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 (1)
卷六十 (1)
1. 論
陳無擇,曰:衄者,因傷風寒暑濕,流傳經絡,湧泄於清氣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能動血,隨氣上溢而致者,屬內所因。飲酒過多,啖炙煿辛熱,或墜墮車馬,傷損致者,此非內外因也。
原病式,曰:衄者,陽熱怫鬱,干於足陽明而上,熱則血妄行而鼻衄也。
東垣,曰:衄血出於肺,以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紫參、丹參、阿膠之類主之。
白話文:
陳無擇說,鼻出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風寒暑濕侵襲身體,沿著經絡流傳,最終衝破清氣通道所致,這是外在因素。另外,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這些情緒上的問題都能使血氣不寧,隨氣上溢而導致鼻出血,這是內在因素。而飲酒過度、食用辛辣炙熱的食物,或因跌落車馬而受傷所致的鼻出血,則不屬於內外因。
原病式說,鼻出血是陽熱鬱結,向上衝擊足陽明經所致,熱則血氣妄行,因此鼻出血。
東垣說,鼻出血是由於肺部問題所致,可用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紫參、丹參、阿膠等藥物治療。
丹溪,云:衄血,涼血行血為主,大抵與吐血同,犀角地黃湯加鬱金。
戴氏,曰:鼻通於腦,血上溢於腦,所以從鼻而出,治宜茅花湯調止衄散服之。有頭風自衄,頭風才發則衄不止,宜治頭風,兼止衄之劑。有因虛致衄,此為下虛上盛,不宜過用涼劑,宜四物湯加參、耆、沉香磨服。傷濕而衄,腎著湯加川芎。伏暑而衄,宜茅花湯調五苓散。上膈極熱而衄,犀角地黃湯加黃芩、茅花、荊芥,虛者茯苓補心湯。飲酒過多而衄,茅花湯加川芎、乾葛。病衄愈後,血因舊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為常,四物湯加阿膠、蒲黃,仍佐以蘇子降氣湯,使血隨氣下。
白話文:
丹溪、戴氏論鼻衄:
丹溪說:鼻衄,治療以涼血行血為主,原則上與吐血相同。可使用犀角地黃湯加入鬱金來治療。
戴氏說:鼻子與腦部相通,血液逆流上溢於腦部,所以會從鼻子流出。治療宜用茅花湯調和止衄散服用。
其他情況:
- 如果是頭風引發的鼻衄,頭風剛發作就流鼻血不止,應以治療頭風為主,同時兼顧止血。
- 如果是因虛弱導致的鼻衄,這是下虛上盛的表現,不宜過度使用涼性藥物,應使用四物湯加入人參、黃耆、沉香磨服。
- 如果是因傷濕引起的鼻衄,可使用腎著湯加入川芎。
- 如果是伏暑引起的鼻衄,可使用茅花湯調和五苓散。
- 如果是上膈極熱引起的鼻衄,可使用犀角地黃湯加入黃芩、茅花、荊芥,虛弱者可使用茯苓補心湯。
- 如果是因飲酒過多引起的鼻衄,可使用茅花湯加入川芎、乾葛。
- 鼻衄痊癒後,血液仍循舊路流出,每月或隔一兩個月就流一次鼻血,甚至洗臉時也會流鼻血,成為常態,可使用四物湯加入阿膠、蒲黃,再輔以蘇子降氣湯,讓血液隨著氣血往下走。
葉氏,曰:風行水動,氣行血流。治衄者,只知血藥以治衄,而不知降氣則血歸經。古人所以血藥中必加氣藥一二味,如蘇子降氣湯是也。
李氏,曰:凡初衄,不可遽止。去多恐暈,急用百草霜末三錢,水調服。仍取一捻吹鼻中,或用人中白末,湯調服。更加發灰一錢,麝一字,仍用少許搐鼻,立止。或將患人頭髮分開,井水濕紙,頂上搭之,亦好。如鼻乾燥,以麻油點入潤之。如吐衄太甚不止,防其血暈,用茅根燒煙,將醋灑之,令鼻吸氣以遏其勢。或驀然以水噴面,使帶驚則止。此法非特衄血,雖上吐下便,九竅出血者亦效。止後,隨證虛實調之。用涼血散火藥不效者,氣鬱血無藏也。古莎芎散、天門冬膏。
白話文:
葉氏說:風吹動樹木,水流動,氣在體內流動,血在血管中流動。治療鼻出血的人,只知道用止血藥物來治療,卻不知道要降氣才能讓血回到經脈。古代人所以止血藥物中一定會加入一兩味降氣藥,例如蘇子降氣湯就是這樣。
