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雜症要義》~ 腹痛
腹痛
1. 腹痛
「腹中痛,其寒熱、侖積、氣血蟲盅。辦法亦與心痛相符。惟有肝未乘脾、攪腸沙,腹內痛。茲三症有不同耳。經云:諸痛皆屬於肝。肝木乘脾,則腹痛,仲景以芍藥甘草湯主之。甘草味甘,甘者己也。芍藥味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則肝木平,而腹痛止矣。傷寒症中,有由少陽傳入太陰而腹痛者,柴胡湯加芍藥。
有因誤下傳入太陰而腹痛者,桂枝湯加芍藥,即同此意。尋常腹痛,全在寒熱食積,分別詳明為主。凡腹病乍作乍止,脈洪有力熱也,以芍藥甘草湯加黃連清之。若噯腐吞酸,飽悶膨脹,腹中一條槓起者,是食積也,保和丸消之。消之而痛不止,便閉不行,腹癰拒按者,三黃枳朮丸下之。
設或下後仍痛,以手按其腹,若更痛者,積未盡也,仍用平藥再消之。若按之痛止者,積已去而中氣虛疼,五味異功散樸之。若消導攻下之後,漸變寒中,遂至惡冷喜熱,須易溫中之劑,此火痛兼食之治法也。若腹癰綿綿不減,脈遲無力者,寒也,香砂理中湯溫之。若兼飽悶脹痛,是有食積,不便驟補,香砂二陳湯加薑桂楂芽厚朴,溫百消之。
消之而痛不止。大便反閉,名曰陰結,以木香丸熱藥下之。下後,仍以溫劑和之,此寒痛兼食之治法也。若因聲氣壅塞,走注疼痛,木香調氣散散之。若因瘀血積聚,呆痛不移,澤蘭湯行之。蟲齧而痛,唇有斑點,飢時更甚,化蟲丸消之。傷暑霍亂,四味香薷飲解之。更有乾霍亂症,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變在須臾,俗名攪腸沙是也。
更有遍體紫黑者,名曰烏沙脹,急用燒鹽,和陰陽水吐之,或用四陳湯服之,外用武候平安散。點左右大眼角,其人即蘇。其腹內癰一症。當臍腫痛,轉側作水聲,小便如淋,千金牡丹皮散化之。古方治腹痛症,多以寒者為虛,熱者為實,未盡然也。蓋寒症亦有實痛者,熱症亦有虛痛者。
如寒痛兼食則為實矣。挾熱久痢則為虛矣。凡看症之法,寒熱虛實,互相辨明,斯無誤也。」
此篇專指臍之上及繞臍而言,足太陰脾經之病,無積聚者,只調本臟氣血,有積食積血者,須兼胃治,篇中論治極詳,後列各方,皆先輩閱歷之言,與《臨症指甫》大意皆合。其傷暑、霍亂、攪腸沙及烏沙脹等病,已列專門,未詳者皆載《臨症指南》暑症篇,可合參之。
更有天非炎熱,而為穢濁阻氣者,與受暑相等,總以藿香、厚朴為君,其痛由左起者,肝木犯脾,隨症皆佐青皮、香附;痛在正中者,宗筋病也,佐薏仁、木瓜;痛偏於右者,肺氣並阻也,佐桑皮、白蔻仁、杏仁;痛而小便閉者,佐川椒、澤瀉;大便閉者,後方自有通法,不必復贅。
三黃枳朮丸,消熱食、除積滯、腹痛拒按、便閉溺赤、名曰陽結。宜用本方。若冷食所傷。宜用木香丸。若冷熱互傷。須酌其所食冷熱之多寡而並用之。此東垣之法也。
黃芩(一兩),黃連(五錢),大黃(七錢五分),神麯,白朮,枳實,陳皮(各五錢)
荷葉一枚,煎水疊為丸,量虛突用。
腹痛症雖有實熱,只在腸胃,斷無心、腎、脾、肺皆火之理,大黃加山楂下之,已為雜症中之猛藥矣,豈可兼用芩、連,損陽敗胃耶?況甘肅地氣較寒,此方萬勿輕用!
木香丸
治寒積冷食、腹痛拒按、或大便閉結,謂之冷閉,名曰陰結。本方攻之。
木香,丁香(一錢五分),乾薑(三錢),麥芽(炒,五錢),陳皮(三錢),巴豆(支殼炒黑,三十粒)
神麯煮糊為丸,每服十丸、或二十丸、開水下、痛甚者倍之、所食之物、應隨利出、如利不止、以冷粥飲之、即止。
古方中用巴豆多佐丁香,或有相需之理,已恐以火濟火,腸胃腐爛,豈可再加乾薑?此方更不可輕用!
