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雜症要義》~ 痹(鶴膝風)

回本書目錄

痹(鶴膝風)

1. 痹(鶴膝風)

「痹者,痛也。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遊走不定也;寒氣勝者為痛痹;筋骨攣痛也,濕氣勝者為著痹,浮腫重墜也。然既日勝,則受病有偏重矣。治行痹者,散風為主,而以除寒祛濕佐之,大抵參以補血之劑,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治病痹者,散寒為主,而以疏風燥濕佐之,大抵參以補火之劑;所謂熱則流通,寒則凝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也。治著痹者,燥濕為主,而以祛風散寒佐之。大抵參以補脾之劑。蓋土旺則能勝濕,而氣足自無頑麻也。通用蠲痹湯加減主之。痛甚者,佐以松枝酒。」

痹症歷考各書,皆以風、寒、濕為主病。後列之方照病加減,已得要領;但痹為久病,氣血必虛,《臨症指南》及《景岳全書》皆以補法參佐,詳載各書,不能備錄,大約營氣虛者,身熱心煩,宜佐人參、桂枝、歸身、大棗,衛氣虛者,佐人參、黃耆、小茴香、故紙;胃虛便溏者,佐白朮、肉豆蔻、茯苓、澤瀉;腰疼者,佐熟地、鹿茸、杜仲;宣補兼施,方能奏效,不可專用消散,致成身寒多汗敗症也。

「復有患痹日久,腿足枯細,膝頭腫大,名曰鶴膝風。此三陰本虧,寒邪襲於經絡,遂成斯症,宜服虎骨膠丸,外貼普救萬全膏,則漸次可愈。失此不治,則成痼疾,而為廢人矣。」

鶴膝風之已成者,風裹敗血,聚於膝骨;蓋骨之下,藥力難到,有善針者。以艾火麝火針刺之;無善針者,照膝上兩穴以艾炙之;瘀血潰膿,用補劑調理方愈。徒恃藥力,奏功者少。

蠲痹湯

通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羌活(行上力大),獨活(行下力專,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三錢),川芎(治風先活血,七分),甘草(炙,五分),桑枝(三錢),海風藤(二錢),乳香(透明者),木香(止痛須理氣,各八分)

水煎服。風氣勝者更加秦艽防風;寒氣勝者加附子;濕氣勝者加防已萆薢苡仁;痛在上者去獨活加荊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間有濕熱者,其人舌乾喜冷、口渴溺赤、腫處熱辣,此寒久變熱也,去肉桂加黃柏三分。

風氣勝者可增虎骨,痛在下者宜去羌活。

虎骨膏丸

治鶴膝風,並治癱瘓諸症。

虎骨(二斤,銼碎洗淨、用嫩桑枝、金毛狗脊、去毛、白菊花去蒂各十兩、秦艽二兩煎水、熬虎骨成膠、收起如蜜樣和藥為丸、如不足量加煉蜜。),大熟地(四兩),當歸(三兩),牛膝,山藥,茯苓,杜仲,枸杞,續斷,桑寄生(各二兩),熟附子(七錢),厚肉桂(去皮、不見火,五錢),丹皮,澤瀉(八錢),人參(二兩、貧者以黃耆四兩代之)

上為末,以虎骨膠為丸,每早開水下三錢。

如無全虎骨,可加虎脛骨一對。此方以追風和血為主,不在溫補,可去熟地、附子,加松節、蘇木、獨活。

白話文:

【痹症】 痹症,即疼痛之意。風、寒、濕三種邪氣交錯侵入,共同形成痹症。其中,風邪佔優勢的稱為行痹,特徵是疼痛遊走不定;寒邪佔優勢的稱為痛痹,常伴隨筋骨緊繃疼痛;濕邪佔優勢的稱為著痹,會出現浮腫沉重的症狀。然而,一旦某種邪氣成為主要因素,則病痛就會有所偏重。治療行痹,應以散風為主,輔以除寒祛濕,通常配合補血藥物,這就是所謂的「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治療痛痹,應以散寒為主,輔以疏風燥濕,通常加入補火藥物;所謂「熱則流通,寒則凝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治療著痹,則以燥濕為主,輔以祛風散寒,通常加入補脾藥物。因為脾氣旺盛能剋制濕氣,氣血充足就不會麻木。以上各種痹症,都可以使用蠲痹湯進行調理,疼痛嚴重時,可以輔以松枝酒。

痹症長期以來,各種文獻都認為風、寒、濕是主要病因。後面列出的方子根據病情加減,已經掌握核心要點。但是,痹症是慢性疾病,氣血必定虛弱,《臨症指南》和《景嶽全書》都建議配合補法,詳細內容在各書中都有記載,無法一一列舉。大約來說,營氣虛的人,會有身體發熱、心情煩躁的情況,適合加入人參、桂枝、當歸、大棗;衛氣虛的人,可以加入人參、黃耆、小茴香、故紙;胃虛且大便稀軟的人,可以加入白朮、肉豆蔻、茯苓、澤瀉;腰疼的人,可以加入熟地、鹿茸、杜仲。調理和補益雙管齊下,纔能有效,不能單純使用消散藥物,以免導致身體寒冷、多汗等不良反應。

再者,有些痹症患者,長期患病後,腿部和腳部變得細瘦,膝蓋卻腫大,這種情況被稱為鶴膝風。這是因為肝、脾、腎三臟虛損,寒邪入侵經絡,最終形成鶴膝風。應服用虎骨膠丸,並在外敷普救萬全膏,這樣才能逐漸康復。如果錯過治療時機,就會變成慢性疾病,使人成為殘疾。

對於已經形成的鶴膝風,風邪包裹著敗血,聚集在膝蓋骨。由於骨骼深處,藥力難以到達,有經驗的醫生會使用艾火或麝香火進行針灸;若沒有經驗豐富的醫生,可以按照膝蓋上方的穴位進行艾灸;待瘀血和膿液排出後,再用補藥調理,這樣才能康復。僅靠藥力,效果往往不佳。

【蠲痹湯】 蠲痹湯是用來治療風、寒、濕三種邪氣結合而成的痹症。 成分包括:羌活(上半身疼痛)、獨活(下半身疼痛)、桂心、秦艽、當歸、川芎、炙甘草、桑枝、海風藤、乳香、木香。用水煎煮後服用。風氣較重的患者可以增加秦艽和防風;寒氣較重的患者可以加入附子;濕氣較重的患者可以加入防己、萆薢、薏仁;上半身疼痛的患者可以去掉獨活,加入荊芥;下半身疼痛的患者可以加入牛膝;如果同時有濕熱的症狀,例如舌頭乾燥、喜歡喝冷水、口渴、尿色紅、腫脹部位感覺灼熱,這表示寒邪久駐已轉化為熱邪,需要去掉肉桂,加入黃柏。

風氣較重的患者可以加入虎骨,下半身疼痛的患者應去掉羌活。

【虎骨膏丸】 虎骨膏丸適用於鶴膝風和各種癱瘓症狀。 成分包括:虎骨、大熟地、當歸、牛膝、山藥、茯苓、杜仲、枸杞、續斷、桑寄生、熟附子、厚肉桂、丹皮、澤瀉、人參(若經濟條件有限,可以用黃耆代替)。將虎骨研磨成粉,與其他藥材混合製成丸劑,每日清晨用開水送服三錢。若沒有完整的虎骨,可以加入一對虎脛骨。這個配方主要是為了追風和血,並非強調溫補,可以去掉大熟地和熟附子,加入松節、蘇木、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