍾,先煮枳樸減半,入諸藥煎濃,食遠服。

白話文:

治結氣方

三和丸,治療三焦不和,氣機升降失調,胸膈痞悶,或因受寒生冷所致。

方藥組成:枳實(麩炒)、白朮(各半兩),檳榔、木香、赤茯苓、肉桂、藿香(各一兩),京三稜(四兩),青皮、丁香、陳皮(去白)、蘿蔔子(炒)、白豆蔻仁、沉香、蓬朮(各三兩),半夏(湯洗,二兩),黑牽牛(一斤,微炒取頭末,半斤)。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啟中丸,治療三焦氣逆,胸膈脹滿,痞悶,消除宿食,促進飲食消化。

方藥組成:南青皮、黑牽牛(半生半炒)、莪朮(煨)、半夏(生,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做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溫酒送服,一日三次。

神仙一塊氣,治療各種氣滯食積,以及噎塞痞滿、胸脅刺痛、癥瘕疝氣等症。

方藥組成:青皮、陳皮、三稜(煨)、蓬朮(醋煮)、香附(童便炒,各一兩),神麴(炒)、麥芽(炒)、蘿蔔子(炒)、白牽牛(頭末)、檳榔、鬱金、黃連(各五錢),枳實(三錢),皂角、百草霜(各二錢半)。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藥,如綠豆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根據病情輕重及飯前飯後服用,用熱酒或薑湯送服。

導氣枳殼丸,治療氣機阻滯不散,心胸痞滿,氣逆上衝,以及分氣逐水。

方藥組成:枳殼、木通、青皮(去瓤)、陳皮(去白)、桑白皮(炒)、蘿蔔子(炒)、白牽牛(炒)、茴香(炒)、蓬朮(煨)、三稜(煨,各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薑汁煮麵糊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橘皮湯送服。

撞氣阿魏丸,治療五種噎嗝疾病、九種心痛、痃癖氣塊、寒邪入侵刺痛、腹痛腸鳴、嘔吐酸水、男子疝氣、女子血氣刺痛等症。

方藥組成:茴香(炒)、青皮(去瓤)、陳皮(去白)、蓬朮(炮製)、川芎、甘草(炙,各一兩),生薑(四兩,切片,用半兩鹽浸泡一夜),肉桂(去皮)、縮砂仁、丁香皮、白芷(各半兩),胡椒、阿魏(醋浸泡一夜,與麵糊混合,各二錢半)。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阿魏和麵糊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並用硃砂做丸藥外衣。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男子氣痛用炒薑鹽湯送服;女子血氣刺痛用淡醋湯送服。

復元通氣散,治療跌撲損傷,或負重挫閃導致氣滯血瘀作痛,以及一切氣機不通、瘀血凝滯、周身疼痛等症。

方藥組成:舶上茴香(炒)、穿山甲(文火煨至膨脹)、當歸(各一兩半),白芷、元胡索、甘草(炙)、陳皮(去白,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錢)。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不飲酒者可用白湯送服。病在上者,飯後服用;病在下者,飯前服用。

枳實薤白湯,治療心中痞滿。此為氣滯結於胸,胸滿脅下氣逆上衝心口。

方藥組成:枳實(一枚),薤白(二兩),厚朴(一兩),肉桂、瓜蔞仁(各五錢)。

製法:將藥物切碎,加水二鍾,先煎枳實和厚朴至藥液減半,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至濃縮。

用法: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