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十五 (3)

1. 治痔漏初起濕熱方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及茴香槐子煎湯下亦可。

香殼丸,治濕熱內甚,因而飽食,腸澼發為諸痔,久而成瘻。

木香,黃柏(各三錢),枳殼(去穰,炒),厚朴(各五錢),黃連(一兩),蝟皮(一個,燒灰),當歸(四錢),荊芥穗(二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溫水下,日二服。

蒼朮澤瀉丸

蒼朮(四兩,去皮),澤瀉,枳實,秦艽(各二兩),地榆,皂角子(燒存性,各一兩)

上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或酒下。

消毒百應丸,治痔漏瘡並臟毒,神效。

蒼朮,黃柏,槐花,金銀花,當歸,皂角(各四兩)

上六味切片,分作四分,每服用水七碗煎至四碗,去渣,留藥汁,浸大黃片一斤,浸一宿,次日取出,安篩內曬乾,如此將四次水浸曬盡為度,將大黃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四丸,空心白湯下。忌厚味胡椒燒酒之類。

芎歸丸,治痔下血不止。

川芎,當歸,黃耆,神麯,地榆,槐花(炒,各半兩),阿膠(炒),頭髮(燒灰),荊芥,木賊(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槐角丸,治五種腸風下血,痔漏脫肛下血並宜服之。

槐角(炒,一兩),地榆,黃芩,當歸(酒浸,焙),防風,枳殼(麩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加味槐角丸(一名地榆丸),治痔漏通用及腸風下血。

槐角,生地黃(各二兩),當歸,黃耆(各一兩),阿膠,川芎(各五錢),黃連,黃芩,枳殼,秦艽,防風,連翹,地榆,升麻(各一兩),白芷(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或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漸加至七八十丸,空心溫酒或米湯下。法曰:以槐角、生芣(音戶,地黃也)生血涼血為君,當歸、川芎、黃耆補虛為臣,以諸藥為佐使,去黃連瀉心火,條芩涼大腸,枳殼寬大腸,秦艽去大腸風,防風為血證上使,連翹為血證中使,地榆為血證下使,而連翹又能散經絡中火邪,地榆又能涼血,升麻散火邪又與白芷引諸藥入大腸經絡,蓋痔乃經絡病也。

黃連散,原有痔漏,又於肛門邊生一塊,皮厚腫痛作膿,就在痔孔出,作食積注下治。

黃連,神麯,山楂,桃仁,連翹,槐角,犀角(各等分)

上為末,以少許置掌心,時時舐痔,津液嚥下,如消三分之二,止後服。

連歸丸,治痔漏及脫肛便血。

當歸(全用),黃連(酒浸,四兩),防風,枳殼(各二兩)

上為末,用前浸黃連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飲下。忌羊魚雞鵝煎炒熱物。

枳殼散,治腸風痔漏,便血無數,行痛不可忍。

白話文:

治痔漏初起濕熱方:

將藥材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可以用煎煮桑白皮或茴香、槐米的水送服。

香殼丸:治療濕熱內盛,因飽食導致腸胃阻塞而引起的各種痔瘡,久而形成廔管。

將木香、黃柏(各三錢)、枳殼(去瓤,炒)、厚朴(各五錢)、黃連(一兩)、蝟皮(一個,燒成灰)、當歸(四錢)、荊芥穗(二錢)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前溫水送服,每日服用兩次。

蒼朮澤瀉丸:

將蒼朮(四兩,去皮)、澤瀉、枳實、秦艽(各二兩)、地榆、皂角子(燒至存性,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用燒餅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米湯或酒送服。

消毒百應丸:治療痔瘡、廔管及內臟毒素,療效顯著。

將蒼朮、黃柏、槐花、金銀花、當歸、皂角(各四兩)切片,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用七碗水煎至四碗,濾去藥渣,保留藥汁,將大黃片(一斤)浸泡在藥汁中一夜,第二天取出,放在篩子上曬乾,如此反覆四次,將曬乾的大黃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十四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忌食肥甘厚味、胡椒、燒酒等。

芎歸丸:治療痔瘡出血不止。

將川芎、當歸、黃耆、神麴、地榆、槐花(炒,各半兩)、阿膠(炒)、頭髮(燒成灰)、荊芥、木賊(各一錢五分)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槐角丸:治療五種腸風下血,痔瘡、廔管、脫肛出血皆適用。

將槐角(炒,一兩)、地榆、黃芩、當歸(酒浸,焙)、防風、枳殼(麩炒,各半兩)研磨成細粉,用酒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加味槐角丸(一名地榆丸):治療痔瘡、廔管及腸風下血。

將槐角、生地黃(各二兩)、當歸、黃耆(各一兩)、阿膠、川芎(各五錢)、黃連、黃芩、枳殼、秦艽、防風、連翹、地榆、升麻(各一兩)、白芷(五錢)磨成粉末,煉蜜或用酒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逐漸增加至七八十丸,空腹用溫酒或米湯送服。 藥方說明:以槐角、生地黃(地黃)涼血止血為主藥,當歸、川芎、黃耆補益氣血為輔藥,其他藥物為佐使藥,黃連瀉心火,黃芩清熱解毒,枳殼行氣消積,秦艽祛風濕,防風疏表散寒,連翹清熱解毒,地榆涼血止血,升麻疏散風熱,白芷引藥入經。痔瘡為經絡病。

黃連散:治療原有痔瘡及肛門附近生瘡,皮厚腫痛,化膿,位於痔瘡孔附近,因食積導致病情加重。

將黃連、神麴、山楂、桃仁、連翹、槐角、犀角(各等分)磨成粉末,取少許放在掌心,經常塗抹於患處,並將藥液吞咽,待患處消腫三分之二後停止使用。

連歸丸:治療痔瘡、廔管及脫肛便血。

將當歸(全用)、黃連(酒浸,四兩)、防風、枳殼(各二兩)磨成粉末,用浸泡黃連的酒打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米湯送服。忌食羊肉、魚、雞、鵝及煎炒熱食。

枳殼散:治療腸風、痔瘡、廔管,便血不止,疼痛難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