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百 (1)

1. 治面腫面痛方

升麻胃風湯,治虛風證,能食,麻木,牙關急搐,目內蠕瞤,胃中有風熱,故面獨腫。

升麻(二錢),白芷,當歸,葛根,蒼朮(各一錢),甘草(一錢半),柴胡,藁本,羌活,黃柏,草豆蔻(各三分),麻黃(不去節,五分),蔓荊子(二分)

上銼,加棗煎服。一方有白殭蠶三分。

升麻連翹湯,治面腫搭腮,因膏粱積熱者。

升麻,黃連,連翹,牛蒡子,白芷(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連耳上加羌活,耳下加柴胡

加味羌活勝濕湯,治咽痛頰腫,脈洪大,面赤者。

羌活,獨活(各一錢),防風,藁本,蔓荊子,川芎,黃芩,桔梗,甘草(各五分)

上銼,水煎,食後服。

丹溪方,治膈壅表熱,兩腮熱腫。

乾葛,桔梗,蘇葉(各一錢半),升麻,薄荷(各一錢),甘草(炙,七分)

上銼,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補胃湯,治胃虛脛寒不得臥,腹痛虛鳴,時寒時熱,唇乾面目浮腫,少氣口苦,身體無澤。

柏子仁(去油),防風,細辛,桂心,陳皮(各一錢),川芎,吳茱萸,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乾薑散,治胃虛脛寒,面浮身枯,諸骨節皆痛。

乾薑(二兩),人參,甘草,細辛(各一兩半),麥門冬,桂心,當歸(各一兩七錢半),遠志(一兩),吳茱萸(五錢),蜀胡椒(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白話文:

【治療面部腫脹及面部疼痛的處方】

升麻胃風湯:用於治療由虛風引起的病症,患者能進食,但有麻木感,牙關緊閉,眼睛內部抽動,由於胃部有風熱,所以臉部特別腫脹。

升麻、白芷、當歸、葛根、蒼朮、甘草、柴胡、藁本、羌活、黃柏、草豆蔻、麻黃和蔓荊子若干。以上藥材切碎,加棗子一起煎煮服用。另一種配方還包含白僵蠶。

升麻連翹湯:用於治療因過度飲食高油脂食物導致的面部腫脹及腮腺問題。

升麻、黃連、連翹、牛蒡子、白芷等量。切碎後用水煎煮服用。如果症狀在耳朵上方,可加入羌活;如果在耳朵下方,則加入柴胡。

加味羌活勝濕湯:用於治療咽喉疼痛及面部腫脹,脈搏洪大,面色紅赤。

羌活、獨活、防風、藁本、蔓荊子、川芎、黃芩、桔梗、甘草切碎,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丹溪方:用於治療胸膈壅塞,表面發熱,兩側面頰熱腫。

乾葛、桔梗、蘇葉、升麻、薄荷、甘草切碎,加一片生薑,用水煎煮服用。

補胃湯:用於治療胃虛寒,無法平躺,腹部疼痛虛弱,時冷時熱,嘴脣乾燥,面部和眼睛浮腫,氣短口苦,皮膚沒有光澤。

柏子仁、防風、細辛、桂心、陳皮、川芎、吳茱萸、人參、甘草切碎,用水煎煮服用。

乾薑散:用於治療胃虛寒,面部浮腫,身體枯瘦,所有骨節都疼痛。

乾薑、人參、甘草、細辛、麥門冬、桂心、當歸、遠志、吳茱萸、蜀胡椒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調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