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1. 卷六十
2. 衄血
3. 論
陳無擇,曰:衄者,因傷風寒暑濕,流傳經絡,湧泄於清氣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能動血,隨氣上溢而致者,屬內所因。飲酒過多,啖炙煿辛熱,或墜墮車馬,傷損致者,此非內外因也。
原病式,曰:衄者,陽熱怫鬱,干於足陽明而上,熱則血妄行而鼻衄也。
東垣,曰:衄血出於肺,以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紫參、丹參、阿膠之類主之。
丹溪,云:衄血,涼血行血為主,大抵與吐血同,犀角地黃湯加鬱金。
戴氏,曰:鼻通於腦,血上溢於腦,所以從鼻而出,治宜茅花湯調止衄散服之。有頭風自衄,頭風才發則衄不止,宜治頭風,兼止衄之劑。有因虛致衄,此為下虛上盛,不宜過用涼劑,宜四物湯加參、耆、沉香磨服。傷濕而衄,腎著湯加川芎。伏暑而衄,宜茅花湯調五苓散。上膈極熱而衄,犀角地黃湯加黃芩、茅花、荊芥,虛者茯苓補心湯。飲酒過多而衄,茅花湯加川芎、乾葛。病衄愈後,血因舊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為常,四物湯加阿膠、蒲黃,仍佐以蘇子降氣湯,使血隨氣下。
葉氏,曰:風行水動,氣行血流。治衄者,只知血藥以治衄,而不知降氣則血歸經。古人所以血藥中必加氣藥一二味,如蘇子降氣湯是也。
李氏,曰:凡初衄,不可遽止。去多恐暈,急用百草霜末三錢,水調服。仍取一捻吹鼻中,或用人中白末,湯調服。更加發灰一錢,麝一字,仍用少許搐鼻,立止。或將患人頭髮分開,井水濕紙,頂上搭之,亦好。如鼻乾燥,以麻油點入潤之。如吐衄太甚不止,防其血暈,用茅根燒煙,將醋灑之,令鼻吸氣以遏其勢。或驀然以水噴面,使帶驚則止。此法非特衄血,雖上吐下便,九竅出血者亦效。止後,隨證虛實調之。用涼血散火藥不效者,氣鬱血無藏也。古莎芎散、天門冬膏。
蔭按:夫口出血曰吐,鼻出血曰衄。火逆於中,血隨火上,有此二證。然吐血責之府,衄血責之經,求其實則皆炎上之火也,犀角地黃湯主之。火者,心之所司,故用生犀、生地,以涼心而去其熱。心者,肝之所生,故用丹皮、芍藥,以平肝而瀉其母,此窮源之治也。今人治吐血者,以涼水濯其兩足,此釜底抽薪之意也。
治衄血者,以涼水拊其後頸,此責其火於太陽經也,皆是良法。
白話文:
陳無擇表示,鼻子出血的情況,多半是由於受了風、寒、暑、濕等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導致這些因素在體內經絡間流動,最終在呼吸通道中爆發出來,這都是由外部因素所引發的。長期的怒氣會傷害肝臟,持續的憂慮會損傷肺部,過度的思考會傷害脾臟,失去目標會傷害腎臟,突然的歡樂會傷害心臟,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血液異常,隨著氣流向上溢出,這是內部因素所引起的。
在《原病式》中提到,鼻子出血是因為體內的陽熱被壓抑鬱悶,影響到了足部的陽明經脈,使得熱氣向上,導致血液異常,從鼻子流出。
東垣先生指出,鼻血是由肺部引起,可以使用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紫參、丹參、阿膠等藥物來治療。
丹溪先生認為,鼻子出血主要是冷卻和活血,與吐血的治療方式大致相同,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加上鬱金。
戴氏表示,鼻子與腦部相通,當血液向上溢至腦部時,就會從鼻子流出,可以服用茅花湯調合止衄散。如果鼻子出血是由頭痛引起的,應同時治療頭痛和止血。如果是因身體虛弱導致的出血,這種情況屬於下虛上盛,不應過度使用寒性藥物,可以服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耆、沉香。若因濕氣導致出血,可用腎著湯加上川芎。因暑熱導致出血,可以服用茅花湯調合五苓散。上膈極熱導致出血,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加上黃芩、茅花、荊芥,若是虛弱者,則可以服用茯苓補心湯。過度飲酒導致出血,可以用茅花湯加上川芎、乾葛。在鼻子出血痊癒後,血液可能沿著之前的路徑再次出血,一個月內可能會出現三四次出血的情況,甚至在洗臉時也可能出血,這時可以服用四物湯加上阿膠、蒲黃,同時輔以蘇子降氣湯,讓血液跟著氣向下流動。
葉氏指出,風行則水動,氣流通則血液流動。治療鼻子出血,只知道用血藥來治療出血,卻不知道降低氣壓就能讓血液回歸正常。因此,古人通常會在血藥中加入一兩味氣藥,例如蘇子降氣湯。
