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六 (2)
卷九十六 (2)
1. 治肛門寒脫方
參朮實脾湯,治久瀉痢,寒滑脫肛。
白朮(黃土炒),人參(各二錢),肉豆蔻(麩煨,一錢半),白茯苓,白芍藥(炒),陳皮(各一錢),附子(炮八分),甘草(炙,七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下陷,加升麻。
訶子皮散,治寒滑氣泄不固,形質不脫。
御米殼(炒,五分),訶子皮(煨,去核,七分),乾薑(炮,六分),陳皮(五分)
上銼,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服亦可。
蝟皮散,治肛門或因洞泄或因用力,脫出不收。
蝟皮(一個,罐內燒存性),磁石(半兩,火煨,醋淬七次),桂心(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米飲調下,用鞋底炙熱熨按肛上托入。忌舉重及房室。治女人陰脫,加鱉頭一枚,慢火炙焦黃研入。
舉肛丸(一名釣腸丸),治泄瀉虛寒脫肛。
半夏,天南星,枯白礬(各五錢),枯紅礬,雞冠花(炒),白附子(各五兩),訶子肉(煨),黑附子(生),枳殼(各一兩),蝟皮(二枚,炙),瓜蔞(一枚,燒存性),胡桃仁(十五枚,燒存性)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遠年不瘥者服十日效,久服除根。
乳香丸,治諸痔並腸風下血,肛邊或生核腫痛,或已成瘡,大便艱難,肛腸脫出。
乳香(另研),白丁香(各二錢半),枳殼(麩炒),大黃(蒸,焙乾),牡蠣(煅),蓽澄茄,芫青(去頭足,糯米炒),鶴蝨(炒,各一兩,一方各五錢)
上為細末,用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腸風臘茶清下,諸痔煎薤白湯下,諸漏鐵屑煎湯下,並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治肛門寒脫方】
『參朮實脾湯』,用於治療長期腹瀉,因寒氣導致的肛門脫垂。
配方:白朮(黃土炒)、人參(各約6克),肉豆蔻(麩煨,約4.5克),白茯苓、白芍藥(炒)、陳皮(各約3克),附子(炮約2.4克),甘草(炙,約2.1克)。
將以上材料切碎,加入生薑三片和兩個棗子,用水煎煮後服用。若肛門下陷嚴重,可添加升麻。
『訶子皮散』,適用於寒氣導致的泄瀉,以及身體狀況不佳,無法固守的情況,不會造成身體虛弱。
配方:御米殼(炒,約1.5克),訶子皮(煨,去核,約2.1克),乾薑(炮,約1.8克),陳皮(約1.5克)。
將以上材料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也可以磨成粉末,用白湯調和後服用。
『蝟皮散』,適用於肛門因嚴重腹瀉或過度用力,導致脫垂且不易收回的情況。
配方:蝟皮(一個,罐內燒至灰燼),磁石(約15克,火煨,醋淬七次),桂心(約9克)。
將以上材料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9克,飯前用米飲調和後服用,再使用烤熱的鞋底在肛門上方熨按,有助於肛門回縮。需避免舉重和房事。若為女性的生殖器脫垂,可添加鱉頭一個,慢火烤至焦黃後研磨加入。
『舉肛丸』(又名釣腸丸),適用於虛寒型的腹瀉和肛門脫垂。
