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四 (7)

1. 治時氣發黃方

茵陳湯,治時行瘀熱在裡,鬱蒸不散,通身發黃。

茵陳(一兩),梔仁(一錢半),大黃(三錢)

上作一服,水煎,不拘時服。

茵陳大黃湯,治傷寒大熱,發黃,面目俱黃,小便赤澀。

茵陳蒿,梔子,柴胡,黃柏,黃芩,升麻,大黃(各七分),草龍膽(三分半)

上切作一服,水煎溫服。

抵當湯,治傷寒熱鬱,瘀血內結,身黃,脈沉細,狂言譫語,小腹滿,小便自利,大便黑。

水蛭(三十枚,炒褐色),虻蟲(三十枚,去翅足炒),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大黃(一兩)(水蛭生池澤,兩頭尖小者良,腰粗,色微赤,難死)

上分作二服,水煎服。

蔭按,夫陽邪瘀熱在裡,小腹硬滿,小便自利而發黃者,為蓄血發黃。苦走血,咸軟堅,故用水蛭、虻蟲,以逐敗血,滑利腸寒下熱,故用桃仁、大黃,以下血熱。他如桃仁承氣湯,亦可酌用。

瘴疸丸,治時行及瘴瘧、疫癘,忽發黃,殺人最急。如覺體氣有異者,急制服之。

茵陳,山梔,大黃,芒硝(各一兩),杏仁(六錢),常山,鱉甲,巴豆(各四錢),豆豉(二錢)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以吐利為效,未效加一丸。

白話文:

【治療流行性黃疸方】

茵陳湯:這方劑能治療因體內熱氣淤積,無法散出,導致全身泛黃的情形。

茵陳(30克)、梔子仁(4.5克)、大黃(9克) 將以上藥材合為一帖,用水煎煮,不限時間服用。

茵陳大黃湯:此方針對高燒不退,全身與臉部都呈現黃疸,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的情況。

茵陳蒿、梔子、柴胡、黃柏、黃芩、升麻、大黃(各約21克)、草龍膽(約10.5克) 將上述藥材切好,作為一帖,用水煎煮後溫服。

抵當湯:此方適用於熱氣淤積於內,導致身體黃疸,脈搏細弱,精神失常,小腹脹滿,小便正常但大便黑色。

水蛭(30隻,炒至呈褐色)、虻蟲(30隻,去除翅膀和腳並炒過)、桃仁(20顆,去皮尖)、大黃(30克) 將以上藥材分成兩帖,用水煎煮服用。

說明:陽性病邪導致熱氣淤積於內,小腹硬滿,小便正常但出現黃疸,是因為血液淤積所造成的黃疸。苦味藥物可以活血,鹹味藥物可以軟化堅固的物質,所以使用水蛭、虻蟲來驅除壞血;滑潤藥物有利於腸道,降火藥物可以清熱,所以使用桃仁、大黃來降低血熱。其他如桃仁承氣湯,也可以視情況斟酌使用。

瘴疸丸:此方適用於突然發生的黃疸,包括流行性黃疸、熱帶瘧疾或瘟疫等,病情進展快速且致命。一旦發現身體有異常,應立即服用。

茵陳、山梔、大黃、芒硝(各30克)、杏仁(18克)、常山、鱉甲、巴豆(各12克)、豆豉(6克)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餅做為丸劑的基底,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顆,以米湯送服,若無效則再增加一顆,直到出現嘔吐或瀉肚的效果為止。

2. 治黃胖(即食勞疳黃)

褪金丸,治黃腫絕妙。

蒼朮(米泔浸),白朮(各二兩半),甘草(炙,半兩),厚朴(薑汁拌,炒,一兩),陳皮(去白,一兩半),針砂(醋炒紅色),香附(童便浸,各六兩),神麯(炒黃色),麥芽(炒微黃,各一兩半)

有塊加三稜、蓬朮俱醋煮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用白湯送下。忌魚腥、酒面、生冷之物。

綠礬丸,治黃胖最捷。

針砂(二兩,炒紅醋淬),綠礬(四兩,薑汁炒白),五倍子(半斤),神麯(半斤,炒微黃色)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紅棗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下,或米湯亦可。

蔭按:此方神效,但愈後宜終身忌蕎麵、母豬肉、毒物,若犯之即死。余又嘗見一婦人服此藥後三年,不因食物所犯,忽無故而死。

大溫中湯(朱先生晚年定者),治黃胖。

香附(一斤,童便浸,春夏一宿秋冬三),針砂(炒紅,醋淬三次,一斤),苦參(春夏二兩,秋冬一兩),甘草(二兩),厚朴(薑汁炒黑,五兩),芍藥(五兩),陳皮(三兩),山楂(五兩),蒼朮(泔浸,五兩),白朮,茯苓(各三兩),青皮(六兩)

上俱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面黑,筋骨露,氣實者,米飲下五六十丸。麵肥白,與氣虛羸弱者,白朮湯下三四十丸。忌一切生冷,油膩、雞鵝、羊鴨、生硬並糍粽難化之物。服過七日後,便覺手掌心涼,口唇內有紅暈起,調理半月愈。

