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九十四

2. 大便燥結

3.

東垣,曰:《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腎,開竅於二陰,藏精幹腎。又云:腎主大便,大便難者,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燥結者。治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而食不化,腹響,不能大便者,以苦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製大黃通之;風結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黃利之;如氣澀而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復下復結極,以至引導於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

丹溪,曰:秘結有虛者,有風者,有濕者,有火者,有津液不足者,有寒者,有氣結者,切不可一例用芒硝、大黃,利藥巴豆、牽牛尤不可用。久病腹中有實熱,大便不通,宜用潤腸丸微利之,不宜用峻利之藥。古方有脾約證,制脾約丸,謂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曰脾約,與此丸以下脾之結燥,腸潤結化,津液入胃而愈。然既曰脾約,必陰血枯槁,內火燔灼,熱傷元氣,故肺受火邪而津竭,必竊母氣以自救,金耗則土受木傷,脾失轉輸,肺失傳送,宜大便秘而難,小便數而無藏蓄也。理宜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金行清化,脾土清健,津液入胃,脾潤而通矣。今此丸用之,熱甚而氣實,與西北方人稟壯實者,無不安,若用之東南方人,與熱雖盛,而氣血不實者,雖得暫通,將見脾愈弱,而腸愈燥矣。須知在西北,以開結為主,在東南,以潤燥為主。一老人因內傷挾外感,自誤汗後,以補藥治愈,脈尚洪數。予謂洪當作大論,年高誤汗,後必有虛證,仍與參、耆、歸、朮、陳皮、甘草等。自言從病不曾更衣,今虛努迸痛不堪,欲用利藥。予謂非實秘,為氣困,因誤汗而虛,不得充腹,無力可努,仍用前藥,間以肉汁粥及鎖陽粥與之,濃煎蔥椒湯浸下體,下軟塊五六枚,脈大未斂,此血氣未復,又與前藥,二日小便不通,小腹滿悶,煩苦仰臥,則點滴而出。予曰:補藥未至。倍參、耆,服二日小便通,至半月而愈。

葉氏,曰:秘結之證,多面黃,其候有風,有冷,有氣,有熱,有老人津液乾燥,婦人分產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作秘,不可一例用芒硝利藥,巴豆、牽牛尤不可用。風秘者,由風摶肺臟,傳於大腸,故傳化難,或其人素有風病者,亦多有秘,宜升麻、防風、羌活、荊芥煎湯,入竹瀝,吞脾約麻仁丸。冷秘由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胃道閉塞,其人腸內氣攻,喜熱惡冷,即仲景所謂陰結病也,宜理中湯加官桂、枳殼,吞半硫丸。氣秘由氣不升降,穀氣不行,其人多噫,宜蘇子降氣湯,或木香檳榔丸。有氣作痛,大便秘塞用通劑而便更不通,又有氣秘強通雖通復閉,或迫之使通,因時下血者,此當順氣,氣順則便自通,又當求溫暖之劑。熱秘面赤身熱,腸胃脹悶,時欲得冷,或口舌生瘡,此由大腸熱結,虛者潤腸丸,實者承氣湯。老人虛秘,及出汗利小便過多,產後亡血,一切病後,血氣未復而秘者,並宜潤腸丸,宿食留滯,結而不通,腹脹氣急,木香檳榔丸。熱藥多秘,惟硫黃暖潤而疏通;冷藥多泄,惟黃連肥腸而止泄。

白話文:

東垣說,《金匱真言論》記載:北方屬黑色,通於腎經,腎經的開口在二陰,腎藏精氣,主宰腎的功能。又說:腎主宰大便,大便不通暢,就要取足少陰經的穴位。腎主五液,津液充足,大便就正常。如果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損傷胃氣,或食用辛辣、溫熱、肥甘厚膩的食物,助長了火邪,伏藏在血中,耗傷真陰,津液不足,就會導致大便秘結。然而便秘的原因不盡相同,有熱燥型、風燥型、陽結型、陰結型,還有年老體虛,津液不足而引起的便秘。治療方法是:腎經怕乾燥,要緊急服用辛味藥物來滋潤它;便秘就要使其通暢。比如少陰經導致的便秘,就用辛溫潤燥的藥物;太陰經導致的便秘,就用苦寒瀉下的藥物。陽結型便秘就用疏通的藥物;陰結型便秘就用溫熱的藥物。張仲景說:小便通暢而大便秘結,不能攻下,要用脾約丸來潤腸通便。飲食損傷太陰經,腹部脹滿,食物消化不良,腹鳴,不能大便,就用苦寒瀉下的藥物。如果血燥便秘,就用桃仁、酒制大黃通便;風寒便秘,就用麻子仁加大黃通便;如果氣機阻滯便秘,就用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腸通便。總之,治療疾病一定要追究其根本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使用巴豆、牽牛子等峻下藥物,它們會損傷津液,導致便秘更加嚴重,一瀉再瀉,最終導致無法救治。唉,不可不謹慎啊!

