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卷十 (1)
卷十 (1)
1. 卷十
2. 痢疾第十
《椿田醫話》曰:痢疾多發於三秋,顯系暑濕之毒,蘊結於腸胃之間,如暑癤濕痰流注膿窠瘡之類,潰流膿血,即痢之赤白裡急後重者,膿血淋漓涓滴而下也。與內癰同法。忌身熱脈大,禁口不食,膿血色敗如爛魚腸屋漏水。初起宜攻,虛則宜補,久則宜澀。今約三方,以見其概。
攻發湯,主治痢疾初起壅實者。
生大黃(三錢),川黃連(一錢),黃芩(錢半),金銀花(三錢),生木香(八分),苦參(二錢),飛滑石(三錢),生甘草(五分),赤芍(二錢)
夾表,先服敗毒散一劑。
表微,加羌活(一錢),柴胡(一錢)。
夾虛,加大生地(八錢),人參(一錢)。
熱甚,加白頭翁(二錢),黑山梔(錢半)。
托補湯,主治痢疾無實證可據,及年邁體羸者。服攻發湯雖輕未已亦主之。
大熟地(八錢),人參(一錢),炙甘草(八分),當歸身(三錢),生黃耆(三錢),肉豆蔻(二錢),冬白朮(三錢),椿根皮(三錢)
夾實,加生木香(一錢),檳榔(一錢)。
熱重,加川黃連(八分)。
寒重,加製附子(五分)。
收澀丸,主治痢疾滑脫不止,連年不愈,諸藥不應者。
赤石脂,禹餘糧,罌粟殼,訶子肉,五倍子,人參,大熟地(砂仁水炒,以上各三兩)
為末,椿根皮三兩,煎水疊丸,早晚服三錢,開水下。
休息痢加明雄黃(豬膽汁拌,暴乾),牛角灰,羊角灰,鹿角灰,虎頭骨灰(以上各一兩)
為丸,服如前法,十年不愈者亦效。
《釋名》曰:泄痢,言少漏泄而利也。
《北史》齊司馬膺之好讀《太玄經》,每云:我欲與楊子同遊,患痢十七年不愈,齊亡歲,以痢終。
《唐太宗實錄》曰:太宗苦於氣痢,眾醫不效。即下詔問殿廷左右有能治此疾者,當重賞之。金吾衛士張寶藏,曾困其疾,即具疏乳煎蓽茇方。上服之立瘥。宣下宰臣與五品官,魏徵難之。逾月不進擬,上疾復發。問左右曰:吾前服乳煎蓽茇有功,覆命進一啜,又平。因思曰:嘗令與進方人五品官,不見除授,何也?徵懼曰:奉詔之後,未知文武二吏。
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已授三品官,我天子也,豈不及汝耶?乃厲聲曰:與三品文官,授鴻臚寺卿。其方每用牛乳半斤,蓽茇三錢匕,同煎減半,空心頓服。
《趙溍養疴謾筆》曰:宋孝宗患痢,眾醫不效。高宗偶見一小藥肆,召而問之。其人問得病之由,乃食湖蟹所致,遂診脈曰:此冷痢也。乃用新採藕節搗爛,熱酒調下,數服乃愈。(按:藕消瘀解熱開胃,又解蟹毒,用酒調乃寒因熱用也。若加蘇梗解蟹毒更妙。)高宗大喜,即以搗藥金杵臼賜之。
《夷堅甲志》曰:昔虞丞相自渠川被召,途中冒暑,得泄痢連月。蘿壁間有韻語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別作治療,醫家大錯。如方制服,其疾隨愈。
白話文:
痢疾多發生在秋天的三個月,主要原因是暑濕之毒積聚在腸胃,如同暑熱引起的濕痰流注膿瘡一樣,潰爛流出膿血,也就是痢疾中赤白帶血、裡急後重的症狀,膿血會一滴一滴地流出來。治療方法與內癰相同。忌諱身體發熱脈搏有力,禁食,膿血顏色敗壞如同爛魚腸和漏水一樣。初期應該攻治,虛弱則應該補益,久病則應該收澀。以下列舉三種處方,以概括其要領。
