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溫病本氣篇 (7)

回本書目錄

溫病本氣篇 (7)

1. 溫病本氣篇

此腎陽素虧,又病感寒溫病也。惡寒發熱者,裏氣虧乏於內,榮衛鬱阻於外也。身痛如被杖者,腎陽不能達於外,衛氣不能外發也。頭痛如斧劈者,腎陽離根上衛也。口乾欲裂,煩滿而渴者,上焦津液,被衛氣閉斂之熱燒灼也。脈時浮時沉時數時細者,下焦無陽,中氣失根,不能安定也。

方用大青龍湯。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錢以開衛閉,生石膏二錢以清衛氣閉於上焦之熱,炙草二錢生薑一片紅棗二錢以補中氣,加附片三錢以回腎陽也。

此證頭痛如至如劈,脈又搖搖無定,腎陽拔泄,並於頭上,其中下之虛極矣。非附子炙草不能挽回根本。口乾而至煩渴,上焦燥熱極矣。又非石膏不能回復津液。身痛如杖,衛氣鬱極,非麻黃桂枝不能調和榮衛。溫病而用麻桂,其中必兼有衛閉也。

此病用此方,非老手確有把握,不可試用。可用三豆各三錢加薄荷一二錢煎湯,調服腎氣丸五錢以代之。薄荷可代麻桂,三豆可代石膏杏仁甘草紅棗。腎氣丸之山藥熟地丹皮,有補津液之能,山茱萸附桂可回腎肝之陽,茯苓澤瀉有益中土。榮衛司於肝肺,根於中氣,而起源於腎家。注重腎家以達榮衛,實為此病根本治法。見效而不犯險。

大凡外感之病,脈象微弱,或洪虛,原因皆是內傷。如浮沉細數不定,則內傷至極矣。不治內傷而徒治外感之藥,無不耗散傷內者,內益傷病益重矣。脈象浮沉細數不定,為用腎氣丸的根據,藥店的腎氣丸,內有車前牛膝,過利小便,不合此病。須用桂附地黃丸便合,即古方的腎氣丸。

本篇溫病方中之烏梅三豆腎氣三方,皆內傷之要法,皆事實上常有,前人書中所無。前人書中何以無內傷治法,只因王叔和將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二句經文的冬寒的寒字,認為風寒的寒字,謂冬日傷了寒氣,登時病作為傷寒,登時不病,寒毒藏於肌膚,來春發作。化為溫毒。

遂認為溫病為毒氣,所以用藥皆以解毒清熱為主。不知溫病全由內傷也,更不知春溫的溫字,乃天人的生氣也。知溫病為天人的生氣為病,自知設法保其生,自不致將人治死也。

溫病若發病於冬季,病勢極危。因溫為木氣疏泄的本氣,春溫為木氣疏泄的正病。冬季寒水封藏不密,木氣拔根,故冬溫人死最多,惟烏梅白糖湯最能挽回。若冬溫上熱下寒,足冷如冰,速服桂附地黃丸救之。冬暖必起溫病。

冬至前後,氣候不寒而反熱,發生鼠疫。發熱,神昏,氣微,心亂。兼證不一,此為主證。鼠疫者,冬溫之死證也。大氣冬時主藏,寒則能藏。今寒反成熱,已經封藏於土下水中的陽氣,發洩出來。陽氣拔根,遂病鼠疫。鼠生活於地面之際的土中,今土中無陽,不能生活,是以鼠死。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腎臟陽氣本來就不足,又感染了寒溫之邪造成的溫病。會出現怕冷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導致氣血運行受阻。身體疼痛像被打了一樣,是因為腎陽無法到達體表,衛氣也無法正常發散。頭痛像斧頭劈開一樣,是因為腎陽虛弱,向上浮散。口渴到嘴唇都要裂開,感到煩躁口渴,這是因為上焦的津液被衛氣鬱積的熱燒灼了。脈搏忽快忽慢、忽強忽弱、忽浮忽沉,是因為下焦陽氣不足,中氣失去根基,無法安定。

