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雜症要義》~ 虛勞 (1)

回本書目錄

虛勞 (1)

1. 虛勞

「凡虛勞之症,多見吐血、疚湧、發熱、夢遺、經閉,以及肺痿、肺疽、咽痛、音啞、側臥、傳屍鬼疰諸疾,今照葛仙翁十藥神書例,增損方法,臚列於左,以便觀覽。」

虛勞症,惟有《醫門法律》建中湯行營氣一法,深合經旨,然驟用駭人聽聞。其次莫如此書之法穩妥平善。遇善養之人,十中亦愈三四;後列生地黃湯,清骨散兩方內皆可參入桂枝、大棗等藥,兩書參看。

甲字號方

「止嗽散為主,予見虛損之成,多由於吐血,吐血之因,多由於咳嗽,咳嗽之原,多起於風寒。仲景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吐血者,用麻黃湯。東垣師其意,改用麻黃人參芍藥湯。可見咳嗽吐紅之症,多有因於外感者。不可不察也。」

仲景用麻黃,是傷寒症內寒氣束肺之症,東垣以之治些微風寒之嗽,已覺過劑,若施之虛勞之人,煽其肺,耗其液,有不速死者乎?

月華丸

滋陰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消風熱、殺屍蟲、此陰虛發咳之聖藥也。

天冬(去心、蒸),麥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九蒸,曬),山藥(乳蒸),百部(蒸),沙參(蒸),川貝母(去心,蒸),真阿膠(各一兩),茯苓(乳蒸),獺肝,廣三七(各五錢),用白菊花(去蒂,二兩),桑葉(經霜者,二兩)

熬膏,將阿膠化入膏內和藥,稍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此藥用鮮藕汁半茶杯同化服,治虛勞吐血如神。已屢試之矣。

丙字號方

「治大吐血咸升斗者,先用花蕊散止之,隨用獨參湯樸之。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理,貧者以歸脾湯代之。」

余臨此症甚多,面黃脈虛大者可治,脈微弱者亦可治,面赤脈堅搏者難治,脈硬者必死!總以先飲童便為救急第一妙方,隨加炒黑梔子灌之,然後服藥。此症危在呼吸,陽氣固當急救,陰血亦應驟滋,但非歸、地所能奏功,徽州汪前輩每用豬心、肺、脾洗淨,熬濃湯頻頻飲之,間服加味歸脾湯,十愈四五。

歸脾湯

白朮,人參,當歸,棗仁(炒),白芍(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遠志(去心,泡,七分),甘草(炙,五分),龍眼肉(五枚)

歸脾湯內去木香,加炒黑梔子、炒黑桑白皮,標本兼治為當。(按:本書「心痛」篇歸脾湯內有木香)。

丁字號方

「治咳嗽吐紅,漸成骨蒸勞熱之症,如人胃強氣盛,大便結,脈有力,此陽盛生熱,法當清涼,清骨散主之。若胃虔脾弱,大便溏,脈虛細,此陰虛發熱,法當養陰,逍遙散、四物湯主之。若氣血而虛而發熱者,八珍湯主之。若元氣大虛,變症百出,難以名狀,不同其脈,不論其病,但用人參養榮湯,堵症自退。

經云:甘溫除大熱。如或誤用寒涼,反伐生氣,多至不救。」

白話文:

虛勞

虛勞症狀多見吐血、嘔吐、發熱、夢遺、月經閉止,以及肺癆、肺癰、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喜歡側臥、以及其他疑難雜症。本文參考葛洪《十藥神書》,增減部分方法,列於下方,方便參考。

治療虛勞,唯有《醫門法律》中的建中湯補益營氣最為合適,但直接使用效果過於猛烈,令人擔心。其次,本文的方法較為穩妥平和。對於體質較好的人,十個病人中大概能治癒三四個;後面列出的生地黃湯、清骨散兩方,都可以加入桂枝、大棗等藥材,可以參考其他兩本書的記載。

甲方

止嗽散為主方。我觀察虛損的成因,大多是因吐血造成,而吐血的原因,大多是因咳嗽引起,咳嗽的根本原因,大多是因為風寒。張仲景說:咳嗽並伴有喘息和聲音,嚴重時會吐血,可以使用麻黃湯。李東垣沿用他的意思,改用麻黃人參芍藥湯。由此可見,咳嗽吐血的症狀,很多是外感風寒引起的,不可不注意。

仲景使用麻黃,是用於治療傷寒裡寒邪束縛肺氣的症狀,李東垣用它治療輕微風寒引起的咳嗽,已經覺得用量過大了,如果用在虛勞病人身上,會加重肺部的負擔,耗損體液,恐怕會導致死亡。

月華丸

此方具有滋陰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消風熱、殺蟲的功效,是治療陰虛咳嗽的良藥。

藥材:天冬(去心、蒸)、麥冬(去心、蒸)、生地黃(酒洗)、熟地黃(九蒸九曬)、山藥(蒸)、百部(蒸)、沙參(蒸)、川貝母(去心、蒸)、真阿膠(各一兩)、茯苓(蒸)、獺肝、廣三七(各五錢)、白菊花(去蒂,二兩)、桑葉(經霜者,二兩)

製法:熬膏,將阿膠溶化加入膏內與其他藥材混合,再稍微加入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含服至溶化,每日三次。服用時可用鮮藕汁半茶杯送服,治療虛勞吐血效果極佳,已多次驗證。

丙方

治療大量吐血(約升斗量)的藥方:先用花蕊散止血,然後用獨參湯補氣。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貧困者可用歸脾湯代替。

我治療此症很多次,面色黃白、脈象虛弱但有力者可以治癒,脈象微弱者也可以治癒,但面色紅赤、脈象堅實有力者難以治療,脈象強硬者必死!總之,先服用童尿急救是最好的方法,然後再加炒黑梔子灌服,之後再服用藥物。此症危急在於呼吸困難,陽氣必須急救,陰血也應該迅速補充,但單靠歸脾湯、生地黃湯不能奏效。徽州汪前輩常用豬心、肺、脾洗淨,熬濃湯頻頻飲用,間或服用加味歸脾湯,十個病人能治癒四五個。

歸脾湯

白朮、人參、當歸、棗仁(炒)、白芍(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遠志(去心、泡,七分)、甘草(炙,五分)、龍眼肉(五枚)

此方去掉木香,加入炒黑梔子、炒黑桑白皮,標本兼治。(注:本書「心痛」篇歸脾湯內含有木香)

丁方

治療咳嗽吐血,逐漸發展成骨蒸勞熱的症狀:如果病人胃氣強盛,大便乾燥,脈象有力,這是陽盛生熱,應當清熱,用清骨散為主方;如果胃弱脾虛,大便溏瀉,脈象虛弱細小,這是陰虛發熱,應當滋陰,用逍遙散、四物湯為主方;如果氣血虛弱而發熱,用八珍湯為主方;如果元氣大虛,症狀繁多,難以診斷,不論其脈象,不論其疾病,只用人參養榮湯,症狀自然會好轉。

經典醫籍記載:甘溫的藥物可以治療大熱。如果誤用寒涼藥物,反而損傷元氣,多半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