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雜症要義》~ 痹(鶴膝風)

回本書目錄

痹(鶴膝風)

1. 痹(鶴膝風)

「痹者,痛也。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遊走不定也;寒氣勝者為痛痹;筋骨攣痛也,濕氣勝者為著痹,浮腫重墜也。然既日勝,則受病有偏重矣。治行痹者,散風為主,而以除寒祛濕佐之,大抵參以補血之劑,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治病痹者,散寒為主,而以疏風燥濕佐之,大抵參以補火之劑;所謂熱則流通,寒則凝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也。治著痹者,燥濕為主,而以祛風散寒佐之。大抵參以補脾之劑。蓋土旺則能勝濕,而氣足自無頑麻也。通用蠲痹湯加減主之。痛甚者,佐以松枝酒。」

白話文:

痹症就是疼痛。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混合在一起,就會造成痹症。如果風氣較盛,就稱為行痹,疼痛會遊走不定;寒氣較盛,就稱為痛痹,筋骨會攣縮疼痛;濕氣較盛,就稱為著痹,會出現浮腫沉重感。然而,由於三氣各有所偏,所以患者的病症也會有所側重。治療行痹,以散風為主,再配合除寒祛濕,並且加入補血的藥物,因為治風要先治血,血行通暢,風邪自然消散。

治療痛痹,以散寒為主,配合疏風燥濕,並且加入補火的藥物,因為熱能流通,寒則凝滯,流通則不痛,疼痛則不通。治療著痹,以燥濕為主,配合祛風散寒,並且加入補脾的藥物,因為脾土旺盛,才能克制濕氣,氣血充足,自然不會出現麻木感。一般情況下,可以用蠲痹湯加減治療,疼痛嚴重者,可以佐以松枝酒。

痹症歷考各書,皆以風、寒、濕為主病。後列之方照病加減,已得要領;但痹為久病,氣血必虛,《臨症指南》及《景岳全書》皆以補法參佐,詳載各書,不能備錄,大約營氣虛者,身熱心煩,宜佐人參、桂枝、歸身、大棗,衛氣虛者,佐人參、黃耆、小茴香、故紙;胃虛便溏者,佐白朮、肉豆蔻、茯苓、澤瀉;腰疼者,佐熟地、鹿茸、杜仲;宣補兼施,方能奏效,不可專用消散,致成身寒多汗敗症也。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痹症主要由風、寒、濕引起。治療時,需根據病症加減藥方,掌握要領。但痹症是慢性病,氣血必然虛弱,《臨症指南》和《景岳全書》都強調以補益之法輔助治療。許多古籍都有記載,無法一一列舉,概括來說,營氣虛者,表現為身體發熱、心煩,宜加入人參、桂枝、歸身、大棗;衛氣虛者,宜加入人參、黃芪、小茴香、故紙;脾胃虛弱、大便溏瀉者,宜加入白朮、肉豆蔻、茯苓、澤瀉;腰痛者,宜加入熟地、鹿茸、杜仲。治療時,需兼顧宣通和補益,才能奏效,不可只用消散之法,以免造成身體寒涼、多汗的虛弱症狀。

「復有患痹日久,腿足枯細,膝頭腫大,名曰鶴膝風。此三陰本虧,寒邪襲於經絡,遂成斯症,宜服虎骨膠丸,外貼普救萬全膏,則漸次可愈。失此不治,則成痼疾,而為廢人矣。」

鶴膝風之已成者,風裹敗血,聚於膝骨;蓋骨之下,藥力難到,有善針者。以艾火麝火針刺之;無善針者,照膝上兩穴以艾炙之;瘀血潰膿,用補劑調理方愈。徒恃藥力,奏功者少。

蠲痹湯

通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羌活(行上力大),獨活(行下力專,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三錢),川芎(治風先活血,七分),甘草(炙,五分),桑枝(三錢),海風藤(二錢),乳香(透明者),木香(止痛須理氣,各八分)

白話文:

鶴膝風治療方法

患有鶴膝風已久,腿腳枯瘦,膝蓋腫大,這是由於三陰本虛,寒邪入侵經絡而導致的疾病。

治療方法:

  • 內服虎骨膠丸,外敷普救萬全膏,可以逐漸痊癒。 若不及时治疗,会变成顽疾,导致行动不便,成为废人。

鶴膝風已成形者,風邪裹挟著瘀血,积聚在膝盖骨上。 由于骨头下方药物难以到达,需要专业的针灸治疗。

  • 有善于针灸者,可以用艾火或麝香火针刺入患处。
  • 若无善于针灸者,可以在膝盖上方两穴位用艾灸。
  • 瘀血溃烂化脓后,应服用补益药物调理,方可痊愈。

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很少能取得良好效果。

蠲痹湯

主治: 风寒湿三气交感而致的痹症。

组成:

  • 羌活(行上力大) 一钱
  • 独活(行下力专) 一钱
  • 桂心 五分
  • 秦艽 一钱
  • 当归(三钱)
  • 川芎(治风先活血) 七分
  • 甘草(炙) 五分
  • 桑枝 三钱
  • 海风藤 二钱
  • 乳香(透明者) 八分
  • 木香(止痛须理气) 八分

注:

  • 此处使用的“钱”为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3.75克。
  • 方中药材的名称后面加了括号,并解释了其功效,方便理解。
  • 该段文字中提到的“虎骨膠丸”和“普救萬全膏”都是古代中药方剂,现今已不再使用。

总结:

这段古代中医文献详细描述了鹤膝风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和处方,体现了中医注重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特点。

希望以上翻译能帮您理解这段文字。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出。

水煎服。風氣勝者更加秦艽防風;寒氣勝者加附子;濕氣勝者加防已萆薢苡仁;痛在上者去獨活加荊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間有濕熱者,其人舌乾喜冷、口渴溺赤、腫處熱辣,此寒久變熱也,去肉桂加黃柏三分。

風氣勝者可增虎骨,痛在下者宜去羌活。

虎骨膏丸

治鶴膝風,並治癱瘓諸症。

白話文:

服用方法

用水煎服。

加減用藥

  • 若以風氣為主,可加秦艽(防風);
  • 若以寒氣為主,可加附子;
  • 若以濕氣為主,可加防已(萆薢)和苡仁;
  • 若疼痛在上,可去獨活,加荊芥;
  • 若疼痛在下,可加牛膝;
  • 若有濕熱症狀,患者舌頭乾燥喜涼、口渴小便赤色、腫脹處熱辣,這是寒邪久留化熱,需去肉桂,加黃柏三分。

其他加減

  • 若風氣較重,可加虎骨;
  • 若疼痛在下,宜去羌活。

虎骨膏丸

此方主治鶴膝風,並可治療癱瘓等症。

虎骨(二斤,銼碎洗淨、用嫩桑枝、金毛狗脊、去毛、白菊花去蒂各十兩、秦艽二兩煎水、熬虎骨成膠、收起如蜜樣和藥為丸、如不足量加煉蜜。),大熟地(四兩),當歸(三兩),牛膝,山藥,茯苓,杜仲,枸杞,續斷,桑寄生(各二兩),熟附子(七錢),厚肉桂(去皮、不見火,五錢),丹皮,澤瀉(八錢),人參(二兩、貧者以黃耆四兩代之)

上為末,以虎骨膠為丸,每早開水下三錢。

白話文:

材料:

  • 虎骨(兩斤,磨碎後清潔乾淨、使用嫩桑枝、金毛狗脊去除毛髮、白菊花去除花蒂各十兩、秦艽二兩熬煮的水,熬煮虎骨成膠狀、收起來如同蜂蜜一樣,與藥物混合製成丸狀、如果數量不足可添加煉製的蜂蜜),
  • 大熟地(四兩),
  • 當歸(三兩),
  • 牛膝,
  • 山藥,
  • 茯苓,
  • 杜仲,
  • 枸杞,
  • 領續斷,
  • 桑寄生(各二兩),
  • 熟附子(七錢),
  • 厚肉桂(去皮、未經火烤、五錢),
  • 丹皮,
  • 澤瀉(八錢),
  • 人參(二兩、貧困的人可以用四兩的黃耆代替)。

製作方法: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以虎骨膠為基礎製成丸狀,每日早晨用開水服用三錢。

如無全虎骨,可加虎脛骨一對。此方以追風和血為主,不在溫補,可去熟地、附子,加松節、蘇木、獨活。

白話文:

如果沒有完整的老虎骨骼,可以添加一對老虎的小腿骨。這個藥方的主要目的是驅除風邪並調理血液,不重在溫暖滋補,因此可以去掉熟地黃和附子,加入松節、蘇木和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