攻發湯,主治痢疾初期症狀壅塞實滯者。
藥方:生大黃、川黃連、黃芩、金銀花、生木香、苦參、飛滑石、生甘草、赤芍。
若表證明顯,需先服用敗毒散一劑。若表證輕微,可加羌活、柴胡。若兼有虛證,可加大生地、人參。若熱症嚴重,可加白頭翁、黑山梔。
托補湯,主治痢疾沒有明顯實證,或年老體弱者。即使服用攻發湯後症狀有所減輕但未痊癒者也可服用此方。
藥方:大熟地、人參、炙甘草、當歸身、生黃耆、肉豆蔻、白朮、椿根皮。
若兼有實證,可加生木香、檳榔。若熱症嚴重,可加川黃連。若寒症嚴重,可加製附子。
收澀丸,主治痢疾久治不愈,滑脫不止,各種藥物都無效者。
藥方:赤石脂、禹餘糧、罌粟殼、訶子肉、五倍子、人參、大熟地(用砂仁水炒)。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再以椿根皮煎水做成藥丸,早晚服用。
治療久治不愈的休息痢,可加入明雄黃(用豬膽汁拌和,曬乾)、牛角灰、羊角灰、鹿角灰、虎頭骨灰,等量製成藥丸,服用方法同上,即使十年不愈也能有效。
《釋名》說:泄痢,是指少量漏泄而腹瀉的意思。
《北史》記載:齊國的司馬膺喜好閱讀《太玄經》,常常說:「我想與楊朱一起遊歷。」他患痢疾十七年不愈,齊國滅亡的那一年,因痢疾而死。
《唐太宗實錄》記載:太宗皇帝患有氣痢,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於是下詔詢問宮廷左右有沒有人能治癒這種疾病,治好者將重重賞賜。金吾衛士張寶藏曾患此病,於是上奏了一份乳煎蓽茇的藥方。太宗服用後立即痊癒。然後將此方下發給宰臣和五品官,魏徵卻反對。一個多月沒有正式頒布,太宗的病情又復發了。太宗問左右說:「我以前服用乳煎蓽茇有效,再令進一碗試試。」病情又平復了。太宗於是想到:「我曾下令將進獻藥方的醫生提拔為五品官,至今未見提拔,這是為何?」魏徵害怕了,說:「奉詔之後,還不知道是文官還是武官。」
太宗生氣說:「治好了宰相的病,不就應該提拔嗎?已經授予三品官了,我可是天子,難道還不如你嗎?」於是嚴厲地說:「授予三品文官,授予鴻臚寺卿。」藥方是:每次用牛乳半斤,蓽茇三錢,一起煎至藥汁減半,空腹服用。
《趙溍養疴謾筆》記載:宋孝宗患痢疾,很多醫生都無效。高宗偶然看到一家小藥店,於是召來詢問。店主詢問了病情,得知是吃湖蟹引起的,於是診脈說:這是寒痢。於是用新鮮採摘的藕節搗爛,用熱酒調和服用,服用了幾次就好了。(按:藕具有消瘀、解熱、開胃的功效,也能解蟹毒,用酒調和是寒症用熱法治療。如果再加入蘇梗解蟹毒效果更好。)高宗很高興,於是將搗藥的金杵臼賜給了店主。
《夷堅甲志》記載:從前虞丞相從渠川被召回,途中受暑,得了泄痢,持續數月。牆壁上有一首韻文寫道:「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別作治療,醫家大錯。如方制服,其疾隨愈。」意思是說,暑毒在脾,濕邪連及足部,不瀉則成痢,不痢則成瘧疾,單獨服用雄黃,用蒸餅和藥,用甘草熬湯服用,就能安然舒適。其他的治療方法都是錯誤的。按照這個藥方服用,病情就會很快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