丹溪說:便秘有虛證、風證、濕證、火證、津液不足證、寒證、氣結證等,切不可一概而論使用芒硝、大黃等瀉下藥,更不能使用巴豆、牽牛子等峻下藥。久病腹中有實熱,大便不通,宜用潤腸丸輕瀉,不宜用峻瀉藥物。古方有脾約證,用脾約丸治療,認為是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能四處運布,只輸送到膀胱,所以小便多而大便難。所謂脾約,就是用此丸來治療脾的乾燥便秘,使腸道潤滑,便秘得以化解,津液進入胃中而痊癒。然而既然說是脾約,必然是陰血枯竭,內有燥熱,熱傷元氣,所以肺受火邪,津液枯竭,必然要竊取母氣來救自己,金耗則土受木傷,脾失運化,肺失宣降,所以大便難而小便多,沒有儲藏能力。治療應當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盛,金行清肅,脾土健運,津液歸於胃中,脾胃潤澤,大便自然通暢。現在用此丸,熱盛氣實的人,尤其西北地區的人體質強壯,服用沒問題,如果用於東南地區的人,雖然熱盛,但氣血虛弱,雖然能暫時通便,但脾胃會更虛弱,腸道會更乾燥。必須知道,在西北地區,以通利為主;在東南地區,以潤燥為主。一位老人因內傷外感,自己錯誤地大量出汗後,用補藥治療,脈象洪數。我說,洪脈應該大論,年高誤汗,以後必然有虛證,還是繼續用人參、黃耆、當歸、蒼朮、陳皮、甘草等藥。他自己說,生病以來從未更衣,現在用力排便疼痛難忍,想用通便藥。我說,這不是實證便秘,是氣虛,因誤汗而虛弱,不能充實腹部,沒有力量用力,還是繼續用之前的藥物,間隔服用肉汁粥和鎖陽粥,用濃煎蔥白、生薑湯浸泡下體,排出了五六個軟便,脈象洪大尚未收斂,說明氣血尚未恢復,又給他服用之前的藥物,兩天後小便不通,小腹脹滿,煩躁痛苦,仰臥,尿液點滴而出。我說:補藥還沒有到達。加倍人參、黃耆,服用兩天后小便通暢,半個月後痊癒。

葉氏說:便秘的症狀,大多面色發黃,其原因有風、寒、氣、熱,還有老年人津液乾燥,婦女分娩失血,以及發汗過多、小便過多,病後氣血未復,都能引起便秘,不能一概而論使用芒硝等瀉下藥,巴豆、牽牛子更不能使用。風秘,是風邪搏於肺臟,傳導於大腸,所以傳化困難,或者素體有風病的人,也容易便秘,宜用升麻、防風、羌活、荊芥煎湯,加入竹瀝,服用脾約麻仁丸。寒秘,是寒邪阻滯腸胃,凝結陰寒,津液不通,胃道閉塞,患者腸內氣機逆亂,喜熱惡冷,就是張仲景所說的陰結證,宜用理中湯加桂枝、肉桂、枳殼,服用半硫丸。氣秘,是氣機不升降,穀氣運行不暢,患者多呃逆,宜用蘇子降氣湯,或木香檳榔丸。如果有氣痛,大便秘結,用通便藥後便秘更嚴重,或者氣秘強行通便,通了又閉,或者用力排便而下血,這就應該順氣,氣順則便自通,還應該服用溫暖的藥物。熱秘,面色潮紅,身熱,腸胃脹滿,時時想要喝冷飲,或口舌生瘡,這是大腸熱結,虛證者用潤腸丸,實證者用承氣湯。老年人虛秘,以及出汗、小便過多,產後失血,各種病後氣血未復而便秘者,都應該服用潤腸丸,宿食停滯,結而不通,腹脹氣急,用木香檳榔丸。熱藥多致便秘,只有硫黃溫潤而通便;寒藥多致泄瀉,只有黃連能收斂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