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十四 (1)

1. 治大便熱秘方

當歸潤燥湯,治大便秘結不通。

升麻,生地黃(各一錢半),當歸尾,熟地(砂仁炒),大黃,桃仁(另研),麻仁(去殼),生草(各一錢),紅花(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空心服。一方有黃柏,無紅花。

大黃飲子,治身熱煩躁,大便不通。

大黃(煨,二錢),杏仁(炒,去皮尖),枳殼(麩炒),梔子(各一錢半),升麻(一錢),生地(姜酒炒),人參,黃芩(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五片、豆豉二十一粒、烏梅一個,水煎,食前服。

大承氣湯,治腸胃熱厥極深,大便燥結,以此下之。

大黃(酒洗),芒硝,厚朴,枳實(各等分)

上銼,每服量證大小,用水先煮厚朴、枳實二物至七分,納大黃煮至五分,去渣,納芒硝煎一二沸,通口服,以利為度,不利再服。本方去芒硝名小承氣湯。去厚朴、枳實加甘草,名調胃承氣湯。本方加甘草,名三一承氣湯,皆可選用。

潤腸丸,治脾胃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不通,全不思食,及風結血秘,皆令閉塞也,以此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利。

桃仁(湯泡,去皮尖),麻仁(去殼,各一兩),當歸梢,大黃(煨),羌活(各五錢)

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余杵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下。如風濕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黃、秦艽以利之;如脈澀,覺身有氣澀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黃以除氣燥。

檳榔丸,治大腸濕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大便秘結。

大黃(蒸),黃芩,枳實(麩炒),牽牛(炒),檳榔,羌活,麻子仁(炒,去殼另研),杏仁(去皮尖,炒),白芷(各一兩),人參(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牛黃散,治上焦熱,臟腑秘結。

大黃(一兩),白牽牛(頭末半兩)

上為細末,有厥冷用酒調下三錢,無厥冷而手足寒者,蜜調下,食後,以微利為度。

東流飲,治大便熱結閉塞。

大黃(一錢或二三錢),生桃仁(七枚),生芝麻,細茶(各一撮),甘草(五分)

上用長流水生擂碎服,立效,井水亦用。

脾約丸

麻仁(一兩二錢半),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枳實(炒),厚朴,赤芍藥(各二兩),大黃(四兩,蒸)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消毒麻仁丸

杏仁(二兩,去皮),大黃(生,五兩),山梔子(十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湯下。

玄明粉散,治血熱便秘。

玄明粉(三錢),當歸(五錢)

上煎湯調服。

單檳榔散,治腸胃有熱,大便秘澀。

檳榔(一味)

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大便燥熱祕結的處方】

當歸潤燥湯,適用於大便乾燥且排便困難。

升麻、生地黃各使用1.5錢,加上當歸尾、熟地(砂仁炒)、大黃、桃仁(另外研磨)、麻仁(去除殼)、生草各1錢,以及紅花0.5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為一份,用水煎煮,於空腹時服用。另一種配方中,會加入黃柏,但不使用紅花。

大黃飲子,用於治療身體發熱、煩躁不安,以及大便不通的情況。

大黃(煨)2錢,杏仁(炒過,去皮尖)1.5錢,枳殼(麩炒)1.5錢,梔子1.5錢,升麻1錢,生地(姜酒炒)1錢,人參0.7錢,黃芩0.7錢,甘草(炙)0.5錢。

將上述藥材混合為一份,再添加生薑5片、豆豉21粒、烏梅1個,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大承氣湯,專門治療腸胃熱症嚴重,大便乾燥結塊,用此湯來通便。

大黃(酒洗)、芒硝、厚朴、枳實各等量。

將藥材混合,每次服用的量需根據病情輕重調整,先用水煮厚朴和枳實至剩七分,再放入大黃煮至剩五分,濾掉渣滓後加入芒硝再煎煮一兩次,整份飲下,直到大便通暢為止,若未見效則可再服用一次。若去掉芒硝,該方成為小承氣湯。若去掉厚朴、枳實並加入甘草,則成為調胃承氣湯。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甘草,則成為三一承氣湯,這些都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潤腸丸,適用於脾胃有潛藏的火氣,大便乾燥且排便困難,完全不想進食,以及因風邪導致的血祕,都能使腸道閉塞,此丸能滋潤腸道,調和血液,疏散風邪,使排便順暢。

桃仁(湯泡,去皮尖)、麻仁(去殼)各1兩,當歸梢、大黃(煨)、羌活各5錢。

除了桃仁和麻仁需另外研磨成泥狀外,其餘藥材均需搗碎成細末,再用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30-50丸,空腹時用白開水吞服。若是風濕導致的大便不通,可以加入煨皁角仁、大黃、秦艽以促進排便;若脈搏滯澀,感覺身體有氣滯導致大便不通,可加入郁李仁、大黃以消除氣燥。

檳榔丸,用於治療大腸濕熱,氣血阻滯,心腹部脹滿,大便祕結。

大黃(蒸)、黃芩、枳實(麩炒)、牽牛(炒)、檳榔、羌活、麻子仁(炒,去殼另研)、杏仁(去皮尖,炒)、白芷各1兩,人參5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50丸,空腹時用白開水吞服。

牛黃散,用於治療上焦熱,臟腑祕結。

大黃1兩,白牽牛(頭末)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若有厥冷症狀,可用酒調和3錢服用;若無厥冷但手腳冰冷,則用蜜調和服用,飯後服用,直到稍微排便為止。

東流飲,用於治療大便燥熱導致的閉塞。

大黃(1錢或2-3錢)、生桃仁(7枚)、生芝麻、細茶各一小撮,甘草0.5錢。

將所有藥材放在長流水中生擂碎後服用,立即見效,也可使用井水。

脾約丸

麻仁(1兩2錢半)、杏仁(去皮尖,炒,1兩2錢)、枳實(炒)、厚朴、赤芍藥各2兩,大黃(蒸)4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50丸,空腹時用米湯吞服。

消毒麻仁丸

杏仁(去皮)2兩、大黃(生)5兩、山梔子10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50丸,飯前用白開水吞服。

玄明粉散,適用於血熱導致的便祕。

玄明粉3錢、當歸5錢。

將藥材煎煮成湯,調和後服用。

單檳榔散,用於治療腸胃有熱,大便排泄困難。

檳榔(單一味藥材)。

將檳榔研磨成末,每次服用2錢,用蜜湯調和後服用。

潤腸湯,適用於虛弱老人的大便閉結。

蜂蜜1兩、香油5錢、朴硝一小撮。

將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加入一杯水煎煮幾次,溫熱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