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1)

1. 附法

凡痢初起,有寒熱表症者,當先解表,然後攻裡,用倉廩湯(見發表門)。凡初起,裡熱太盛,上衝心者,先攻其里,用大黃黃連等湯(見瀉火門)。凡初起,外無表症,內熱亦輕者,法宜和解,用芍藥湯之類(見理血門)。凡痢攻下後,病勢大減,宜調氣血,服香連和胃、和中等湯(見理血門)。

凡久痢,臟有寒熱不分者,服烏梅丸調之(見殺蟲門);虛寒,宜用溫補。凡久痢,服補養藥不效者,必初起止澀太早,邪熱稽留,按前休息痢治之。

白話文:

[處理方法]

凡是腹瀉剛開始,伴有發冷發燒等表面病症的,應先治療表面病症,之後再針對腸胃問題,可使用倉廩湯(詳見治療表面病症部分)。若剛開始時,體內熱度過高,上沖至心臟的,應先治療腸胃,可用大黃黃連等湯(詳見清火部分)。若剛開始,外表無明顯病症,體內熱度也輕微的,應採取和緩調節的方式,可用芍藥湯等(詳見調理血液部分)。若腹瀉經由排泄後,病情大幅減輕,應調整氣血,服用香連和胃、和中等湯(詳見調理血液部分)。

對於長期腹瀉,腸胃冷熱不分的,可用烏梅丸調理(詳見驅蟲部分);若是虛弱且寒冷,應使用溫暖滋補的療法。對於長期腹瀉,服用滋補藥物無效的,可能是初期止瀉太早,導致邪惡的熱量滯留,應按照之前提到的休息性腹瀉方式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