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沙篆》~ 卷下 (25)
卷下 (25)
1. 十六、脹滿
至於以白芍於土中瀉木,忍冬能和緩下氣,赤豆、木瓜利水與下氣交長,片腦、雞金寬膨與溫中並用,牙皂角燒灰為末、假神麯糊為丸取利甚捷。雞屎白炒熱、袋盛、浸酒須空腹而飲,下水大奇。青蛙入豬肚中烹為佳饌,野雞和椒茴末面作餛飩,皆海藏之仙方,屢用之而屢效。
脈實大浮洪者,易治;沉細微小者,難痊。身熱脈大腹脹為逆;腹脹便血脈大為逆;發熱不休、寒熱如瘧,皆不治。或腹大、肢冷、泄瀉三症並見,不及一時死。若脹則上嘔而喘咳,下而泄瀉,脈微或大,為逆不治。
腹脹多是氣虛不斂,用辛散之品反甚,宜以酸收之白芍、五味之屬,少佐益智以其能收攝三焦元氣也。朝寬暮急,以當歸為主;暮寬朝急,以人參為主;朝暮俱急,二味並用。按之有痛處,乃瘀血也,加行血藥。經云: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又云:下之則脹已。謂宜以沉降之品,引濁氣在上者而下之,非通利大府之謂也。
凡腫脹初起,痰多發喘,小便不行,服濟生腎氣丸無不效。
脾胃氣虛、心腹脹滿灸法:取太白、足三里、水分、氣海。又法:先灸中脘七壯,引胃中生髮之氣上行陽道,兼服東垣木香順氣湯,使濁陰降而脹平矣。
虛勞浮腫,針太衝、腎俞樸之;小腹脹滿,三陰交、三里、內庭;單脹,石門、氣海、內庭;雙脹,合谷、曲池、支溝、氣海、三陰交。一切水腫,針水溝,灸用水分、氣海、天樞。
白話文:
十六、脹滿
用白芍瀉去體內多餘的水分,忍冬能緩和下降的氣機,赤豆、木瓜利水並能促進氣機下降,冰片、雞內金能寬解脹滿並溫中,將皂角燒成灰末,用酒糟糊做成丸藥服用,療效很快。將雞屎白炒熱後裝入布袋,浸泡在酒中,空腹飲用,利尿效果奇佳。用青蛙放入豬肚中烹煮,或用野雞肉加椒茴末做成餛飩,都是有效的偏方,屢試不爽。
脈象洪大浮實者,容易治療;脈象沉細微小者,則難以痊癒。身體發熱、脈象洪大、腹部脹滿是危症;腹部脹滿、便血、脈象洪大也是危症;持續發熱、寒熱交替如瘧疾,都難以治療。如果腹部膨大、四肢冰冷、腹瀉三種症狀同時出現,很快就會死亡。如果脹滿伴隨嘔吐、喘咳,或腹瀉,脈象微弱或洪大,也是危症,難以治療。
腹部脹滿大多是氣虛不能收斂所致,使用辛散之品反而會加重病情,宜用酸味收斂的白芍、五味子等藥物,少許添加益智仁,因為它能收攝三焦的元氣。早上脹滿晚上減輕,以當歸為主藥;晚上脹滿早上減輕,以人參為主藥;早晚都脹滿,則兩種藥物合用。按壓腹部有痛點,是瘀血,需加用活血化瘀的藥物。經書記載:「濁氣在上,則生脹滿」,又說:「下之則脹已」,意思是說,應該用能沉降的藥物,引導上方的濁氣下降,而不是指瀉通大腸。
凡是腫脹初期,痰多喘息,小便不通,服用濟生腎氣丸都有效。
脾胃氣虛、心腹脹滿的灸法:取太白穴、足三里穴、水分穴、氣海穴。另一種方法:先灸中脘穴七壯,引導胃中生髮之氣向上運行,同時服用東垣木香順氣湯,使濁陰下降,脹滿就能消除。
虛勞浮腫,針刺太衝穴、腎俞穴;小腹脹滿,針刺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內庭穴;單側脹滿,針刺石門穴、氣海穴、內庭穴;雙側脹滿,針刺合谷穴、曲池穴、支溝穴、氣海穴、三陰交穴。一切水腫,針刺水溝穴,灸水分穴、氣海穴、天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