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百零五 (9)

1. 治舌病方

元參升麻湯,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木舌舌腫,或連頰項兩邊腫痛。

元參,升麻,生犀角(鎊末,另入),赤芍藥,桔梗,貫眾,黃芩(各一錢),甘草(七分)

上銼,水煎服。大便秘結,加大黃二錢。

元參散,治心脾壅熱,木舌腫脹。

元參,升麻,大黃,犀角(各七錢半),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

清熱如聖散,治舌下腫如核大,取破出黃痰,已痊又復發。

連翹(一錢),牛蒡子,黃連(各八分),山梔子,天花粉(各六分),枳殼,荊芥,薄荷(各五分),柴胡(四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加燈心草十根,水煎,食後稍冷服。

金沸草散,治風寒傷於心脾,令人增寒熱,齒浮,舌腫疼。

荊芥穗(四兩),旋覆花,前胡,麻黃(去節,各三兩),赤芍藥,半夏(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加生薑七片,棗二枚,水煎,去渣嗽口,吐一半,吃一半。世醫用此發散傷寒傷風,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獨未知用之舌腫牙疼。辛未年,有人患舌腫滿塞,粥藥不入,其勢危甚,煎此一劑,乘熱以紙籠氣熏之,遂愈。

加味二陳湯,治舌下腫結如核,或重舌木舌,及滿口生瘡,以清火化痰為主。

半夏(薑製,一錢三分),茯苓,黃連,青竹茹(各一錢),生地黃(酒洗,一錢半),當歸(酒洗),陳皮(去白,各八分),桔梗(五分),甘草梢(二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順氣豁痰湯,治舌痹或麻,此因痰氣滯於心包絡也。

半夏(用姜皂角煮,一錢半),茯苓,橘紅,貝母,瓜蔞仁(去油),黃連,桔梗,枳殼(麩炒,各一錢),香附(童便浸),甘草(各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血虛舌麻者,四物湯加黃連。

牛黃散,治舌腫強。

牛黃(二分),桂心(五分),犀角,羚羊角,漢防己,人參,牛蒡子,生地黃,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每用五錢,水煎,連渣服。

馬牙硝丸,治木舌,漸大滿口。

牙硝(研,七分半),鉛白霜,寒水石,太陰玄精石,大黃,麝香(研,各半兩),白礬(枯,一錢二分),甘草(炙,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含一丸,津液嚥下。

上清噙化丸,治口舌痛。

薄荷葉(三兩),硼砂,天竺黃(各五錢),桔梗(七錢),天花粉,風化硝,防風,百藥煎,孩兒茶,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用噙化一丸。

一方,治舌上黑有數孔,大如箸頭,出血如湧泉,此心臟病也。

戎鹽(即青鹽),黃芩(一作葵子),黃柏,大黃(各五兩),人參,桂心,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三,燒鐵篦烙之。

白話文:

治舌病方

元參升麻湯:治療心脾積熱,舌上長瘡,舌頭僵硬腫脹,或伴隨頰部及頸項兩側腫痛。藥方:元參、升麻、生犀角(磨成粉末,另加)、赤芍藥、桔梗、貫眾、黃芩(各一錢)、甘草(七分)。將藥材磨碎,水煎服。若大便秘結,可加大黃二錢。

元參散:治療心脾積熱,舌頭僵硬腫脹。藥方:元參、升麻、大黃、犀角(各七錢半)、甘草(半兩)。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水煎,溫服。

清熱如聖散:治療舌下腫脹如核桃般大小,並伴有黃色痰液排出,痊癒後又復發的疾病。藥方:連翹(一錢)、牛蒡子、黃連(各八分)、山梔子、天花粉(各六分)、枳殼、荊芥、薄荷(各五分)、柴胡(四分)、甘草(三分)。將藥材磨碎,加燈心草十根,水煎,飯後稍涼服用。

金沸草散:治療風寒侵襲心脾,導致寒熱交加、牙齒浮動、舌頭腫痛。藥方:荊芥穗(四兩)、旋覆花、前胡、麻黃(去節,各三兩)、赤芍藥、半夏(各一兩)。將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七片、大棗二枚,水煎,去渣後用藥液漱口,吐掉一半,喝下另一半。古方常用此方治療傷寒傷風,加杏仁、五味子可治療咳嗽,皆有效,但治療舌腫牙痛則鮮為人知。辛未年,曾有人患舌腫脹塞,無法進食粥藥,病情危急,服用此方一劑,趁熱用紙包裹藥氣熏患處,即痊癒。

加味二陳湯:治療舌下腫結如核桃般大小,或舌頭僵硬腫脹、滿口長瘡,以清火化痰為主。藥方:半夏(薑汁製,一錢三分)、茯苓、黃連、青竹茹(各一錢)、生地黃(酒洗,一錢半)、當歸(酒洗)、陳皮(去白,各八分)、桔梗(五分)、甘草梢(二分)。將藥材磨碎,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後服用。

順氣豁痰湯:治療舌頭麻痺或感覺遲鈍,因痰氣阻滯於心包絡所致。藥方:半夏(用薑、皂角煮,一錢半)、茯苓、橘紅、貝母、瓜蔞仁(去油)、黃連、桔梗、枳殼(麩炒,各一錢)、香附(童便浸)、甘草(各四分)。將藥材磨碎,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後服用。若因血虛導致舌麻,可服用四物湯加黃連。

牛黃散:治療舌頭腫脹疼痛。藥方:牛黃(二分)、桂心(五分)、犀角、羚羊角、漢防己、人參、牛蒡子、生地黃、甘草(各一錢)。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水煎,連渣服用。

馬牙硝丸:治療舌頭僵硬腫脹,逐漸增大至滿口。藥方:牙硝(研磨,七錢半)、鉛白霜、寒水石、太陰玄精石、大黃、麝香(研磨,各半兩)、白礬(枯燥的,一錢二分)、甘草(炙烤,二錢半)。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藥,每次含一丸,待藥液融化後吞咽。

上清噙化丸:治療口腔舌頭疼痛。藥方:薄荷葉(三兩)、硼砂、天竺黃(各五錢)、桔梗(七錢)、天花粉、風化硝、防風、百藥煎、孩兒茶、甘草(各一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藥,每次含一丸,待藥液融化。

一方:治療舌頭上出現黑色、帶有數個孔洞,大小如筷子頭,出血如泉湧的疾病,此屬心臟病。藥方:戎鹽(即青鹽)、黃芩(或用葵子)、黃柏、大黃(各五兩)、人參、桂心、甘草(各二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並用燒紅的鐵篦子烙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