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上 (1)

1. 脈法

脈經,曰:脈滑者,多血少氣;澀者,少血多氣;大者,血氣俱多;小者,血氣俱少。脈來大而堅者,血氣俱實。脈來細而緩者,血氣俱虛。代者,氣衰。細者,氣少。浮而細者,氣欲絕。闢大而滑,中有短氣。尺脈澀而堅,為血實氣虛;尺脈細而微,血氣俱不足也。

劉立之,曰: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愈,其或沉滑,氣兼痰飲病也。

脈訣舉要,曰:沉弦細動,皆氣痛證。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

白話文:

【脈法】

《脈經》提到:脈搏滑順,表示血液豐富但氣力較弱;脈搏澀滯,顯示血液較少而氣力較多;脈搏粗大,代表血氣都很充盈;脈搏細小,說明血氣都比較匱乏。如果脈搏又大又堅實,那麼血氣都很強壯。如果脈搏細小且緩慢,那麼血氣都很虛弱。出現間歇脈,表示氣力衰退。脈搏細弱,代表氣力不足。脈搏浮且細弱,可能氣力即將耗盡。脈搏闊大且滑順,但其中夾雜短促呼吸。尺脈澀且堅實,是血實氣虛的表現;尺脈細且微弱,表示血氣都相當不足。

劉立之指出:當你感受到脈搏深沉,就能推斷這是由氣力所引起。若深沉到極致,甚至隱伏不見,且脈象澀弱,病情往往難以痊癒。若脈象同時呈現深沉和滑順,那可能是由氣力與痰飲疾病共同導致。

《脈訣舉要》提到:脈象沉、弦、細、動,都是由氣痛引起的症狀。心痛的情況通常出現在寸脈,腹痛通常反映在關脈,下部疼痛則會出現在尺脈,這些都可以從脈象上明確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