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1. 牙齒門

2. 總括

牙齒者,骨之餘,屬乎腎也。若無故齒長疏豁而動,則為腎經衰憊也。上牙齒屬胃,下牙齒屬大腸。牙痛皆牙齦作痛,惟寒牙痛則為客寒犯腦,多頭連齒痛也。寒痛喜熱飲,不腫不蛀。余者,皆為胃火、邪風、濕熱也。火牙痛則多腫,喜飲冷,得寒則更疼者,仇蒭之意也。蟲牙則一牙作痛,蝕盡一牙,又蝕又痛,相因無已。

若骨槽風,牙齦連頰腫硬疼痛,齦肉腐爛,先出血膿也。牙疳瘡,或因骨槽潰後,腫硬不消,然出臭血而不出膿水也。亦有因痘疹癖疾後而成者,症治詳見外科。

白話文:

[總結] 牙齒是骨骼的延伸,與腎臟相關。如果牙齒莫名地變得稀疏且搖晃,這表示腎功能可能正在衰退。上排的牙齒與胃有關,下排的牙齒則與大腸相關。牙痛通常伴隨牙齦痛,但若是因為寒冷導致的牙痛,通常是因為外來的寒氣影響到了腦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感到頭部和牙齒一起痛。這種寒性的牙痛會讓人想喝熱飲,且牙齦不會腫脹,也沒有蛀牙的情況。其他類型的牙痛,如由胃火、邪風、濕熱所引起的,通常都伴隨著腫脹。

若是因為火性牙痛,牙齦通常會腫脹,患者會喜歡喝冷飲,遇到寒冷的刺激會讓牙痛加劇,這就是所謂的「仇蒭」現象。如果是蛀牙,通常只有一顆牙齒痛,蛀完一顆牙齒後,蛀蟲會轉移到另一顆牙齒,持續進行破壞,形成無窮無盡的循環。

若發生骨槽風,牙齦會連同臉頰腫脹且硬化,並感到疼痛,且齦肉會腐爛,初期會出現血膿。至於牙疳瘡,有可能是骨槽潰爛後,腫脹硬化無法消除,然後流出惡臭的血液,但不會有膿水。也有在出疹子或有其他慢性病後產生的,具體的治療方法請參考外科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