暖中丸,治黃胖,殺肝邪,舒脾氣,虛者不宜用。

陳皮,蒼朮,厚朴(制),三稜,白朮,香附(各一斤),青皮(五錢),甘草(二兩),針砂(十兩,醋炒紅)

上為末,醋糊丸,空心鹽薑湯下五十丸,晚食前,酒下亦可,忌狗肉。

棗礬丸,治食勞,身目俱黃。

綠礬(不拘多少,置砂鍋內炒通赤,用米醋點之,燒用木炭)

上研細,紅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又小溫中丸,治黃胖,宜草野貧賤人服。蓋其飲食無積,但補陰燥濕而已。

針砂(一斤,以醋炒為末),糯米(炒極黃為末,一斤)

上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飲下,忌口同前。輕者服五兩,重者不過七兩愈。

皂礬丸,治黃胖。

綠礬(六兩,用米醋於鐵鍋內煮七次,以干為度,置地上出火氣,為末),南星(一兩,為末),炒麵(一兩),大皂角(二斤,水煮熟,揉出膿膠,去皮渣,濾過再熬,入棗子六兩,蒸熟去皮核,煎成濃膏)

上共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早晚用薑湯各一服,忌油膩煎煿。如身上發紅斑時,急煎棗湯服之,斑自愈。

紫金丹,治男婦患食勞,氣勞,遍身黃腫,欲變成水及久患痃癖,小腸膀胱面目忽黃。

白話文:

治黃胖(即食勞疳黃)

褪金丸,治療黃腫效果極佳。

配方包含蒼朮(用米泔水浸泡)、白朮(各二兩半)、甘草(炙甘草,半兩)、厚朴(用薑汁拌勻後炒,一兩)、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一兩半)、磁石(用醋炒至紅色)、香附(用童子尿浸泡,各六兩)、神麴(炒至黃色)、麥芽(炒至微黃,各一兩半)。另可加三稜、蓬朮,皆用醋煮,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七八十丸,飯前用白開水送服。忌食魚腥、酒、麵食及生冷食物。

綠礬丸,治療黃胖最迅速。

配方包含磁石(二兩,炒紅後用醋淬煉)、綠礬(四兩,用薑汁炒至白色)、五倍子(半斤)、神麴(半斤,炒至微黃色)。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薑汁煮熟的紅棗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六七十丸,溫酒送服,或用米湯送服亦可。

備註:此方療效神奇,但痊癒後應終身忌食蕎麥麵、母豬肉及有毒食物,若違犯則可能致死。我還曾見過一位婦人服用此藥三年後,並非因飲食犯忌,卻無故死亡。

大溫中湯(朱先生晚年所定),治療黃胖。

配方包含香附(一斤,用童子尿浸泡,春夏浸泡一宿,秋冬浸泡三宿)、磁石(炒紅,用醋淬煉三次,一斤)、苦參(春夏用二兩,秋冬用一兩)、甘草(二兩)、厚朴(用薑汁炒至黑色,五兩)、芍藥(五兩)、陳皮(三兩)、山楂(五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五兩)、白朮、茯苓(各三兩)、青皮(六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面色黝黑,筋骨外露,氣實者,用米湯送服五六十丸;面色肥白,氣虛體弱者,用白朮湯送服三四十丸。忌食一切生冷、油膩食物,以及雞、鵝、羊、鴨等肉類,以及生硬難消化的食物如糍粑粽子等。服用七天後,便會感覺手掌心涼,嘴唇內側出現紅暈,調理半月即可痊癒。

暖中丸,治療黃胖,可殺肝邪,舒暢脾氣,體虛者不宜服用。

配方包含陳皮、蒼朮、厚朴(炮製過的)、三稜、白朮、香附(各一斤)、青皮(五錢)、甘草(二兩)、磁石(十兩,用醋炒至紅色)。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糊做成丸藥,空腹時用加鹽的薑湯送服五十丸,晚飯前用酒送服亦可,忌食狗肉。

棗礬丸,治療食勞,全身及眼睛都發黃。

配方包含綠礬(用量不限,放在砂鍋裡炒至通紅,用米醋點燃,用木炭燒制)。

將其研磨成細末,用紅棗肉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小溫中丸,治療黃胖,適合農村貧苦人服用。因為他們的飲食通常沒有積食,只需滋陰燥濕即可。

配方包含磁石(一斤,用醋炒成細末)、糯米(炒至極黃成細末,一斤)。

將以上藥材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米湯送服,忌口同前。病情輕者服用五兩,病情重者服用七兩即可痊癒。

皂礬丸,治療黃胖。

配方包含綠礬(六兩,用米醋在鐵鍋裡煮七次,至乾燥為止,放在地上散去火氣,磨成細末)、南星(一兩,磨成細末)、炒麵(一兩)、大皂角(二斤,用水煮熟,揉出膿膠,去除皮渣,過濾後再熬煮,加入紅棗六兩,蒸熟後去除皮核,煎成濃稠膏狀)。

將以上藥材混合搗碎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丸。早晚各服用一次,用薑湯送服,忌食油膩煎炸食物。如果身上出現紅斑,應立即煎煮紅棗湯服用,紅斑即可自愈。

紫金丹,治療男女患有食勞、氣勞,全身黃腫,將要變成水腫,以及久患痃癖,小腸、膀胱、面部突然發黃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