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雜症要義》~ 肩背臂膊痛

回本書目錄

肩背臂膊痛

1. 肩背臂膊痛

「肩臂痛,古方主以茯苓丸,謂痰飲為患也,而亦有不盡然者。凡背痛多屬於風;胸痛多屬於氣;氣滯則痰凝,臟腑之病也,背為諸腧之所伏。凡風邪襲人,必從腧入,經絡之病也。間有胸痛連背者,氣閉其經也。亦有背痛連胸者,風鼓其氣也,治胸痛者理痰氣,治背癰者祛風邪。

此一定之理。理痰氣。宜用木香調氣散,並前丸:祛風邪。宜用秦艽天麻湯;挾寒者,加附桂;挾虛者,以補中益氣加秦艽天麻主之。如或風邪痰氣,互相鼓煽,痰飲隨風,走入經絡,而肩背腫湧,則煎丸二方,須酌量合用,治無不效矣。」

肩臂疼痛,本書主以風、痰二義,後列二方以化痰驅風為主,皆初入手時氣血尚盛時之治法也。《臨症指南》此門列十餘方,專以營衛為主,用桂枝、黃耆為君;蓋桂枝行營氣,生黃耆補衛氣也。營衛流通,諸痛自止;初起先遵此書,三五劑後,當遵《監症指南》。

茯苓丸

茯苓,半夏(薑汁炒,各二兩),風化硝,枳殼(麵炒,各五錢),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淡薑湯下。

此方宜去風化硝,加白朮、膽南星。

秦艽無麻湯

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桑枝(酒炒,二錢)

水煎服。挾寒,加附子、桂枝。

此方應去羌活,加桂枝、生黃耆。

肺脈起於手大指,為手六經之宗,凡肩臂痛以肺為主明矣。有困胃虛不能束筋者,有因肝虛血不能榮筋者,隨症佐治;胃虛加白朮、薏仁、飴糖,肝虛加天麻、羚羊角,如寒酌加桂、萸,更有兼虛者,當詳考《景岳全書》。

白話文:

【肩背手臂疼痛】

在古代醫學中,對於肩臂疼痛的處理,主要使用茯苓丸,認為是痰飲所導致的問題,然而實際上,情況未必總是如此。背痛通常是由風邪引起;胸痛多由氣滯所致;當氣滯存在,痰便會凝聚,這是臟腑的疾病。背部是各個腧穴的所在位置。當風邪侵襲人體,必定通過腧穴進入,這屬於經絡層面的疾病。偶爾會出現胸痛連及背部的情況,這是因為氣閉塞了經絡。同樣地,也有背痛牽涉到胸部的情況,這是風邪激動了氣。治療胸痛,應調理痰和氣;治療背痛,則需祛除風邪。

這是一個確定的理論。調理痰和氣,宜使用木香調氣散,以及茯苓丸;祛除風邪,宜使用秦艽天麻湯;若夾雜寒邪,可加入附子和肉桂;若是體虛,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秦艽和天麻。如果風邪與痰氣相互煽動,痰飲隨風邪走進經絡,導致肩背腫脹,則需將上述兩方酌情結合使用,治療效果一定會很顯著。

對於肩臂疼痛,本書以風邪和痰飲兩種解釋為主,後續列出的兩個藥方也是以化痰和驅風為主,這都是在剛開始疼痛時,氣血還旺盛的治療方法。《臨症指南》這部分列出了十多個藥方,專注於調節營衛,以桂枝和黃耆為主要成分;因為桂枝能促進營氣運行,生黃耆能補充衛氣。營衛運行順暢,各種疼痛自然會消失。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遵循本書的藥方,服用三五劑後,再依照《監症指南》來調整治療方案。

茯苓丸

藥方成分包括茯苓,半夏(薑汁炒,各二兩),風化硝,枳殼(麵炒,各五錢),薑汁糊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淡薑湯送服。

此方應去掉風化硝,加入白朮、膽南星。

秦艽無麻湯

藥方成分包括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桑枝(酒炒,二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若夾雜寒邪,可加入附子、桂枝。

此方應去掉羌活,加入桂枝、生黃耆。

肺脈起於手大拇指,是手部六條經脈的根本,由此可見,對於肩臂疼痛,肺部的影響是很明顯的。有時候,疼痛是因為胃虛無法束縛肌肉,或是肝虛導致血液無法滋養肌肉,應根據具體情況輔助治療;胃虛可加入白朮、薏仁、飴糖,肝虛可加入天麻、羚羊角,如遇寒邪,酌情加入桂、萸。對於同時存在虛弱的情況,應詳細參考《景嶽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