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

1. 治噎膈

治噎膈初起,胸中不利,大便燥結,痰嗽喘滿,脾胃壅滯,脈浮滑者,先宜推陳致新,服人參利膈丸。表裡氣盛,服加味正氣散(俱見理氣門)。

治五噎:氣噎,心下悸,上下不通,噦噫不徹,胸脅苦痛。憂噎,心悸動,手足厥逆,天際若冷。勞噎,苦氣,膈脅下支滿,胸中填塞,四肢冰冷。食噎,食無多少,胸膈膨脹,不得喘息。思噎,心悸善忘,目視慌張。俱服五噎丸(見理氣門)。胃脘枯燥,食下梗痛,服韭汁牛乳飲(見潤燥門)。

治諸噎,氣滯,服順氣消滯湯、木香流氣飲;大便燥結,服橘杏丸;氣虛兼寒,服丁香柿蒂湯(俱見理氣門)。

治噎久氣虛,用六君湯加丁香(見補養門);面枯氣噎,用四物湯隨症加味(見理血門);兼痰飲,用二陳湯,隨症加味(見除痰門);賁門乾枯,用膈噎諸方;熱結噎甚,服五汁飲(俱見潤燥門)。

白話文:

處理噎膈初期,當胸中感到不舒暢,有大便乾燥且結實,咳嗽帶痰、喘氣且腹部脹滿,脾胃運化功能受阻,脈象呈現浮滑,應先促進身體代謝,服用人參利膈丸。如果內外氣血旺盛,則可服用加味正氣散(詳見調理氣機類方劑)。

治療五種噎膈:氣噎,心悸,上下氣道不暢,打嗝不能緩解,胸部與側腹疼痛。憂噎,心悸且手腳冰涼,感覺四周冰冷。勞噎,胸悶,胸口與脅下部位飽脹,胸中堵塞感,四肢冰冷。食噎,不管吃多少食物,胸膈都感到膨脹,呼吸困難。思噎,心悸且容易忘記,眼神散亂。以上情況都可服用五噎丸(詳見調理氣機類方劑)。胃部乾燥,吞嚥食物時感到刺痛,可服用韭菜汁牛奶飲(詳見滋潤去燥類方劑)。

對於各種噎膈,因氣滯造成的,可服用順氣消滯湯、木香流氣飲;大便乾燥且結實,可服用橘杏丸;若為氣虛且帶寒,可服用丁香柿蒂湯(詳見調理氣機類方劑)。

對於長期噎膈且氣虛,可使用六君子湯再加入丁香(詳見補養類方劑);臉色蒼白且氣噎,可用四物湯並根據病情加減藥材(詳見調理血液類方劑);若伴有痰多,可使用二陳湯,並根據病情加減藥材(詳見祛痰類方劑);賁門乾枯,可用噎膈各個處方;熱結且噎膈嚴重,可服用五汁飲(詳見滋潤去燥類方劑)。

2. 治翻胃

治三陽熱結,灼傷津液,幽門乾枯,腐化道路狹窄,食入反出,初起形氣實者,當清其燥結,服大黃湯(見攻裡門)。

治積熱反胃,大便燥結,服橘杏丸。若兼食積,服保和湯;如初起表裡氣實,喘渴脹滿,服加減正氣散(俱見理氣門)。

治胃脘有死血,乾枯燥結,食下作痛,反胃吐食,大便燥者,常服韭汁牛乳飲;下脘不通者,服通幽湯(俱見潤燥門)。

白話文:

[治療胃食道逆流]

治療因三陽經絡熱結,導致體內津液受損,胃部幽門乾燥萎縮,消化道變得狹窄,食物進去後又反覆吐出,初期症狀為身體狀況較好的情況下,應該清除體內的燥熱結塊,服用大黃湯(詳見攻裡門章節)。

對於因為長期積熱導致的胃食道逆流,以及大便乾燥結實的情況,可服用橘杏丸。如果同時伴有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則應服用保和湯;若在疾病初期,出現體內外氣息都顯得強壯,且有喘息、口渴、腹部脹滿等症狀,可服用加減正氣散(詳見理氣門章節)。

對於胃部有瘀血,乾燥且結實,食物下去後會感到疼痛,胃食道逆流吐食,大便乾燥的情況,可以經常服用韭菜汁牛乳飲;如果下脘部位(即胃的下部)有阻塞不通的情況,可服用通幽湯(詳見潤燥門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