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雜症要義》~ 疝氣
疝氣
1. 疝氣
「疝者,少腹痛,引睪丸也。經云:任脈為病,男子外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七疝者:一曰沖病。氣上衝心,二便不通也;二曰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腹也:三日㿗疝,陰囊腫大,如升如斗也;四曰厥疝,肝氣上逆也;五曰瘕疝,腹有癥痞,痛而熱,時下白濁也;六曰㿉疝,內裹膿血也;七曰㿉癃疝,內裹膿血。小便不通也;愚按厥疝即沖疝,㿉癃疝即㿉疝,其名有七,其實五者而已。
病之根起於各臟,而歸併總在厥陰。以肝主筋又主痛也,治疝之法非一,而分別不外氣血。氣則遊走不定,血則凝聚不散也,橘核丸加減主之。」
白話文:
疝氣是指少腹疼痛,牽連睪丸。醫書上說,任脈生病,男人會出現七種疝氣,女人則會出現帶下和瘕聚。七種疝氣分別是:
第一種叫做衝病,氣往上衝到心臟,大小便不通暢。 第二種叫做狐疝,躺下時疝氣會縮回腹腔,站立時又會突出。 第三種叫做㿗疝,陰囊腫大,像升起來的斗一樣。 第四種叫做厥疝,肝氣逆上。 第五種叫做瘕疝,腹部有腫塊,疼痛發熱,偶爾會排出白色濁液。 第六種叫做㿉疝,裡面有膿血。 第七種叫做㿉癃疝,裡面有膿血,而且小便不通暢。
我認為厥疝就是衝疝,㿉癃疝就是㿉疝,雖然名稱有七種,但實際上只有五種。
疝氣的病根來自於不同的臟器,但最終都歸結於厥陰。因為肝主筋又主痛,所以治療疝氣的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都是調和氣血。氣會遊走不定,血會凝聚不散,可以用橘核丸加減來治療。
按《素問骨空論》「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本書以「內」為「外」。顯系刊誤。此篇所分七疝及用藥之法,至簡至當,後列丸方,亦極精慎;分兩中君臣未分,另注方下,其未敢驟列桂、萸者,以此症肝腎任脈雖寒,而下焦之火逼入小腸膀胱,多現浮熱故也,並非違悖古法。觀《臨症指南》篇中有梔子、蘆薈二方,可知疝氣亦多臟寒腑熱也。
寒為本、熱為標,熱在先、寒在後,方合仲景立法之旨。鄒滋九論中「九疝屬熱」一語,不但違悖仲景,且大非葉氏立方之意也。
白話文:
根據《素問‧骨空論》記載:「任脈生病,男子會導致內結七疝,女子則會出現帶下瘕聚。」此書將「內」誤植為「外」,應當是刊印錯誤。
本文所述七疝的分類和用藥方法,十分簡潔且恰當,後面的丸藥處方也極為謹慎。雖然藥方中未明確區分君臣藥,而是在方下另加註解,但作者之所以不敢隨意添加桂枝、吳茱萸,是因為此症雖然肝腎任脈偏寒,但下焦的火氣會逼入小腸膀胱,常表現出浮熱的現象,因此並非違背古法。觀察《臨症指南》篇中含有梔子、蘆薈的處方,可以得知疝氣也常常伴隨臟寒腑熱的情況。
寒為根本、熱為表象,熱先出現,寒隨之而來,這種用藥原則符合仲景的立法精神。鄒滋九論中「九疝屬熱」的說法,不僅違背仲景的觀點,也完全背離了葉氏的立方用意。
此症非橘核荔枝核重墜等藥,不能引熱藥以達病所。然患此症者,陽氣未衰,中氣多虛,溫暖重墜之藥。只可為丸,不可用湯,恐其牽動中氣也。服丸藥四五次後,必須夾服補中益氣、歸脾等湯一劑,以保中氣。且已墜之脈絡,墜之一升,方能奏效。
橘核丸,通治七疝
橘核(鹽酒炒,二兩),小茴香,川楝子(煨、去肉),桃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炒),香附(醋炒),山楂子(炒,各一兩),廣木香,紅花(各五錢)
白話文:
註解
- 橘核、荔枝核等藥物: 這些藥物屬於引熱藥,容易導致陽氣過盛,不利於治療中氣虛弱的病症。
- 溫暖重墜的藥物: 這些藥物可以溫暖脾胃,並使下墜的氣血回升。
- 中氣: 指脾胃的運化功能,是人體的根本。
- 七種疝氣: 疝氣是中醫學上的病症,指的是臟器或組織從正常位置移位,常見於腹股溝、臍部等部位。
簡而言之,此段文字描述了治療中氣虛弱導致的疝氣病症的原則和藥方。
