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火證第七 (1)
火證第七 (1)
1. 火證第七
《椿田醫話》曰:五行有火,六淫復有火,則火於五行六淫,五藏六府,表裡虛實,百病之中俱有也。蓋火形虛,離中空,顯仁藏用,無所不可,無中可有,有中可無,既有有火之證,復有無火之病,(無火非真無也。譬如盛火蔽障,則微渺如無也。)火無定體,病亦如是,故難以專方主治。茲舉其大略,治藏府之火雲爾。
犀角、黃連治心火。(心,君火也。君火無自病之證,人之君火傷己,為班疹、瘡瘍等證,屬之藏府。)
柴胡、黃芩、龍膽草,治肝火。
芍藥、胡黃連,治脾火。
石膏、山梔、沙參、天冬、麥冬、栝蔞根、桑白皮、秋梨,治肺火。
黃柏、知母、地黃、玄參,治腎火。
大黃、芒硝,治胃與大腸之火。
赤茯苓、木通、滑石,治小腸膀胱之火。
栝蔞、竹茹,治膽火。
連翹、地骨皮,治三焦之火。(素友莊端士曰:焦之為言交也。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原於一氣而已。一氣為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陽交合,中虛為三,故《內經》曰: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按:如霧者,神之將見也。如漚者,氣之將化也。如瀆者,精之所歸也。
上焦輕清之氣,已得其位,而神明之用未彰。中焦清陽之氣欲出,而濁陰之氣將有所分。下焦真陽之精氣,從下而達上,生至陰之元精,回注於下,再由至陰之元精,化至陽之真火,熏蒸於內,而氤氳氣液之源頭,如川瀆之潮汐。然則三焦之理,一以貫之矣。)
牡丹皮,治心胞之火。
升麻、葛根、青黛,治鬱火。附子、肉桂、硫黃,治無火。
《左傳·昭元》曰:明淫心疾。
《後漢書》曰:有婦人長病經年,世謂寒熱注病者也。冬十一月中,佗令坐石槽中,且用寒水汲灌,云當滿百。始七八灌,戰欲死,灌者惟欲止。佗令滿數,至將八十灌,熱氣乃蒸出囂囂高二三尺,滿百灌,佗乃然火溫床,厚覆良久,汗洽出,著粉汗糝便愈。
《南史》曰:將軍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許劑,更患冷疾,夏月常復衣。徐嗣伯診之曰:乃伏熱也。須以水發之,非冬月不可。十一月冰雪大盛時,令伯玉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從頭澆之。盡二十斛,口噤氣絕,家人啼哭請止,嗣伯執撾撾諫者。又盡水百斛,伯玉始能動,背上彭彭有氣,俄而起坐,云:熱不可忍。
乞冷飲,嗣伯以水一升飲之,疾遂愈。自爾常發熱,冬月猶單衣,體更肥壯。
《九峰醫案》曰:經以有者求之,盛者責之。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治相火有餘之法也。
大生地(八錢),牡丹皮(三錢),福澤瀉(三錢),淮山藥(四錢),雲茯苓(三錢),炙龜板(五錢),川黃柏(二錢),白知母(二錢)
經以無者求之,虛者責之。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此治相火不足之法也。
白話文:
火證第七
《椿田醫話》說:五行之中有火,六淫邪氣中也有火邪,所以火邪在五行、六淫、五臟六腑、表裡虛實、各種疾病中都存在。火的特性是虛靈、空明,光明磊落,運用自如,可以從無到有,也可以從有到無。既有明顯的火證,也有看似無火的疾病(無火並非真的沒有火,就像熊熊大火遮蔽了微弱的火苗一樣)。火沒有固定的形態,疾病也是如此,因此很難用單一方劑治療。這裡只概括性地介紹治療臟腑火邪的方法。
犀角、黃連治療心火。(心為君火,君火本身不會生病,人體的君火傷及自身,則會出現斑疹、瘡瘍等症狀,歸屬於臟腑之火。)
柴胡、黃芩、龍膽草治療肝火。
芍藥、胡黃連治療脾火。
石膏、山梔、沙參、天冬、麥冬、栝蔞根、桑白皮、秋梨治療肺火。
黃柏、知母、地黃、玄參治療腎火。
大黃、芒硝治療胃和大腸的火邪。
赤茯苓、木通、滑石治療小腸和膀胱的火邪。
栝蔞、竹茹治療膽火。
連翹、地骨皮治療三焦的火邪。(友人莊端士說:焦的意思是交合。雖然三焦分上中下,但本質上源於同一股氣。這股氣就是太極,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陰陽交合,中間虛空形成三焦,所以《內經》說: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按:如霧,是神氣將要顯現;如漚,是氣機將要化生;如瀆,是精氣的歸宿。
上焦是輕清之氣,已經佔據其位置,但神明的功能尚未顯著。中焦清陽之氣想要上升,而濁陰之氣將要分開。下焦真陽精氣從下往上走,產生至陰的元精,再回注於下,然後由至陰的元精化生至陽的真火,溫煦於內,成為氣液的源頭,如同川流的潮汐。這樣看來,三焦的道理,可以用一個道理貫通。)
牡丹皮治療心包的火邪。
升麻、葛根、青黛治療鬱火。附子、肉桂、硫黃治療看似無火的虛寒證。
《左傳·昭元》記載:「明淫心疾」。
《後漢書》記載:一位婦女長期患病多年,世人認為是寒熱交注的疾病。在冬月十一月中,華佗讓她坐在石槽裡,用冷水澆灌,說要灌滿一百次。剛灌七八次,她就冷得快要死了,灌水的人想停止。華佗堅持灌滿一百次,到灌了八十多次時,熱氣才蒸騰出來,高達二三尺,灌滿一百次後,華佗才用火溫暖床鋪,讓她蓋好被子很久,出汗後,用粉末塗抹汗濕的地方,病就好了。
《南史》記載:將軍房伯玉服用五石散十幾劑後,又患上了寒疾,夏天也經常穿衣服。徐嗣伯診斷說:這是伏熱,要用冷水把它引出來,非冬天不可。在十一月冰雪很大的時候,讓房伯玉脫衣坐在石頭上,用新汲來的冷水從頭澆下。澆了二十斛後,他口噤氣絕,家人哭著求他停止,徐嗣伯堅持繼續澆,又澆了百斛水後,房伯玉才能動了,背上蓬蓬有氣,不久就能坐起來了,說:熱得受不了。
他想要喝冷飲,徐嗣伯給他喝了一升水,病就好了。從此以後,他經常發熱,冬天也穿單衣,身體更結實了。
《九峰醫案》說:根據疾病的實際情況,或攻或補。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是治療相火過盛的方法。
大生地(八錢)、牡丹皮(三錢)、澤瀉(三錢)、淮山藥(四錢)、雲茯苓(三錢)、炙龜板(五錢)、川黃柏(二錢)、白知母(二錢)
根據疾病的實際情況,或攻或補。益火之原以消陰翳,這是治療相火不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