李氏說,初次出血時,不要立即阻止,以免出血過多導致暈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立即服用三錢的百草霜粉末,用水調和後服用。同時,可以取一些藥粉吹入鼻孔,或者使用人中白粉末,用湯調和後服用。還可以加入一錢的發灰和一點麝香,再取少量藥粉吹入鼻孔,可以立即止血。或者將患者的頭髮分開,用井水浸濕紙張,敷在頭頂,也能有效止血。如果鼻腔乾燥,可以滴入一些麻油來潤滑。如果出血過多無法停止,要防止血暈的發生,可以使用茅根燒煙,然後將醋灑在上面,讓患者吸進氣體來抑制出血的趨勢。或者突然向患者臉上潑水,使其受到驚嚇,也能達到止血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鼻子出血,對於上吐下瀉,九竅出血的情況也有很好的效果。止血後,應根據患者虛實情況進行調理。如果使用冷卻血液和消炎藥物無效,可能是因為氣鬱血無處藏匿。古莎芎散和天門冬膏是治療這種情況的好選擇。
蔭按:嘴巴出血稱為吐血,鼻子出血稱為鼻子出血。這是因為體內的火氣逆流,導致血液隨火氣上行,從而產生了這兩種症狀。然而,吐血通常與腑有關,鼻子出血通常與經絡有關,但究其根本,都是因為火氣上炎所致,犀角地黃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火氣是由心臟掌控的,所以用生犀、生地等藥物來冷卻心臟,去除熱氣。心臟又由肝臟生成,所以使用丹皮、芍藥等藥物來平肝,以瀉其母,這是對源頭的治理。現在治療吐血的人,會用冷水浸泡雙腳,這是有如釜底抽薪的意思。
對於治療鼻子出血,會用冷水拍打後頸,這是因為將火氣歸咎於太陽經脈,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4. 脈法
脈經,曰:脈來輕輕在肌肉,尺中自浮,目睛暈黃,衄血未止。太陽脈大而浮,必吐衄血。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也。
難經,曰:病若吐血復鼽衄,脈當沉細實大,反浮大而牢者,死。汗出若衄,其脈滑小者生,大燥者死。
東垣,曰:衄血者,若但頭汗出,身無汗,及汗出不至足者,死。
白話文:
【脈法】
《脈經》提到:脈搏輕微地浮現在肌肉層,特別是在手腕後方的尺脈部分顯得特別浮起,如果同時眼睛周圍出現黃暈,這表示鼻出血的情況還未停止。如果太陽穴附近的脈搏呈現大且浮的狀態,很可能會有吐血或鼻出血的現象。病人臉色蒼白,沒有出現發燒或畏寒的症狀,但脈象顯示為深沉且帶有弦緊感,這通常是由於鼻出血所導致。
《難經》指出:如果病人同時有吐血和鼻出血的症狀,脈象應呈現沉細實大的特徵,但若脈象反而呈現浮大且堅固的狀態,則預示著死亡的可能。如果病人有出汗或鼻出血的現象,脈象滑順且微小的,代表有康復的希望;反之,脈象大且乾燥的,則預示著死亡。
《東垣》提及:對於鼻出血的病人,如果只有頭部冒汗,身體其他部位卻無汗,或是汗雖有但未能達到腳部,這種情況下,病人的生命危險性極高。
5. 治方
犀角地黃湯,治衄血及吐血不止。易老云:此藥為最勝。
生犀角(鎊),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溫服。無犀角以升麻代之。
止衄散,治飢困勞役,動其虛火,致衄不止。
黃耆(二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酒洗),生地黃,阿膠(炒,各一錢半)
上銼,水煎服。或為細末,每服三錢,用茅花五錢,煎湯調下。
茜根散,治陰虛衄血。
茜根,阿膠(蛤粉炒),黃芩,側柏葉,生地黃(各一兩,酒炒),甘草(半兩)
上銼,每服四錢加姜三片,水煎服,不拘時。
河間生地黃散,諸見血,無外寒,衄血,下血,吐血,溺血,皆屬於熱。但血家證皆宜服此藥。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冬,黃耆,芍藥,黃芩,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柤,溫服。如脈微身涼,要加桂半錢。吐血者多有此證。
黃芩芍藥湯,治陰火載血上行,衄而不止。
黃芩(炒),芍藥(酒炒),甘草(各三錢)
上銼,水煎服。
生地黃湯,治上熱衄血。
生地黃,阿膠(炒,各一兩),川芎,桔梗,蒲黃,甘草(生用,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入生薑汁二匙,溫服。
生地黃湯,治榮中有熱,及肺壅鼻衄,生瘡,一切丹毒。
生地黃,赤芍藥,當歸,川芎(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服。若鼻衄,加蒲黃,生瘡加黃芩,丹毒加防風。
川芎三黃散,治實熱衄血。
