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17)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17)
1. 醫方利濕門
煎服。
珍珠粉丸,治赤白濁帶屬濕熱者。
炮黑姜,炒神麯,酒炒黃柏,炒椿根皮(各一兩),滑石(二兩),青黛蛤粉(各五錢)
研末,麵糊小丸。鹽湯,每下二錢。
琥珀散,治氣淋、血淋、膏淋、砂淋。
滑石(四錢),琥珀,木香,當歸,扁蓄,木通,鬱金(各二錢)
共研極細。燈草湯,每下二錢。尿秘,加冬葵子。
珀珠散,治尿血成塊,堵塞精竅,脹痛欲死。
琥珀(一錢),珍珠(五分),硃砂(八分),滑石(六錢),粉甘草(錢半)
共研極細,篩末,分作三貼。木通煎湯,空心調下,日三服,自愈。
滋腎散,治赤白濁帶,下焦虛熱者。
川萆薢,去心麥冬,去骨遠志,鹽水炒菟絲,酒炒黃柏(各錢半),五味子,淡竹葉(各一錢),燈草(引)
滋腎丸,又名通關丸。治腎虛,濕熱壅於下焦,腳膝無力,陰痿陰汗,衝脈上衝而喘,及下焦邪熱,口不作渴而小便癃閉。
酒炒黃柏(二兩),酒炒知母(一兩),肉桂(一錢)
研極細末,蜜為丸,梧子大。鹽湯,每下二錢,空心,日三服。腎虛目昏,內去肉桂。
白話文:
珍珠粉丸,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赤白帶下(分泌物顏色異常)等症狀。
將炮製過的黑薑、炒過的麩曲、用酒炒過的黃柏、炒過的椿樹根皮(各約37.5克)、滑石(約75克)、青黛及蛤粉(各約18.75克)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小藥丸。每次用鹽水送服約7.5克。
琥珀散,治療氣淋、血淋、膏淋、砂淋(指排尿不暢或有血、乳糜、砂石等異常情況)。
將滑石(約150克)、琥珀、木香、當歸、扁蓄、木通、鬱金(各約75克)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燈芯草煎的湯送服,每次約7.5克。如果排尿困難,可以加入冬葵子。
珀珠散,治療尿血成塊,阻塞精道,導致脹痛難忍的症狀。
將琥珀(約3.75克)、珍珠(約1.9克)、硃砂(約3克)、滑石(約22.5克)、粉甘草(約5.6克)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過篩後分成三份。用木通煎的湯在空腹時送服,每天三次,症狀自然會好轉。
滋腎散,治療因下焦虛熱引起的赤白帶下等症狀。
將川萆薢、去心的麥冬、去骨的遠志、用鹽水炒過的菟絲子、用酒炒過的黃柏(各約5.6克)、五味子、淡竹葉(各約3.75克),以及燈芯草(作藥引)一起使用。
滋腎丸,又名通關丸,治療因腎虛、濕熱積聚在下焦引起的腿腳無力、陰莖萎軟、陰囊潮濕、氣血上衝導致氣喘,以及下焦邪熱、口不渴卻小便不通等症狀。
將用酒炒過的黃柏(約75克)、用酒炒過的知母(約37.5克)、肉桂(約3.75克)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鹽水送服約7.5克,空腹服用,每天三次。如果因腎虛導致眼睛昏花,可以去掉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