這個證候可以使用大青龍湯來治療。用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錢來疏通被阻的衛氣,用生石膏二錢來清除衛氣鬱積在上焦的熱,用炙甘草二錢、生薑一片、紅棗二錢來補養中氣,再加入附子片三錢來恢復腎陽。

這種病症的頭痛像劈開一樣,脈象又飄忽不定,這是腎陽向上浮散的表現,說明下焦的虛弱已經到了極點。非用附子、炙甘草不能挽回根本。口渴到極點,是因為上焦燥熱到了極點,非用石膏不能恢復津液。身體疼痛像被打一樣,是因為衛氣鬱積到了極點,非用麻黃、桂枝不能調和營衛。溫病卻使用麻黃、桂枝,其中必定兼有衛氣閉阻的情況。

這個病症使用這個方子,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醫生,確實有把握,不要輕易嘗試。可以改用三豆各三錢,加上薄荷一二錢煎湯,調服腎氣丸五錢來代替。薄荷可以代替麻黃、桂枝,三豆可以代替石膏、杏仁、甘草、紅棗。腎氣丸中的山藥、熟地、丹皮有補充津液的作用,山茱萸、附子、桂枝可以恢復腎肝的陽氣,茯苓、澤瀉可以健脾益氣。營衛之氣由肝肺主管,根基在中氣,而起源於腎臟。重視腎臟的作用,來達到營衛的正常運行,才是這個病症的根本治療方法,既有效又不危險。

凡是外感疾病,如果脈象微弱、或洪大而虛,原因都是內傷。如果脈象忽浮忽沉、忽快忽慢、忽強忽弱,說明內傷已經到了極點。不治療內傷,而只是用治療外感的藥,無疑會消耗自身的氣血,反而會加重病情。脈象忽浮忽沉、忽快忽慢、忽強忽弱,是使用腎氣丸的依據。藥店賣的腎氣丸,裡面有車前子、牛膝,容易使小便過多,不適合這種病症。必須用桂附地黃丸才合適,也就是古方的腎氣丸。

這篇溫病篇中提到的烏梅、三豆、腎氣丸這三個方子,都是治療內傷的重要方法,而且事實上經常會用到,但前人的書籍中沒有記載。前人的書籍中為什麼沒有內傷的治療方法呢?只因為王叔和把《內經》中「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這句話的「冬寒」的「寒」字,誤認為是風寒的「寒」字,認為冬天受了寒氣,立刻發病的是傷寒,當時不發病,寒毒藏在肌膚裡,來年春天發作,就變成溫毒。

於是認為溫病是毒氣造成的,所以用藥都以解毒清熱為主。不知道溫病完全是由內傷引起的,更不知道春天溫病的「溫」字,是天地間的生發之氣。如果知道溫病是天地間的生發之氣引起的疾病,自然就知道應該想辦法保養生氣,自然就不會把人治死了。

溫病如果發生在冬季,病情會非常危險。因為「溫」是木氣疏泄的本性,春溫是木氣疏泄的正常表現。冬季寒水封藏不嚴,木氣會向上浮散,所以冬季發生溫病死的人最多,只有烏梅白糖湯最能挽救。如果冬季發生溫病,出現上熱下寒、腳冷如冰的症狀,要趕快服用桂附地黃丸來救治。冬季溫暖必然會引起溫病。

冬至前後,氣候不寒反而發熱,會發生鼠疫。會出現發熱、神志不清、呼吸微弱、心慌意亂等症狀,兼有其他不同的症狀,這些都是鼠疫的主要症狀。鼠疫是冬季溫病的死症。大自然在冬季的主要功能是收藏,寒冷就能夠收藏。現在寒冷反而變成了熱,已經封藏在土下水中的陽氣就發洩出來。陽氣向上浮散,於是就產生了鼠疫。老鼠生活在地面附近的土壤中,現在土壤中沒有陽氣,不能生存,所以老鼠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