大黃(濕紙裹煨),川芎,黃連,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井水調下,食後服。
黃連散,治大人小兒盛熱乘於血,血隨熱氣散於鼻者,謂之鼻衄。凡血得寒則凝澀結聚,得熱則流散妄行。
黃連,黃芩,柏葉,甘草(各等分),豆豉(三十五粒)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後服。
丹溪方,治鼻衄,脈數有熱。
人參(三分),黃柏,甘草(各二分),生地黃,芍藥(各一錢),當歸,黃連,黃芩(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生料雞蘇散,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宜此方治之。
雞蘇葉,黃耆,生地(酒洗),阿膠,白茅根(各一兩),麥冬(去心),桔梗,蒲黃(炒),貝母(去心),甘草(炙,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茜梅丸,治衄血無時。
茜草根,艾葉(各一兩),烏梅肉(炒乾,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
麥門冬散,治鼻衄不止。
白芍藥,蒲黃,麥冬(各二錢),生地黃(三錢),生薑(一錢)
上㕮咀,入蜜一合,水一鍾半,煎八分,分作二服。
清肺飲,治衄血久不愈。以三稜針於氣衝上出血立愈,更服此藥尤妙。
五味子(十粒),麥冬,人參,當歸身,生地黃(各五分,酒洗),黃耆(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食後溫服。
人參飲子,治暑月衄血。
人參,黃耆(各一錢半),麥冬,當歸,甘草,白芍藥(各一錢),五味子(九粒)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溫服。
蔭按: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故時當暑月,則肺金受克,令人乏氣之時也,理宜清金益氣。清金故用麥冬、五味,益氣故用甘草、參耆。芍藥之酸,所以收其陰,當歸之辛,所以歸其血。此亦虛火可補之例也。
解鬱湯,柴胡,黃連,黃芩,黃耆,地骨皮,生地黃,熟地(酒蒸),赤芍藥(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地黃散,治衄血往來久不愈,甚效。
生地(酒炒),熟地(酒蒸),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服。
麥門冬飲子,治衄血不止。
麥冬(去心),生地黃(各等分,姜酒炒)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天地膠(一名辟穀丹),治吐衄,諸藥不止,亦治咳血。
天冬(一斤),熟地黃(半斤)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或湯下,日三服。
莎芎散(一名芎附飲),衄血用涼血散火藥不效者,氣鬱血無藏也,此方主之。
香附(四兩),川芎(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
蔭按:香附開鬱行氣,使邪火散於經絡。川芎和血通肝,使血歸於肝臟。血歸火散,其血立止。
生地黃湯,治鼻衄昏迷不醒。
用生地黃三五斤,取汁服之,仍以渣塞鼻中,須臾即止。
白及散,治鼻衄不止。
用白及不拘多少,為末,冷水調貼鼻竅下。
寸金散,治鼻衄不止。
土馬鬃(即牆上舊草),甘草(各二錢),黃藥子(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不止再服。
麝香散,治鼻衄不止。
白礬(枯過另研),白龍骨(黏舌者另研,各五錢),麝香(五分)
上三味拌勻,每用一字,先將冷水洗淨鼻內血涕,然後吹藥於鼻中。或以濕紙捻點藥塞鼻內尤妙。
龍骨散,治鼻衄過多。
用白龍骨,不拘多少,研為末,用少許吹入鼻中。凡九竅出血,皆可用此藥吹之。
山梔散,治鼻衄不止。
用山梔子不拘多少,燒為末,少許,吹入鼻中。
榴花散,衄血不止。
用百葉石榴花曬乾為末,吹入鼻中,立止。
血餘散,治吐血衄血。
頭髮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下二錢。衄血者,以少許吹入鼻中。
伏龍肝飲,治衄血。
伏龍肝,即灶下對月焦土,取半升,以新汲水一碗淘取汁,和頓服。
人中白散,治衄血不止。
人中白新瓦上焙乾,溫湯調下三錢即止。
熨法,治衄血。
用大紙一張作八褶,冷水浸濕,置頭頂心,以熱熨斗熨之,良久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