四陳湯
除皮(去白),除香圓(去穰),陳枳殼(去穰麵炒),陳茶葉
等分為末,每服三錢,開水點服。
此藥以藿香煎湯,冷涼和服,其效如神。
白話文:
[腹部疼痛]
「腹部疼痛,可能是因寒熱、腸胃積滯、氣血失調或是寄生蟲所致。處理方式類似心痛的情況。然而,還存在肝氣未侵脾、腸道沙石攪擾導致的腹部疼痛。這三種情況各有特徵。經典醫書上寫到:各種疼痛都歸屬於肝。當肝氣侵犯脾臟,就會引起腹痛,張仲景使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甘草味道甘甜,代表土性。芍藥味道酸,象徵木性。木與土結合,使肝氣平穩,腹痛也就停止了。在傷寒病中,有從少陽傳入太陰導致腹痛的情況,可用柴胡湯加芍藥。
因錯誤治療導致進入太陰而腹痛的情況,則用桂枝湯加芍藥,意圖相似。一般的腹痛,主要是因寒熱、食物積滯所致,應詳細區別。腹部疼痛突然發生又突然停止,脈搏洪大有力,是熱性疼痛,可用芍藥甘草湯加黃連來清熱。如果感到噁心、吞酸、飽脹,腹部有一條硬塊,是食物積滯,可用保和丸來消除。若消除後疼痛仍然持續,排便困難,腹部有腫塊且按壓會疼痛,可用三黃枳朮丸來治療。
如果治療後仍然疼痛,用手按壓腹部,如果更疼,表示積滯未完全清除,再次使用平和的藥物來消除。如果按壓後疼痛消失,表示積滯已經去除但中氣虛弱,可用五味異功散來滋補。如果消化、攻下的治療後,逐漸出現寒症,開始畏寒喜熱,需改用溫中藥物,這是火痛兼食物積滯的治療方法。若腹部腫痛持續不減,脈搏遲緩無力,是寒症,可用香砂理中湯來溫暖。若同時伴有飽脹、脹痛,表示有食物積滯,不能立即補養,可用香砂二陳湯加薑、桂、楂、芽、厚朴,溫和地消除。
消除後疼痛仍然持續,大便反而閉塞,稱為陰結,可用木香丸熱藥來治療。治療後,再用溫和的藥物來調和,這是寒痛兼食物積滯的治療方法。若因氣道堵塞導致疼痛,可用木香調氣散來疏散。若因瘀血積聚,疼痛固定不移,可用澤蘭湯來促進血液循環。若因寄生蟲咬噬導致疼痛,嘴脣上有斑點,飢餓時更嚴重,可用化蟲丸來消除。傷暑引起的霍亂,可用四味香薷飲來解毒。還有一種乾霍亂症,想吐卻吐不出,想拉卻拉不出,病情迅速變化,俗稱攪腸沙。
還有全身呈現紫黑色的情況,稱為烏沙脹,急需用燒鹽,和陰陽水催吐,或用四陳湯服用,外部使用武侯平安散。在左右大眼角點上,患者就會甦醒。對於腹部腫痛的病症,當肚臍周圍腫痛,轉動身體會聽到水聲,小便像滴答,千金牡丹皮散可以治療。古代的醫方治療腹痛,多認為寒症為虛,熱症為實,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寒症也有實證疼痛,熱症也有虛證疼痛。
例如,寒痛伴隨食物積滯就是實證。長期熱性痢疾就是虛證。診斷疾病的方法,要區分寒熱虛實,這樣纔不會誤診。
本文專門針對肚臍上方和肚臍周圍的疼痛,這是足太陰脾經的問題。沒有腸胃積滯,只需調整臟腑的氣血。若有食物積滯或血瘀,需同時治療胃部。文中詳細討論了治療方法,後面列出的各種藥方,都是前輩的經驗之談,與《臨症指南》大致相同。對於傷暑、霍亂、攪腸沙和烏沙脹等病症,已經有專門的討論,未詳述的部分都在《臨症指南》暑症篇中,可以參考。
此外,即使天氣不炎熱,也可能因污濁空氣阻礙呼吸導致疼痛,這種情況與中暑相似,總是以藿香和厚朴為主要成分。若疼痛從左邊開始,是肝氣侵犯脾臟,根據症狀加入青皮和香附;若疼痛在腹部中央,是宗筋病,加入薏仁和木瓜;若疼痛偏向右側,是肺氣受阻,加入桑皮、白蔻仁和杏仁;若疼痛且小便不通,加入川椒和澤瀉;若大便不通,後面的藥方自有疏通方法,這裡不再贅述。
三黃枳朮丸,消除熱食、去除積滯、腹部疼痛、排便困難、尿色深紅、稱為陽結。適用於這種情況。若是冷食所導致,應用木香丸。若是冷熱交錯所導致,需根據所吃冷熱食物的比例來使用。這是東垣的治療原則。
黃芩(一兩),黃連(五錢),大黃(七錢五分),神麯,白朮,枳實,陳皮(各五錢)
荷葉一片,煎水製成丸,根據病情輕重使用。
即使腹部疼痛有實熱,也只是在腸胃部位,不可能心、腎、脾、肺都有火。使用大黃加山楂來治療,已經是雜症中的強烈藥物,怎麼能再加入黃芩和黃連,損傷陽氣和胃呢?況且甘肅地區氣候較冷,這個藥方千萬不要輕易使用!
木香丸
治療寒積、冷食、腹部疼痛、大便閉塞,稱為冷閉,名為陰結。此方可用於攻擊這種情況。
木香,丁香(一錢五分),乾薑(三錢),麥芽(炒,五錢),陳皮(三錢),巴豆(去殼炒黑,三十粒)
神麯煮成糊狀製成丸,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開水送服,疼痛嚴重時加倍服用,所吃的食物應該隨著排泄物排出,如果排泄不止,可以用冷粥飲止住。
古方中使用巴豆通常會搭配丁香,可能有相輔相成的道理,但已經擔心火上加油,導致腸胃腐爛,怎麼能再加入乾薑?這個藥方更不能輕易使用!
四陳湯
除皮(去白),除香圓(去瓤),陳枳殼(去瓤麵炒),陳茶葉
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開水沖泡服用。
這個藥方,用藿香煎湯,冷涼後服用,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