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0)

1.

瘦人血虛挾風者,通血丸,明目地黃丸,滋陽地黃丸,通用羊肝丸。久甚者,退翳丸,活命羊肝丸。眼不過虛實而已,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珠五色花翳,腎虛火也;神光青睛被翳,肝虛火也;赤脈瘀血貫目澀痛,心火自甚也。故童子水在上,則視明瞭;老人火在上,則視昏眊。

實火氣有餘,宜前風熱藥中,加枳殼、杏仁以破氣。虛火血不足,宜前養陰藥中,加知母、黃柏以降火。黑睛有翳者,倍之。蓋散有餘之火在於破氣,降不足之火在於養陰。或勞欲過度,或涼藥過多,以致渾身手足麻木,九竅不利,兩目緊急,青白翳見,大皆視物無力,宜補陽湯,黃芩湯或加黃柏,或菊睛丸。經曰:壯水之源,以鎮陽光,滋陰是也;壯火之主,以消陰翳,養陽是也。

今人不分陰陽,專以龍膽辛香石藥擦點,而不知辛散損明,悲夫。外治點洗,須要手巧,凡暴赤腫,血壅氣凝者,一時連點三五次亦可。如氣血稍虛者,宜服藥以塞其源,藥水洗之,生有云膜,方可用點,若無翳膜,縱久但可洗之,卻忌過用涼藥,冷洗冰血,眼化為水。至於針刀火烙,古人忌用,惟太陽經熱生偷針痣,可刺去血。

如爛翳用茜草根燒灰,燈心草蘸點之,須臾大痛,以百節草刮去。他如金針撥轉瞳仁等法,另是一家傳授。

本事方,云:讀書之苦,傷肝損目,誠然。晉範寧嘗苦目病,就張湛求方。湛戲之曰:古方宋陽氏少得其術,以授魯東門伯,次授左丘明,遂世世相傳,以及漢杜子夏、晉左太衝,凡此諸賢,並有目疾。得此方云: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起晚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氣簁,蘊於胸中,七日然後納諸方寸,修之一時,近能數其眉睫,遠視尺棰之餘,長服不已,洞見牆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審如是而行之,非可謂之嘲戲,亦奇方也。

泊宅編,云:舊說眼疾不可浴,浴則病甚,甚至有失明者。承值郎白良云:未壯歲之前,歲歲患赤眼。一道人勸,但能斷沐頭則不復病此。彥良自此不沐,今七十餘,更無眼疾。或云,患赤目以熱水灌足佳,若澡浴必致失明。

醫余,云:有人患赤眼腫痛,脾胃虛弱,吃食不得。診其肝脈盛脾脈弱,服涼藥以治肝則損脾,愈吃飲食不得;服暖藥以益脾,則肝愈盛而加病。何以治之,但於溫平藥中倍加肉桂,不得用茶調,恐損脾也。肉桂殺肝而益脾,故一治而兩得之。傳曰:木得桂而死。又曰:凡眼疾有上盛下虛者,有上虛下實者,虛者宜服補腎藥補其母也,實者宜服涼心經藥瀉其子也。眼科云:所謂補藥者,非硫黃、附子、鹿茸、蓯蓉之類,是硃砂、磁石之類也。治眼而補下,當用眼藥故也,茲為至理。(脈法在百零二目病下,《原機啟微》後)

白話文:

瘦弱的人因血虛夾雜風邪而致眼疾,可服用通血丸、明目地黃丸、滋陽地黃丸或通用羊肝丸。病情久重者,則需服用退翳丸、活命羊肝丸。眼疾不過是虛實的問題:白眼球變紅是心火乘肺;肉眼球紅腫是心火乘脾;瞳孔出現五彩斑斕的翳障是腎虛火;瞳仁發青,被翳障遮蓋是肝虛火;眼白佈滿紅血絲,眼睛澀痛則是心火過盛。所以,兒童陽氣不足,則視力清晰;老年人陰虛火旺,則視力模糊。

若為實火,氣血有餘,可在治療風熱的藥方中加入枳殼、杏仁以疏通氣機;若為虛火,血不足,則可在滋陰的藥方中加入知母、黃柏以瀉火。瞳孔有翳障者,藥量可加倍。疏通過盛之火依靠疏通氣機,滋養不足之火依靠滋陰。如果因房事過度或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渾身肢體麻木,九竅不通,眼睛脹痛,出現青白色翳障,視力減弱,則應服用補陽湯、黃芩湯,或加黃柏,或服用菊睛丸。經書云:「壯水之源,以鎮陽光,滋陰是也;壯火之主,以消陰翳,養陽是也。」

現代人不明陰陽,只用龍膽等辛香燥烈的藥物擦眼點眼,卻不知辛散之品會損傷眼睛,令人惋惜。外治點洗,需要技巧純熟。對於眼睛紅腫、血瘀氣滯者,可以一次連續點藥三次到五次。如果氣血略虛,應服用內服藥以鞏固療效,再配合藥水洗眼。如有雲霧狀薄膜,才可以點藥;若無翳膜,久治不愈也可清洗,但忌用過多寒涼藥物,冷洗會傷及血氣,甚至使眼睛化膿流水。至於針灸、刀割、火烙等方法,古人都不主張使用,只有太陽經熱引起的針眼,可以刺血治療。

潰爛的翳障可用茜草根燒成灰,用燈芯草蘸取點敷,會立即感到劇痛,然後用百節草刮除。其他如用金針撥轉瞳仁等方法,是另一些醫家秘傳的技法。

《本事方》記載:讀書過度會傷肝損目,的確如此。晉朝範寧曾患眼疾,向張湛求方。張湛戲謔他說:古方由宋陽氏得到,傳給魯東門伯,再傳給左丘明,世代相傳,到漢朝的杜子夏、晉朝的左太衝,這些賢人都患有眼疾。此方云:減少讀書(一)、減少思慮(二)、專注內視(三)、減少外觀(四)、早起(五)、早睡(六),將這六件事比作六味藥,用精神(神火)熬煉,用氣息(氣簁)溫養,蘊蓄於胸中,七日後再運用於日常生活,修煉一段時間,就能看清眉毛睫毛,遠視也能看到尺把以外的物體,長期服用,就能洞察牆壁之外的事物,不僅明目,還能延年益壽。如果真的這樣去做,就不能說是嘲弄了,這確實是一個奇方。

《泊宅編》記載:舊說眼疾不可洗澡,洗澡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失明。承值郎白良說:他年輕時每年都患赤眼病,一位道士勸他,只要戒除洗頭就不會再患此病。白良從此不再洗頭,如今七十多歲了,再也沒有患過眼疾。也有人說,患赤眼病可用熱水泡腳,但洗澡則會導致失明。

《醫余》記載:有人患赤眼腫痛,脾胃虛弱,吃不下東西。診脈發現肝脈盛而脾脈弱,服用涼藥治療肝火會損傷脾胃,導致更吃不下東西;服用溫補藥滋養脾胃,則肝火更盛,病情加重。如何治療呢?只可在溫和的藥方中加倍肉桂,不用茶水送服,以免損傷脾胃。肉桂能抑制肝火而滋養脾胃,所以一舉兩得。古書說:「木得桂而死。」又說:凡眼疾有上盛下虛者,有上虛下實者,虛者宜服用補腎藥以補其根本;實者宜服用清心瀉火的藥物。眼科醫家說:所謂補藥,不是硫黃、附子、鹿茸、肉蓯蓉之類,而是硃砂、磁石之類。治療眼疾而補益下焦,當用眼藥,此乃至理。(脈法詳見百零二目病下,《原機啟微》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