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四 (8)

1. 治黃胖(即食勞疳黃)

膽礬(三錢),黃蠟(二兩),大棗(五十枚)

上以砂鍋或銀石器內,用好醋三升,先下礬棗,慢火熬半日,取出棗,去皮核,次下蠟,再慢火熬一二時,如膏好,入蠟茶二兩,同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酒任下。如久患腸風痔漏,陳米飲下,日三服,一日見效。宗室趙彥材,下血面如蠟,不進食,蓋病酒也。

授此方服之,終劑血止,面鮮潤,食亦倍常。新安一士人亦如是,與三百粒作一服,立愈。

一方,治食氣遍身黃胖,氣喘,食不進,心胸渴悶。

皂角(不蛀者,去皮及子,好醋塗炙,令焦為末,一錢),巴豆(七粒,去油膜)

上二味,以淡醋研好墨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後陳皮湯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為度,常服消酒食。

丹溪方,一婦年三十,面黃,腳痠弱,口苦喜茶,月經不勻,且多倦怠。

黃耆(三分),白朮(一分),黃柏(炒),秦艽(各二分),甘草(三分),木通,陳皮(各五分),芍藥,人參,當歸(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服。

又方,一婦,年六十,面黃倦甚,足酸口苦,脈散而大,此濕傷氣也。

白朮(五錢),陳皮(四錢),蒼朮,木通,黃芩(各一錢),砂仁,人參,川芎(各二錢),黃柏(炒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分六帖,水煎,食前服。

又方,一人痞後面黃,腳痠弱,倦怠,食飽氣急,頭旋。

黃耆(二分),蒼朮(一錢),白朮(一錢半),木通(二錢),甘草(炙,二分),黃柏(炒三分),厚朴(制,一分),陳皮(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服。

又方,一人面黃,腳痠無力,食不化,脈虛而少弦,口苦肚脹,宜補之。

蒼朮(五分),木通(三分),白朮(一錢半),當歸,芍藥,陳皮,川芎(各五分),甘草(炙,二分),人參(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下保和丸四十丸。

以上諸方,俱系除濕補氣之劑,虛人疳黃,宜選用之。

白話文:

治療黃疸(因飲食勞倦引起的黃疸):

第一方:用膽礬三錢、黃蠟二兩、大棗五十枚,放入砂鍋或銀器中,加入三升好醋,先將膽礬和大棗用小火熬煮半天,取出大棗去皮去核。然後加入黃蠟,再用小火熬煮一到兩個小時,熬成膏狀後,加入二兩蠟茶,混合製成丸藥,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可以用茶或酒送服。如果久患腸風痔漏,則用陳米湯送服,每天三次,一日即可見效。宗室趙彥材曾因飲酒過度導致下血,面色如蠟,不思飲食,服用此方後,出血停止,面色紅潤,食慾大增。新安一位士人也同樣用此方,一次服用三百丸,立即痊癒。

第二方: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全身黃疸、氣喘、食慾不振、胸悶心煩。用不蛀的皂角(去皮去子,用好醋塗抹炙烤至焦,研成末,取一錢)、巴豆七粒(去油膜),將兩味藥用淡醋研磨成墨汁狀,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飯後用陳皮湯送服,每天三次,隔一天增加一丸,以通便為度。經常服用可以消除酒食積滯。

第三方(丹溪方):一位三十歲的婦女,面色發黃,腿腳酸軟無力,口苦愛喝茶,月經不調,經常疲倦。處方:黃耆三分,白朮一分,炒黃柏、秦艽各二分,甘草三分,木通、陳皮各五分,芍藥、人參、當歸各一錢。煎水服用。

第四方:一位六十歲的婦女,面色發黃,非常疲倦,腿腳酸軟,口苦,脈象散大,這是濕邪傷氣所致。處方:白朮五錢,陳皮四錢,蒼朮、木通、黃芩各一錢,砂仁、人參、川芎各二錢,炒黃柏一錢,炙甘草五分。將藥分成六劑,煎水服用,飯前服用。

第五方:一人患痞塊,面色發黃,腿腳酸軟無力,疲倦,飯後氣喘,頭暈。處方:黃耆二分,蒼朮一錢,白朮一錢半,木通二錢,炙甘草二分,炒黃柏三分,制厚朴一分,陳皮一錢。煎水服用。

第六方:一人面色發黃,腿腳酸軟無力,消化不良,脈象虛弱少弦,口苦腹脹,需要補益。處方:蒼朮五分,木通三分,白朮一錢半,當歸、芍藥、陳皮、川芎各五分,炙甘草二分,人參三分。煎水服用,再服用保和丸四十丸。

以上各方,都是祛濕健脾的藥方,虛弱之人患疳黃,都可以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