李氏說:凡是剛開始鼻出血,不要馬上止住。止住太多恐有昏倒的風險,要趕快用百草霜末三錢,用水調服。再取少許百草霜末吹入鼻中,或用人中白末用湯水調服。另外加入發灰一錢,麝香少許,再用少許搐鼻,就能立即止住。或者將病人頭髮分開,用井水浸濕紙張,放在頭頂上,也很好。如果鼻子乾燥,可以用麻油點入潤滑。如果吐血或鼻出血過多,無法止住,擔心會血暈,可以用茅根燒煙,再用醋灑在煙上,讓病人吸入煙氣,以遏止血勢。或者突然用水噴臉,使其受到驚嚇,就能止住。這個方法不僅針對鼻出血有效,即使是上吐下瀉、九竅流血的人也都有效。止住之後,要根據虛實狀況調養身體。如果用涼血散火藥無效,就表示氣鬱血無藏。古方如莎芎散、天門冬膏等。
蔭按:夫口出血曰吐,鼻出血曰衄。火逆於中,血隨火上,有此二證。然吐血責之府,衄血責之經,求其實則皆炎上之火也,犀角地黃湯主之。火者,心之所司,故用生犀、生地,以涼心而去其熱。心者,肝之所生,故用丹皮、芍藥,以平肝而瀉其母,此窮源之治也。今人治吐血者,以涼水濯其兩足,此釜底抽薪之意也。
治衄血者,以涼水拊其後頸,此責其火於太陽經也,皆是良法。
白話文:
按
嘴巴出血叫做吐血,鼻子出血叫做鼻衄。都是因為體內火氣逆流,血隨著火氣上湧而導致的。吐血主要責怪於臟腑,鼻衄則責怪於經脈,但實際上都是因為炎熱上衝的火氣所致。犀角地黃湯可以治療這兩種症狀。
火氣是心臟所主管的,所以要用生犀角、生地黃來清心降熱。心臟是由肝臟所生,所以要加入丹皮、芍藥來平肝瀉火,以此來根治病源。
現在的人治療吐血,會用涼水浸泡雙腳,這是釜底抽薪的做法,從根本上消除火氣。
治療鼻衄,則是用涼水輕撫後頸,這是責怪火氣在太陽經脈裡,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2. 脈法
脈經,曰:脈來輕輕在肌肉,尺中自浮,目睛暈黃,衄血未止。太陽脈大而浮,必吐衄血。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也。
難經,曰:病若吐血復鼽衄,脈當沉細實大,反浮大而牢者,死。汗出若衄,其脈滑小者生,大燥者死。
東垣,曰:衄血者,若但頭汗出,身無汗,及汗出不至足者,死。
白話文:
這三段古籍文字都描述了鼻出血的脈象和預後。
- 脈經 提到輕浮的脈象、眼睛發黃以及鼻出血的關係,並指出太陽脈大而浮是吐血或鼻出血的預兆。
- 難經 則分析了吐血和鼻出血同時出現的脈象,指出沉細實大的脈象是好的預兆,而浮大而牢固的脈象則預示着死亡。同時,它也強調汗出與鼻出血的關係,指出滑小的脈象預示着生存,而乾燥的脈象則預示着死亡。
- 東垣 則指出鼻出血患者只有頭部出汗,身體無汗,或汗出不到腳部,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古籍文字只是描述了古代醫家對鼻出血的觀察和經驗總結,不能作為現代醫學診斷和治療的依據。如果出現鼻出血,應該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3. 治方
犀角地黃湯,治衄血及吐血不止。易老云:此藥為最勝。
生犀角(鎊),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溫服。無犀角以升麻代之。
止衄散,治飢困勞役,動其虛火,致衄不止。
黃耆(二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酒洗),生地黃,阿膠(炒,各一錢半)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鼻出血和吐血不止,易老認為此藥方最有效。藥方包含犀角、生地黃、赤芍、牡丹皮各一錢,研磨成粉,用水煎服,溫熱飲用。若無犀角可用升麻代替。止衄散用於治療飢困勞役,導致虛火上升,鼻出血不止。藥方包含黃耆二錢、赤茯苓、白芍、酒洗當歸、生地黃、炒阿膠各一錢半。
上銼,水煎服。或為細末,每服三錢,用茅花五錢,煎湯調下。
茜根散,治陰虛衄血。
茜根,阿膠(蛤粉炒),黃芩,側柏葉,生地黃(各一兩,酒炒),甘草(半兩)
上銼,每服四錢加姜三片,水煎服,不拘時。
河間生地黃散,諸見血,無外寒,衄血,下血,吐血,溺血,皆屬於熱。但血家證皆宜服此藥。
生地黃,熟地,枸杞子,地骨皮,天冬,黃耆,芍藥,黃芩,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功效
治陰虛所致的鼻出血。
組成
茜根、阿膠(用蛤粉炒)、黃芩、側柏葉、生地黃(各一兩,用酒炒)、甘草(半兩)
用法
將藥材切碎,水煎服。或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茅花五錢煎湯送服。
功效
