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三 (5)

1. 收澀止血方

固榮散,治吐血便血。

蒲黃地榆(各一兩),白芷(五錢),甘草(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二錢,溫酒調服。如氣實人,加石膏一兩。

一方

槐花荊芥(各等分)

上為末,酒調下一錢,仍空心食豬血,妙。

烏梅丸,治腸風下血,服之立愈。

真殭蠶,烏梅(焙乾,各一兩)

上為末,薄糊丸如雞頭實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送下。

五槐丸,治臟毒。

五倍子,槐花,百藥煎(好者,各等分。)

上焙乾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湯下,日三服。

丹溪方,治下血。

白芷,五味子

上為末,粥丸,米湯下。

一方,治腸風。

五倍子,白礬(各五錢)

上為末,順流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忌酒。

一方,治糞前有血,面色黃。

石榴皮

上為末,煎茄子湯,調服二錢匕。

一方,治糞後下血不止。

艾葉(不拘多少)

上為末,以生薑自然汁和服。

一方,治丈夫傷血,婦人血漏,漬入大腸出血。

草豆蔻,檳榔(各炒紫色),罌粟殼(燒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以上諸方,用烏梅、五倍、白礬等,俱收澀之劑,蓋酸以收脫之義也。

黑玉丹,治腸風積熱,下血不止,及蟲蝕腸口,滴血淋瀝。

刺蝟皮(制,一斤),豬懸蹄(一百個),敗棕(八兩,銼),苦楝根(五兩),雷丸(四兩),牛角䚡(十一兩,銼),槐角(六兩),芝麻(四兩),亂髮(皂角水洗淨,焙,八兩)

上銼碎,用磁罐內燒存性,研為末,入乳香二兩、麝香八錢,研和令勻,用酒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先細嚼胡桃一枚,空心以溫酒吞下,多進得效。

一方,治臟毒。

當歸枳殼側柏葉,陳槐花子,百草霜,芍藥(各一兩)

上銼碎一處炒,令煙微起,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日午米湯下。

一方,治腸風下血。

核桃殼,繭退,皮鞋底,赤雞冠花(各等分)

上燒灰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下。

一方,血餘灰,鞋底灰,豬牙皂角灰(各等分)

上為末,酒調三錢匕。

柏灰散,治臟毒,下血不止。

側柏葉(一味,春東夏南秋西冬北,隨方面取之。)

上燒灰,調下二錢。

烏梅丸,治便血下血。

烏梅(三兩,燒灰存性)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湯下。

冬榮散,治腸風下血。

夏枯草(燒灰存性)

上為末,米飲下,或涼水下。

一方,治下血劫劑。

百藥煎(一兩,取一半燒為灰)

上為末,糊丸如櫚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米湯下。

一方,治下鮮血。

梔子仁(燒灰)

上為末,水和一錢匕服。

一方,百草霜

上研細,酒調下。

一方,治遠年日久,腸風下血不止。

枳殼(燒灰存性),羊脛(燒灰)

上為末,和勻,用濃米飲一中盞調下,更初,一服如人行五里,再服立效。

一方,治腸風下血久不止。

茄蒂(燒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匕,食前米飲調下。

一方,治腸風。

絲瓜(燒灰存性)

上為末,空心,水和一錢匕,量大小多少服之。

一方,治瀉血不止。

桑耳(一兩,炒令黑)

上用水一升三合煎取六合,去柤,空心分作三服。

一方,治腸澼。

陳年棕桐(燒灰)

上為末,百藥煎為丸服。

一方瓜蔞(三個,燒灰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

一方,治臟毒下血。

乾柿(燒灰)

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本草云:柿治腸澼,解熱毒,消宿血。

一方,槐花,枳殼(各燒灰存性,等分)

上為末,新井水為丸,米飲下。

以上諸方俱用燒灰,蓋血見黑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