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2)
卷五 (2)
1. 論
李氏,曰:牙齒骨屬腎之標也,精完則齒堅,腎衰則齒豁,虛熱則齒動。足陽明胃絡脈,入齒上縫,止而不動,喜寒飲而惡熱飲。手陽明大腸絡脈,入齒下縫,動而不休,喜熱飲而惡寒飲。多因飲食色欲過度,以致濕熱上攻,口湧酸水,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動搖黑爛脫落。大抵齒齦宣露動搖者,腎元虛也,宜滋陰補腎,八味丸、三味安腎丸、虎潛丸。惡寒熱而口臭者,腸胃熱也,宜涼藥瀉火,祛風清胃散。若風牙,因腸胃原有風邪,更襲外風,入齒作痛,故開口吸風則痛甚,獨活散、消風散。風熱,因外感與內熱相搏,齒齦腫痛,加之膿汁臭者,犀角升麻湯,或用石膏一兩火煅酒淬,防風、荊芥、細辛、白芷各五分,為末,隨時水煎一二服,甚效。風冷入於齒齦,不腫不蛀,日漸動搖者,溫風散。熱牙,因腸胃積熱,開口臭穢難近者,敗毒散加荊、防、升麻、石膏,或調胃承氣湯,蜜丸服。如腸胃素積濕熱,偶被風寒涼飲,鬱於齒間作痛者,當歸龍膽散。虛熱攻衝,齦肉腫痛,口舌生瘡,宜柴胡、地骨皮等分,薄荷減半,水煎熱漱,令唾,或服之亦好。歷年齒痛,黑爛脫落,必口吸涼稍止者,乃膏粱濕熱之火也,調胃承氣湯加黃連下之,或用升麻、白芷、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甘草等分,水煎服。寒氣犯腦及風邪湊襲,腦項筋痛,動搖肉脫者,白芷湯、羌活黑附湯。痰熱毒氣攻注齒痛者,外證咳唾,二陳湯,加細辛、枳殼、薑、棗、烏梅,仍以薑黃、蓽撥等分,煎湯候溫,以舌浸內,涎自流出。瘀血,因風熱上攻頭面搏血,令齒間血瘀不消,鑽刺掣痛,甘露飲加升麻,或犀角地黃湯。凡飲食不能清淡,齒臭腐之氣,淹漬日久,兼之風熱上攻,齒齦有孔生蟲,蝕一齒盡,又度其餘,至如疳䘌,皆其腫類,必殺蟲而後痛止,神功丸取牙蟲。牙縫流血,風熱者,消風散加芒硝,內服外擦;腎虛炎者,四物湯加升麻,或牡丹皮、知母、黃柏;陰虛氣鬱者,四物湯加香附、側柏葉、牛膝,外敷綠袍散,或香鹽散常擦。變骨蝕風,出血骨露者,玉池散。疳䘌出血多者,用生竹茹二兩,醋煮含之。若牙痛本因濕熱,標被風冷所郁,故內服辛涼以治其本,外宜辛溫以治其標,通用擦牙方、謝傳笑去散、腎虛胃熱方、風蟲牙疼方、延平方、劫痛方、烏須固齒方、消齒壅法、取牙不犯手方。凡遇日月蝕未平時,勿進飲食,誤食多患齒疾。養生家晨興叩齒,永無齒疾,此預養法也。每食後晨興,淨水漱之更妙。
蔭按:方氏曰,牙痛之證,其人腸固素有濕熱,上出於牙齦之間,適被風寒,或冷飲所郁,則濕熱不得外達,故作痛也。其病情有標本之分,所用藥有溫涼之異。何則,牙痛之證,寒是標,故外擦漱之藥,宜辛溫以散寒開鬱;熱是本,故內服餌之藥,宜辛涼以散熱清中。如此則內外交攻,標本兩治,病豈有不愈者乎。(若小兒更須清腸胃之熱)
白話文:
論牙齒病症