配方:半夏、天南星、枯白礬(各約15克),枯紅礬、雞冠花(炒)、白附子(各約250克),訶子肉(煨)、黑附子(生)、枳殼(各約30克),蝟皮(兩個,炙)、瓜蔞(一個,燒至灰燼)、胡桃仁(15個,燒至灰燼)。
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用醋糊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約30顆,空腹時用溫酒送服。長期未見好轉者,服用十天即可見效,持續服用可以根治。
『乳香丸』,適用於各種痔瘡和腸風出血,肛門周圍可能出現腫塊疼痛,或已形成瘡口,大便困難,肛腸脫出。
配方:乳香(另研)、白丁香(各約7.5克),枳殼(麩炒)、大黃(蒸,焙乾)、牡蠣(煅)、蓽澄茄、芫青(去頭足,糯米炒)、鶴蝨(炒,各約30克,一方各約15克)。
將以上材料磨成細末,用米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約30顆,腸風可用冷茶水送服,其他類型的痔瘡則可用薤白湯煎煮後送服,漏病則用鐵屑煎湯送服,均應在空腹或飯前服用。
2. 治脫肛雜方
香荊散,治肛門脫出,大人小兒悉皆治之。
香附子,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數沸,熱淋洗或服之亦可,或用陳壁土泡湯熏洗。
一方,用五倍子炒黃為末,放熱鞋底上托之即收。
一方,加砂仁各三錢。
倍礬散
五倍子(三錢),白礬(一塊)
上以水二碗,煎五倍子減半,入白礬,安小桶內洗之,立效。
一方,治虛熱及用力太過,小兒叫呼,久瀉脫者。
五倍子(五錢),枯礬,蛇床子(各少許)
上為末,水煎洗之後,用赤石脂末少許,撒芭蕉葉上頻用托入,如脫出尺許者以兩凳相併,中空一尺,以瓶盛藥水令滿,與凳相平,令患者仰臥凳上,所脫浸於瓶中逐日浸換,以縮為度。如積冷年久不收者,用石灰炒熱,以帛包裹肛,坐其上,冷則別換,仍以海螵蛸末敷之。如大腸本虛,風毒熱邪乘之,致令脫肛紅腫者,用單鐵粉,入白蘞末和勻敷之即按入。
收肛散,治熱瀉脫肛者。
熊膽(五分),孩兒茶(二分),冰片(一分)
上為細末,人乳調擦肛上,熱汁自出而肛收矣,痔瘡亦妙。或用鱉魚一個,水煮食之,留湯熏洗,留骨燒灰,敷上即愈。如肛門腫痛,及酒客病此者,用木鱉子去殼搗爛,煎湯熏洗,另用少許塗之。如肛門作癢者,乃腹中有蟲,用生艾、苦楝根煎湯熏洗,仍以干艾、生薑煎服。凡登廁後須水洗。又不可用包裹湯雜物舊紙。
一方,治脫肛。
荊芥,龍腦,薄荷,朴硝(各等分)
上煎湯,朝朝洗之,腸頭自入。
二靈散,治久痢腸胃俱虛,肛門自下。
龍骨(煅,五錢),木賊(燒存性,二錢五分)
上為末,撒托之。
一方,用木賊燒灰存性為末,擦肛門上,按入即愈。
一方,治男子女人脫肛。
五倍子,荊芥
上用小便濃煎洗之。
一方,用胡荽燒熏立入。
一方,用浮萍陰乾為末,撒貼患處。
一方,烏龍尾用鼠糞和之,燒煙於桶內,令坐其上熏之,數次即上。
單磁石散
磁石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下。然此亦鎮墜之劑,不可多服。
一方,治腸風及脫肛不收,有血下。
用皂角三莖槌碎,水一碗揉令皂角消盡,用絹二重濾取清汁數分,將脫肛腸浸在藥中,其腸自收,不用手托,如大腸收了更用湯蕩其脫肛上下,令皂角氣行,則不再作,三次蕩愈。
一方,用蛇床子炒為末,貼大腸脫垂處立收,甚效。
黑聖散,治瀉多時,脫肛疼痛。
用大蜘蛛一個,瓠葉重裹線系定,合子內燒令黑色存性,取出細研,入黃丹少許同研,凡有上件疾即先用白礬蔥椒湯洗拭乾,後將藥末撒在上軟處,將手掌按托入,收之妙。