適用於各種出血症狀,只要不伴隨外寒,例如鼻出血、便血、吐血、尿血等,皆屬於熱症。但凡血虛症狀皆可服用此藥。
組成
生地黃、熟地、枸杞子、地骨皮、天冬、黃耆、芍藥、黃芩、甘草(各等分)
用法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薑三片,水煎服,不限時間。
上銼,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柤,溫服。如脈微身涼,要加桂半錢。吐血者多有此證。
黃芩芍藥湯,治陰火載血上行,衄而不止。
黃芩(炒),芍藥(酒炒),甘草(各三錢)
上銼,水煎服。
生地黃湯,治上熱衄血。
生地黃,阿膠(炒,各一兩),川芎,桔梗,蒲黃,甘草(生用,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入生薑汁二匙,溫服。
白話文:
治療陰虛火旺導致鼻出血不止的藥方,可以用黃芩芍藥湯,取黃芩、芍藥、甘草各三錢,煎水服用。另外,如果鼻出血伴隨脈象微弱、身體發涼,可以在藥方中添加半錢桂枝。對於因上火引起的鼻出血,可以使用生地黃湯,取生地黃、阿膠(炒)、川芎、桔梗、蒲黃、甘草各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八錢,用生薑汁調水溫服。
生地黃湯,治榮中有熱,及肺壅鼻衄,生瘡,一切丹毒。
生地黃,赤芍藥,當歸,川芎(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服。若鼻衄,加蒲黃,生瘡加黃芩,丹毒加防風。
川芎三黃散,治實熱衄血。
大黃(濕紙裹煨),川芎,黃連,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井水調下,食後服。
黃連散,治大人小兒盛熱乘於血,血隨熱氣散於鼻者,謂之鼻衄。凡血得寒則凝澀結聚,得熱則流散妄行。
白話文:
生地黃湯用於治療內熱盛、鼻出血、生瘡、丹毒等症狀。配方是生地黃、赤芍藥、當歸、川芎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八錢,水煎服用。鼻出血加蒲黃,生瘡加黃芩,丹毒加防風。川芎三黃散用於治療實熱引起的鼻出血,配方是大黃、川芎、黃連、黃芩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井水調服,飯後服用。黃連散用於治療大人小孩因熱氣導致鼻出血,鼻出血是因為血液遇熱而流散。
黃連,黃芩,柏葉,甘草(各等分),豆豉(三十五粒)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後服。
丹溪方,治鼻衄,脈數有熱。
人參(三分),黃柏,甘草(各二分),生地黃,芍藥(各一錢),當歸,黃連,黃芩(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生料雞蘇散,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宜此方治之。
雞蘇葉,黃耆,生地(酒洗),阿膠,白茅根(各一兩),麥冬(去心),桔梗,蒲黃(炒),貝母(去心),甘草(炙,各五錢)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三個中醫方劑,用於治療鼻出血。
方劑一
主要以清熱涼血止血為主,適合脈象數且有熱象的鼻出血患者。
方劑二
偏向於滋陰涼血止血,適用於初期出血量多且難以止住的鼻出血患者。
方劑三
則以清熱涼血、止血生津為主,可以治療因肺熱引起的鼻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的服用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診斷進行調整,不可自行服用。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茜梅丸,治衄血無時。
茜草根,艾葉(各一兩),烏梅肉(炒乾,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
麥門冬散,治鼻衄不止。
白芍藥,蒲黃,麥冬(各二錢),生地黃(三錢),生薑(一錢)
上㕮咀,入蜜一合,水一鍾半,煎八分,分作二服。
白話文:
方一
- 藥方名稱: 茜梅丸