醫生建議使用溫暖重墜的藥物製成丸劑服用,同時配合補中益氣湯劑,以保護中氣,並促進病症的恢復。 橘核丸就是一種針對疝氣的藥方,其成分包括橘核、小茴香、川楝子、桃仁、香附、山楂子、廣木香和紅花,可有效治療七種疝氣。
以神麯三兩打糊為丸,每服三錢。沖疝,用白茯苓一錢、松子仁三錢、煎湯送下;狐疝,用當歸二錢、牛膝一錢五分、煎酒送下;㿗疝,用白茯苓陳皮赤茯苓各一錢,煎湯送下:厥疝、治同沖疝;瘕疝,用丹參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煎湯送下;㿉疝、本方內加五靈脂一兩、醋炒、赤芍一兩五錢、酒炒、服時用牛膝一錢五分、當歸尾三錢、煎酒送下。㿉癃疝、治法同上。
白話文:
沖疝
用白茯苓一錢、松子仁三錢,煎湯服用。
狐疝
用當歸二錢、牛膝一錢五分,煎酒服用。
㿗疝
用白茯苓、陳皮、赤茯苓各一錢,煎湯服用。
厥疝
治法與沖疝相同。
瘕疝
用丹參、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煎湯服用。
㿉疝
在上述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一兩,醋炒,赤芍一兩五錢,酒炒,服用時用牛膝一錢五分、當歸尾三錢,煎酒服用。
㿉癃疝
治法與㿉疝相同。
注
- 以上藥材的用量是以錢為單位,一錢約等於3.75克。
- 神麴:指酒麴,也稱酒母。
- 沖疝:指因寒氣侵襲,導致腹痛、睾丸墜脹等症狀的疝氣。
- 狐疝:指因濕熱侵襲,導致陰囊腫痛、墜脹等症狀的疝氣。
- 㿗疝:指因氣滯血瘀,導致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的疝氣。
- 厥疝:指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昏厥、神志不清的疝氣。
- 瘕疝:指因氣血瘀滯,導致腹內腫塊的疝氣。
- 㿉癃疝:指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小便不利、腹部脹滿的疝氣。
提醒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需遵醫囑。
此症苦寒氣深重、本方內加吳茱萸內桂心各五錢、甚則加附子一枚。若表寒束其內熱、腹痛熱辣、或流白濁者。本方內加黑山梔五錢、川萆薢一兩、吳茱萸三錢、湯泡七次、吳萸散表寒、山梔清內熱、二者並行、丹溪心法也。
照此方定分數,小茴香當用四兩,以合古法。加龜版五錢,以透任脈。既用桃仁,可去紅花。
「小腸氣者,臍下轉癰,矢氣則快。」
照前篇奔豚丸加木通、沉香為丸,兼用湯藥補劑。
白話文:
这种病症寒气很重,方子里面加上吴茱萸和桂心各五钱,情况严重就加附子一枚。如果表寒束住内热,腹痛灼热,或者流白浊,方子里面加黑山栀五钱、川萆薢一两、吴茱萸三钱,汤泡七次,吴茱萸散表寒,山栀清内热,两者并行,这是丹溪心法。
按照这个方子定分量,小茴香应该用四两,符合古法。加龟板五钱,可以通任脉。既然用了桃仁,就可以去掉红花。
小肠气,是指肚脐下面转成脓肿,排气很快。
参考之前奔豚丸的方子,加木通、沉香做成丸剂,同时服用汤药来补身体。
「膀胱氣者,臍熱癰,澀於小便,即胞痹也。」
照前篇奔豚丸意加豬苓、澤瀉、滑石、桃仁。
「痃者,狀如弓弦,筋病也。」
照前篇奔豚丸意加鱉甲、青皮、鉤藤、蔥管為丸。去附子。
「癬者,隱伏於內,疼痛著骨也。」
此條如系婦人,即是症病之重者。如系小兒,在疳癬門中。如系男子,就症論症。大約丸藥宜暖、宜消、宜化,湯藥宜調補脾胃。
白話文:
膀胱有熱氣,會導致臍部發熱、生瘡,小便澀滯,這就是胞痹。
參考之前的奔豚丸方劑,再加上豬苓、澤瀉、滑石、桃仁。
痃症表現如同弓弦,是筋脈病變。
參考之前的奔豚丸方劑,再加上鱉甲、青皮、鉤藤、蔥管製成丸藥,去除附子。
癬症隱藏在內部,疼痛深入骨髓。
如果患者是婦女,就屬於比較嚴重的病症。如果是兒童,就屬於疳癬範疇。如果是男子,就針對症狀治療。總體而言,丸藥宜溫暖、消散、化解,湯藥宜調理補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