李氏說:牙齒是腎的外部表現,腎氣充足則牙齒堅固,腎氣衰弱則牙齒鬆動脫落,虛火旺盛則牙齒疼痛。足陽明胃經絡脈進入牙齒的上方縫隙,牙齒因此固定不動,喜愛喝冷飲,厭惡喝熱飲。手陽明大腸經絡脈進入牙齒的下方縫隙,牙齒因此活動不止,喜愛喝熱飲,厭惡喝冷飲。大多數牙齒疾病是因為飲食和房事過度,導致濕熱上攻,口中湧出酸水,牙齦腫痛,甚至出血、生蟲、牙齒鬆動變黑腐爛脫落。總而言之,牙齦外露鬆動是腎氣虛弱的表現,應該滋陰補腎,可以使用八味丸、三味安腎丸、虎潛丸等藥物。如果牙齒疼痛伴隨畏寒發熱和口臭,這是腸胃積熱的表現,應該服用涼性藥物瀉火,可以使用祛風清胃散等藥物。如果是風牙,是因為腸胃原有的風邪加上外感風寒侵襲牙齒而導致疼痛,張口吸風則疼痛加劇,可以使用獨活散、消風散等藥物。風熱牙痛是因為外感風熱與內熱交爭,牙齦腫痛,並伴有膿液和臭味,可以使用犀角升麻湯,或者使用石膏、防風、荊芥、細辛、白芷等藥物煎服。風寒侵入牙齦,不腫不蛀,但牙齒逐漸鬆動,可以使用溫風散。熱牙是因為腸胃積熱,張口時臭氣熏人,可以使用敗毒散加荊芥、防風、升麻、石膏,或者服用調胃承氣湯蜜丸。如果腸胃積聚濕熱,又因為服用寒涼飲品,導致濕熱鬱結在牙齒之間而疼痛,可以使用當歸龍膽散。如果虛火上攻,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可以使用柴胡、地骨皮、薄荷等藥物煎水熱漱口,或服用。如果多年牙齒疼痛,變黑腐爛脫落,用冷水漱口後稍有緩解,這是因為膏粱厚味導致的濕熱內火,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加黃連,或者使用升麻、白芷、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甘草等藥物煎服。寒氣犯腦或風邪侵襲,導致腦後頸項肌肉疼痛,牙齒鬆動肉脫,可以使用白芷湯、羌活黑附湯。如果痰熱毒氣攻注齒痛,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狀,可以使用二陳湯加細辛、枳殼、生薑、大棗、烏梅,並用薑黃、蓽撥煎湯溫服,用舌頭浸在藥湯中,讓唾液自行流出。瘀血導致的牙痛是因為風熱上攻頭面,導致齒間瘀血不散,疼痛如針刺刀割般,可以使用甘露飲加升麻,或者犀角地黃湯。如果飲食不節制,牙齒有腐臭味,日久加之風熱上攻,牙齦出現孔洞,生蟲蛀牙,甚至發展成疳瘡,都屬於牙齒腫痛的類型,必須殺蟲才能止痛,可以使用神功丸殺蟲。牙縫出血,如果是風熱引起的,可以使用消風散加芒硝,內服外擦;如果是腎虛引起的炎症,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升麻,或者牡丹皮、知母、黃柏;如果是陰虛氣鬱引起的,可以使用四物湯加香附、側柏葉、牛膝,外敷綠袍散或香鹽散。如果病情發展到骨頭腐蝕,出血骨頭外露,可以使用玉池散。疳瘡出血量大的,可以使用生竹茹醋煮後含漱。如果牙痛是濕熱導致,但又受到風寒的影響,則內服辛涼藥治療根本病因,外用辛溫藥治療標證,可以使用擦牙方、謝傳笑去散、腎虛胃熱方、風蟲牙疼方、延平方、劫痛方、烏須固齒方、消齒壅法、取牙不犯手方等藥方。日食月食未平息時,不要進食,以免加重齒疾。養生家晨起叩齒可以預防牙疾。每餐後和早晨用清水漱口更好。
蔭按:方氏說,牙痛的根本原因是腸胃積聚濕熱,上達牙齦之間,如果遇到風寒或冷飲,就會阻礙濕熱外泄,導致疼痛。牙痛的病情有標本之分,用藥也有溫涼之異。寒是標證,外擦漱口藥物應該使用辛溫的藥物散寒開鬱;熱是本證,內服藥物應該使用辛涼的藥物散熱清熱。如此標本兼治,牙痛怎能不痊癒呢?(兒童更需要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