一方,治脫肛歷年不愈。
以生鐵三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鐵以汁洗,日再。
白話文:
治脫肛雜方
香荊散,能治療肛門脫出,大人小孩都適用。將香附子、荊芥穗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匙,用一大碗水煎煮至沸騰十幾次,趁熱清洗患處或服用藥汁,也可以用陳年土牆上的泥土泡水熏洗。
另一方,用五倍子炒至黃色研磨成粉,放在熱鞋底上托住脫出的肛門即可收縮。
另一方,加入砂仁各三錢。
倍礬散:用五倍子三錢、白礬一塊,加水兩碗煎煮至五倍子減半,再加入白礬,放入小桶內清洗,效果迅速。
一方,治療因虛熱或用力過度、小孩哭鬧、久瀉導致的脫肛。將五倍子五錢、枯礬、蛇床子少許研磨成粉,水煎後清洗,再用少量赤石脂粉撒在芭蕉葉上,頻頻托入脫出的肛門。如果脫出長達一尺,可用兩個凳子並排,中間留一尺空隙,用瓶子盛滿藥水,與凳子齊平,讓患者仰臥在凳子上,將脫出的肛門浸泡在藥水中,每日換藥,直到收縮為止。如果因積寒多年未癒,可用石灰炒熱,用布包裹後敷在肛門上,冷了就換新的,並用海螵蛸粉敷上。如果腸道本身虛弱,風毒熱邪乘虛而入,導致肛門脫出紅腫,可用單鐵粉與白蘞粉混合均勻後敷在患處,然後按壓使其復位。
收肛散,治療因熱瀉引起的脫肛。將熊膽五分、孩兒茶二分、冰片一分研磨成細粉,用人乳調勻後塗擦在肛門上,熱液會自行排出,肛門自然收縮,對痔瘡也有效。或者用一隻鱉魚煮熟食用,用剩下的湯水熏洗,將鱉魚骨頭燒成灰,敷在患處即可痊癒。如果肛門腫痛,或因飲酒而患病,可用木鱉子去殼搗爛,煎湯熏洗,另取少量塗抹患處。如果肛門瘙癢,可能是腹中有蟲,可用艾葉、苦楝根煎湯熏洗,並用干艾葉、生薑煎服。每次如廁後都必須用水清洗,不要用髒的布、雜物或舊紙包裹。
一方,治療脫肛。將荊芥、龍腦、薄荷、朴硝等量煎湯,每天早晨清洗,腸頭自然會回歸。
二靈散,治療久痢導致腸胃虛弱,肛門脫出。將煅燒過的龍骨五錢、燒存性的木賊二錢五分研磨成粉,撒在患處,然後托住。
一方,用木賊燒成灰存性研磨成粉,塗抹在肛門上,按壓即可痊癒。
一方,治療男女脫肛。將五倍子、荊芥用濃縮的尿液煎煮後清洗。
一方,用胡荽燒煙熏,脫出的肛門就會復位。
一方,將浮萍陰乾研磨成粉,撒貼在患處。
一方,用烏龍尾與鼠糞混合,在桶內燒煙,讓患者坐在桶上熏,熏幾次就能復位。
單磁石散:將磁石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空腹用米湯送服。但這也是一種鎮墜的藥物,不可多服。
一方,治療腸風及脫肛不癒,伴有出血。取三根皂角搗碎,加一碗水揉搓至皂角完全溶解,用雙層細布過濾,取少量清汁,將脫出的肛門浸泡在藥液中,肛門會自行收縮,不用用手托。如果大腸已經收縮,再用藥液清洗脫出部位的上下,讓皂角的藥氣流通,就能防止再次脫出,三次清洗即可痊癒。
一方,將蛇床子炒成粉,貼在脫垂的大腸部位,就能迅速收縮,效果很好。
黑聖散,治療久瀉導致的脫肛疼痛。取一隻大蜘蛛,用葫蘆葉包裹好並用線系緊,放在鍋內燒至黑色存性,取出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黃丹一起研磨。如有上述症狀,先用白礬、蔥、椒湯清洗乾淨,再將藥粉撒在患處,用手掌按壓托入,效果顯著。
一方,治療多年未癒的脫肛。用生鐵三斤,加水一斗煮至五升,取出鐵塊,用藥汁清洗,每天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