- 主治: 鼻出血不止。
- 藥物組成: 茜草根、艾葉(各一兩),烏梅肉(炒乾,半兩)。
- 用法用量: 上述藥物研末,煉蜜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烏梅湯送服。
方二
- 藥方名稱: 麥門冬散
- 主治: 鼻衄(鼻出血)不止。
- 藥物組成: 白芍藥、蒲黃、麥冬(各二錢)、生地黃(三錢)、生薑(一錢)。
- 用法用量: 上述藥物研末,加入蜂蜜一合,水一鍾半,煎煮至八分,分兩次服用。
注釋
- 「上㕮咀」:將藥材研磨成細末。
- 「每服」:每次服用。
- 「錢」: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3.75克。
- 「兩」: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37.5克。
- 「鍾」: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100毫升。
- 「烏梅湯」:用烏梅煮成的湯劑。
茜梅丸
茜草根、艾葉各一兩,烏梅肉炒乾後半兩,將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烏梅湯送服,可治療鼻出血不止。
麥門冬散
白芍藥、蒲黃、麥冬各二錢,生地黃三錢,生薑一錢,將所有藥材研末,加入蜂蜜一合,用一鍾半水煎煮至八分,分兩次服用,可治療鼻衄不止。
清肺飲,治衄血久不愈。以三稜針於氣衝上出血立愈,更服此藥尤妙。
五味子(十粒),麥冬,人參,當歸身,生地黃(各五分,酒洗),黃耆(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食後溫服。
人參飲子,治暑月衄血。
人參,黃耆(各一錢半),麥冬,當歸,甘草,白芍藥(各一錢),五味子(九粒)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溫服。
蔭按: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故時當暑月,則肺金受克,令人乏氣之時也,理宜清金益氣。清金故用麥冬、五味,益氣故用甘草、參耆。芍藥之酸,所以收其陰,當歸之辛,所以歸其血。此亦虛火可補之例也。
白話文:
清肺飲用於治療鼻血不止的病症。如果用三稜針刺氣衝穴出血就能立刻止住鼻血,再服用清肺飲效果更佳。清肺飲的藥方為:五味子十粒,麥冬、人參、當歸身、生地黃各五分(用酒洗淨),黃耆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服用,飯後溫服。
人參飲子用於治療夏季鼻血的病症。人參飲子的藥方為:人參、黃耆各一錢半,麥冬、當歸、甘草、白芍藥各一錢,五味子九粒。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服用,溫服。
醫者認為,依照《內經》的理論,治療要順應時令,不可違背天時。夏季屬於火熱的季節,肺金受到克制,容易導致氣虛。所以治療夏季鼻血,應該以清金益氣為原則。麥冬、五味子能清金,甘草、人參、黃耆能益氣。芍藥的酸味可以收斂陰氣,當歸的辛味可以歸血。這也是虛火可以用補藥治療的例子。
解鬱湯,柴胡,黃連,黃芩,黃耆,地骨皮,生地黃,熟地(酒蒸),赤芍藥(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地黃散,治衄血往來久不愈,甚效。
生地(酒炒),熟地(酒蒸),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服。
麥門冬飲子,治衄血不止。
麥冬(去心),生地黃(各等分,姜酒炒)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解鬱湯,用柴胡、黃連、黃芩、黃耆、地骨皮、生地黃、熟地(酒蒸)、赤芍藥(各等分)。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服。
地黃散,用於治療鼻出血反覆發作,久治不愈,效果顯著。
用生地(酒炒)、熟地(酒蒸)、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蜜水調服,一天服用三次。
麥門冬飲子,用於治療鼻出血不止。
