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三 (10)
卷一百零三 (10)
1. 治聤耳方
蔓荊子散,治上熱,耳出膿汁。
甘草(炙),升麻,木通,赤芍藥,桑白皮(炒),麥門冬(去心),生地黃(酒洗),前胡,甘菊花,赤茯苓,蔓荊子(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加薑、棗,水煎服。
一方,治耳熱出汗。
石膏,硝石,天花粉,防風(各一錢)
上為末,撒入耳中。
紅綿散,治聤耳,出膿及黃水。
白礬(一錢),胭脂(五分)
上研勻,先用綿杖子纏去耳中膿及黃水盡,即用別綿杖子引藥入耳中,令到底撒之即干。《直指方》加國丹、龍骨。一方有海螵蛸一錢、麝香一字,共為末,用管吹入耳中。一方單用白礬灰吹入耳中,日三次,立效。
松花散,治聤耳,膿水不絕。
白礬(燒灰,半兩),馬勃,木香,松脂,金花,胭脂(各一分)
上為末,每用時先以綿子淨拭,後用藥吹入耳內,效。
白蓮散,治聤耳出膿汁。
白礬(枯),烏賊骨,黃連(去須),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以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
麝香散,治聤耳,耳底膿出。
桑螵蛸(慢火炙,存性,一個),麝香(一字,另研)
上為末,研勻每用半字,撒耳,如有膿,先用綿杖子捻干。
一方,用麝香少,黃丹多,研撒入耳,立效。
一方,治聤耳有膿。
龍骨,枯礬,胭脂,海螵蛸(各等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先絞耳淨,將藥干撒。
白龍散,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小兒腎臟盛而有熱,熱氣上衝於耳,津液結滯,則生膿汁。有因沐浴水入耳內,水濕停漬,搏於血氣,蘊積成熱,亦令耳膿汁出,謂之聤耳,久而不瘥,則變成聾。
白礬,黃丹,龍骨(各半兩),麝香(一錢)
上研極細,先以綿杖子展盡耳中膿水,用藥一字,分撒兩耳內,日一次,勿令風入。
一方,治聤耳,膿出不止。
五倍子(焙乾,一兩),全蠍(燒灰存性,三錢)
上為細末,撒耳中。
一方,用陳橘皮,燈上燒灰為末,麝香少許,和勻再用少許,先用綿拭耳中膿淨,卻上藥。
一方,杏仁炒黑為末,蔥涎搜和如棗核大,綿包塞耳。
一方,用甘遂一塊如棗核大,以綿裹塞耳中,以甘草口中徐徐嚼下。
一方,治耳內膿出或黃汁。
石膏(新瓦上焙乾),明礬(枯),黃丹(炒),真蛤粉,龍骨(各等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綿纏竹箸拭耳,換綿蘸藥入耳。
禹餘糧丸,治聤耳,有膿水塞耳。
禹餘糧(一兩,燒,醋淬七次),烏賊魚骨,釜底墨,伏龍肝,附子(一枚,去皮生用)
上件為細末,以綿裹如皂子大,納耳中,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內有蟲也。
一方,石菖蒲(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全蠍(一枚)
上為末,蔥涎和,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
白話文:
治聤耳方
蔓荊子散:治療上火、耳流膿的藥方。藥材包含:炙甘草、升麻、木通、赤芍藥、炒桑白皮、去心麥門冬、酒洗生地黃、前胡、甘菊花、赤茯苓、蔓荊子(以上各等份)。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薑、棗煎水服用。
另一方:治療耳熱出汗的藥方。藥材包含:石膏、硝石、天花粉、防風(各一錢)。將藥材磨成粉末,撒入耳中。
紅綿散:治療聤耳,流膿或黃水的藥方。藥材包含:白礬(一錢)、胭脂(五分)。將藥材研磨均勻,先用棉籤清除耳中膿液和黃水,再用另一根棉籤將藥物送入耳中,直至藥物完全撒入耳中,使其乾燥。《直指方》中另加國丹、龍骨。另一方則使用海螵蛸一錢、麝香少許,磨成粉末,用管子吹入耳中。還有一方單用白礬灰吹入耳中,每日三次,見效快。
松花散:治療聤耳,膿水不止的藥方。藥材包含:燒成灰的白礬(半兩)、馬勃、木香、松脂、金花、胭脂(各一分)。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前先用棉花擦拭乾淨耳道,然後將藥粉吹入耳內,有效。
白蓮散:治療聤耳流膿的藥方。藥材包含:枯白礬、烏賊骨、去須黃連、龍骨(各一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成棗核大小,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三次。
麝香散:治療聤耳,耳底流膿的藥方。藥材包含:慢火炙存性的桑螵蛸(一個)、另研的麝香(一字)。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半字,撒入耳中,如有膿液,先用棉籤擦拭乾淨。
另一方:使用少量麝香,較多黃丹,研磨後撒入耳中,見效快。
另一方:治療聤耳有膿的藥方。藥材包含:龍骨、枯礬、胭脂、海螵蛸(各等份)、少量麝香。將藥材磨成粉末,先清潔耳道,然後將藥粉乾燥後撒入。
白龍散:耳朵是經脈聚集和腎氣流通的地方。小兒腎氣旺盛而有熱氣,熱氣上衝耳朵,津液停滯,就會產生膿液。也可能是因為洗澡時水進入耳內,水濕停滯,阻塞血氣,積聚成熱,也會導致耳流膿,稱為聤耳,久治不癒就會導致耳聾。藥材包含:白礬、黃丹、龍骨(各半兩)、麝香(一錢)。將藥材研磨極細,先用棉籤擦拭乾淨耳中膿水,然後取一字藥粉,分撒入兩耳內,每日一次,避免風入。
另一方:治療聤耳,膿水不止的藥方。藥材包含:焙乾的五倍子(一兩)、燒成灰存性的全蠍(三錢)。將藥材磨成細粉,撒入耳中。
另一方:使用陳橘皮,在燈上燒成灰,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混合均勻後,先用棉籤擦拭乾淨耳中膿液,再放入藥粉。
另一方:將杏仁炒黑磨成粉末,用蔥汁調和成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
另一方:使用一塊如棗核大小的甘遂,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同時服用緩緩咀嚼的甘草。
另一方:治療耳內流膿或黃水的藥方。藥材包含:在新瓦上焙乾的石膏、枯明礬、炒黃丹、真蛤粉、龍骨(各等份)、少量麝香。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棉花纏繞竹籤擦拭耳朵,再用棉花沾藥粉送入耳中。
禹餘糧丸:治療聤耳,膿水堵塞耳朵的藥方。藥材包含:燒過並用醋淬七次的禹餘糧(一兩)、烏賊魚骨、釜底墨、伏龍肝、去皮的生附子(一枚)。將藥材磨成細粉,用棉花包裹成皂子大小,塞入耳中,每日更換兩次,如果仍未痊癒,可能是蟲子引起的。
另一方:藥材包含:石菖蒲(一寸)、去皮的巴豆(一粒)、全蠍(一枚)。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蔥汁調和成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