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七 (3)
卷一百零七 (3)
1. 治牙疼痛方
上為細末,牙痛處擦之。
立效散,治牙齒疼痛不可忍,微惡寒飲,大惡熱飲,小便滑數。
防風(一錢),升麻(七分),炙甘草(三分),細辛(二分),龍膽草(酒洗,四錢)
上水煎,去渣,以匙抄在口中煠痛處,少時立止。如多惡熱飲,更加龍膽草一錢。此法不定,隨寒熱多少,臨時加減。如更惡風作痛,加草豆蔻、黃連各五分,勿加龍膽草。
定痛散,治風痛、熱痛、蟲痛,皆效如神。
大黃,細辛,雄黃,甘草(各一錢),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擦痛處。
羌活散,去風止痛。
薄荷,羌活(各二錢),大黃(一錢)
上水煎,去渣,溫漱,冷吐之,咽亦無妨。
升麻散,治牙痛腮腫。
升麻,地黃,川芎,地骨皮,槐子,皂角,白芷,細辛(各半兩),川椒(二錢半)
上為末,以藥少許擦牙,有涎吐出,用鹽湯漱吐。
丹溪方,治牙痛而腫。
軟石膏,升麻,細辛,大黃,白芷,防風,羌活,連翹,川椒,青鹽,龍膽草,荊芥,香附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撒患處。
擦牙方
荊芥,薄荷,細辛,梧桐淚(各等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擦牙。熱牙怕冷水,加牙硝、薑黃,內服敗毒散;冷牙怕熱水,加乾薑、川椒,內服黑錫丹;不怕冷熱,乃風牙,加白蒺藜、皂角、殭蠶、蜂房、草烏;毒痰,加南星;蟲牙,加雄黃、石膏、蘆薈、白膠香塞蟲孔中;氣鬱,加香附、龍膽草;腎虛,加青鹽、羊脛骨;痛,加乳香、沒藥;瘀血,加五靈脂、血竭。
青白散,治食甘過多牙疼及一切牙疼。
青鹽(二兩),白鹽(四兩),川椒(四兩,煎汁)
上以椒汁拌炒二鹽,為末,擦之,永無齒疾。以漱出水洗目,尤妙。一方去川椒,用槐枝煎汁,炒二鹽,名槐鹽散。甚者,更以五倍子煎湯漱之。
一方,治飲酒過牙痛。
臨臥井水頻頻含之,且漱。或用百藥煎泡湯,俟冷含咽。或用砂仁嚼敷,亦好。
雄黃定痛膏,治牙齒疼痛。
盆硝(三錢),雄黃(一錢,另研),細辛(二錢),大蒜(一枚),牙皂(四錠,去筋核,二錢)
上為末,同大蒜一處搗為膏,丸如桐子大,每用一丸,將綿子裹藥,左旁牙痛,放在左耳,右疼放右耳內,良久,痛止取出。
開關散,治風熱攻注牙齒,牙關緊急不開。
川芎,薄荷,盆硝,白芷,細辛,全蠍(各一錢),天麻,殭蠶(各半錢)
上為末,每用少許,以指蘸藥滿口擦牙上齦,噙半時,用溫水漱吐。
露蜂房散,治牙齒疼痛,經驗神效。
露蜂房(炒黃),細辛(各二錢半),大戟(七錢半),防風(一錢一分半)
上㕮咀,每五錢水煎,去渣,熱漱冷吐,無時。
血竭散,牢牙定痛,治牙齒根注,復連槽骨疼痛,久而不愈者。
白話文:
治牙疼痛方
立效散: 治牙痛劇烈,略感寒涼,卻極怕熱,小便頻數。將防風、升麻、炙甘草、細辛、龍膽草(酒洗)按比例混合,水煎去渣,用湯匙舀起藥湯含漱患處,片刻即止痛。若更怕熱,可增加龍膽草用量。此方可根據寒熱程度調整藥量。若更怕風,則加草豆蔻、黃連,但別加龍膽草。
定痛散: 治風痛、熱痛、蟲痛,效果極佳。將大黃、細辛、雄黃、甘草、麝香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塗抹患處。
羌活散: 去風止痛。將薄荷、羌活、大黃按比例混合,水煎去渣,溫熱含漱,然後吐出,即使吞下也無妨。
升麻散: 治牙痛伴腮腫。將升麻、地黃、川芎、地骨皮、槐子、皂角、白芷、細辛、川椒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取少量塗抹患處,有唾液排出後,用鹽水漱口。
丹溪方: 治牙痛伴腫脹。將軟石膏、升麻、細辛、大黃、白芷、防風、羌活、連翹、川椒、青鹽、龍膽草、荊芥、香附子等分混合研磨成粉,撒在患處。
擦牙方: 將荊芥、薄荷、細辛、梧桐淚、麝香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塗抹患處。熱痛怕冷水,加硝石、薑黃,內服敗毒散;冷痛怕熱水,加乾薑、川椒,內服黑錫丹;不畏冷熱,是風牙,加白蒺藜、皂角、殭蠶、蜂房、草烏;毒痰,加天南星;蟲牙,加雄黃、石膏、蘆薈、白膠香塞入蟲孔;氣鬱,加香附、龍膽草;腎虛,加青鹽、羊脛骨;疼痛劇烈,加乳香、沒藥;瘀血,加五靈脂、血竭。
青白散: 治因食用過多甜食引起的牙痛及一切牙痛。將青鹽、白鹽、川椒按比例混合,用川椒煎汁拌炒二鹽,研磨成粉,塗抹患處,可永久預防牙疾。用漱口水洗眼效果更佳。另一方不用川椒,用槐枝煎汁代替,名為槐鹽散。症狀嚴重者,再用五倍子煎湯漱口。
一方: 治飲酒後牙痛。睡前頻頻含漱井水。或用百藥煎水泡涼後含漱。或用砂仁嚼碎敷在患處。
雄黃定痛膏: 治牙齒疼痛。將盆硝、雄黃(另研磨)、細辛、大蒜、牙皂按比例混合搗成膏狀,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裹,左邊牙痛放在左耳,右邊牙痛放在右耳,待疼痛減輕後取出。
開關散: 治風熱侵襲牙齒,牙關緊閉。將川芎、薄荷、盆硝、白芷、細辛、全蠍、天麻、殭蠶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取少量用手指蘸取,塗抹牙齒及牙齦,含漱半小時後,用溫水漱口。
露蜂房散: 治牙齒疼痛,療效顯著。將炒黃的露蜂房、細辛、大戟、防風按比例混合研磨,每次取五錢水煎,去渣,熱漱冷吐,隨時可使用。
血竭散: 固齒止痛,治牙根及牙槽骨疼痛,久治不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