用麥冬(去心)、生地黃(各等分,姜酒炒)。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服。
天地膠(一名辟穀丹),治吐衄,諸藥不止,亦治咳血。
天冬(一斤),熟地黃(半斤)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或湯下,日三服。
莎芎散(一名芎附飲),衄血用涼血散火藥不效者,氣鬱血無藏也,此方主之。
香附(四兩),川芎(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
蔭按:香附開鬱行氣,使邪火散於經絡。川芎和血通肝,使血歸於肝臟。血歸火散,其血立止。
白話文:
天地膠(一名闢穀丹)
此方可用於治療吐血、鼻出血,各種藥物都無法止住的情況,也能治療咳血。
材料:
- 天冬:一斤
- 熟地黃:半斤
製作方法:
- 將天冬和熟地黃研磨成粉末。
- 用蜂蜜將粉末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丸,用溫酒或湯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莎芎散(一名芎附飲)
此方用於治療鼻出血,服用涼血散等火藥無效,屬於氣鬱血無藏的情況。
材料:
- 香附:四兩
- 川芎:二兩
製作方法:
- 將香附和川芎研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調服。
藥理分析:
香附可以開鬱行氣,使邪火散於經絡。川芎可以和血通肝,使血液歸於肝臟。血液歸位,邪火消散,鼻出血自然止住。
生地黃湯,治鼻衄昏迷不醒。
用生地黃三五斤,取汁服之,仍以渣塞鼻中,須臾即止。
白及散,治鼻衄不止。
用白及不拘多少,為末,冷水調貼鼻竅下。
寸金散,治鼻衄不止。
土馬鬃(即牆上舊草),甘草(各二錢),黃藥子(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不止再服。
麝香散,治鼻衄不止。
白礬(枯過另研),白龍骨(黏舌者另研,各五錢),麝香(五分)
白話文:
使用白礬(先烘乾後再研磨)、白龍骨(如果黏舌也要另外研磨,各五錢)、麝香(五分)。
上三味拌勻,每用一字,先將冷水洗淨鼻內血涕,然後吹藥於鼻中。或以濕紙捻點藥塞鼻內尤妙。
龍骨散,治鼻衄過多。
用白龍骨,不拘多少,研為末,用少許吹入鼻中。凡九竅出血,皆可用此藥吹之。
山梔散,治鼻衄不止。
用山梔子不拘多少,燒為末,少許,吹入鼻中。
榴花散,衄血不止。
用百葉石榴花曬乾為末,吹入鼻中,立止。
血餘散,治吐血衄血。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混合均勻,每次使用一劑,先用冷水清洗鼻腔內的血和鼻涕,然後將藥粉吹入鼻中。或者用濕潤的紙捻沾取藥粉塞入鼻孔,效果更佳。
龍骨散,用於治療鼻出血過多。
取白龍骨,不限多少,研磨成粉末,取少許吹入鼻中。凡是九竅出血,都可以用此藥粉吹入止血。
山梔散,用於治療鼻出血不止。
取山梔子,不限多少,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取少許吹入鼻中。
榴花散,用於治療鼻出血不止。
取百葉石榴花曬乾,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可以立刻止血。
血餘散,用於治療吐血和鼻出血。
頭髮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下二錢。衄血者,以少許吹入鼻中。
伏龍肝飲,治衄血。
伏龍肝,即灶下對月焦土,取半升,以新汲水一碗淘取汁,和頓服。
人中白散,治衄血不止。
人中白新瓦上焙乾,溫湯調下三錢即止。
熨法,治衄血。
用大紙一張作八褶,冷水浸濕,置頭頂心,以熱熨斗熨之,良久立止。
白話文:
頭髮燒成灰,取其末端,用米湯調和,服用兩錢。鼻出血的人,可以將少量灰末吹入鼻中。伏龍肝飲可用於治療鼻出血,將灶下朝月焦土半升,用新汲水一碗淘取汁液,一次服用。人中白散也可以治療鼻出血不止,將人中白放在新瓦上焙乾,用溫湯調和,服用三錢即可。用一張大紙折成八層,用冷水浸濕,放在頭頂,用熱熨斗熨燙,持續一段時間即可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