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雜症要義》~ 胃脘痛

回本書目錄

胃脘痛

1. 胃脘痛

「胃脘病,治法與心痛相仿。但停食一症,其脹痛連胸者,吐之。脹痛連腹者,下之。其食積之輕者,則用神朮散消之。又有胃脘膿症嘔而吐濃血者,不得妄治。韋云:嘔家有膿不須治。嘔膿儘自愈。」

按《臨症指南》此篇以肝犯胃痛多,其外則陽虛,血瘀二症。肝犯胃者口必酸或苦,主以延胡索、半夏、川楝子;陽虛者必嘔,主以參、附、白朮、大棗;血瘀者大便必黑,主以歸鬚、桃仁;此症屬熱者少,忌芩、連、知、柏,氣壅者多,亦忌黃耆。

白話文:

胃脘病的治療

胃脘病的治療方法與心痛類似。但若有停食的症狀,表現為脹痛連及胸部者,應當催吐。脹痛連及腹部者,應當瀉下。若食積較輕,則可用神朮散來消食。

若出現胃脘膿症,伴隨嘔吐濃血的症状,不可輕易治療。正如韋氏所言:嘔吐者有膿不必治療,嘔吐膿血會自行痊癒。

胃脘病的辨證論治

根據《臨症指南》,胃脘病以肝犯胃痛居多,其次為陽虛、血瘀。

  • 肝犯胃者: 口味酸苦,主用延胡索、半夏、川楝子。
  • 陽虛者: 容易嘔吐,主用人參、附子、白朮、大棗。
  • 血瘀者: 大便顏色發黑,主用當歸尾、桃仁。

此病症屬熱者較少,因此忌用黃芩、黃連、知母、側柏。而氣壅者較多,亦忌用黃耆。

胃脘痛,除食積之外,皆氣裹寒、寒聚血凝也。汪訒庵主以良薑、香附、後人加以薏米、桃仁,一和宗筋,一化瘀血也。其疼勢橫布者佐枳殼,其疼勢直下者佐木香,無不速效。但良薑有毒,總須米湯浸透蒸熟再用。

白話文:

胃痛,除了食物積滯之外,大多數都是因為氣體裹挾寒氣、寒氣凝結血瘀所致。汪訒庵先生以良薑、香附治療,後人又加入薏米、桃仁,前者和解筋脈,後者化解瘀血。如果疼痛橫向擴散,就輔以枳殼;如果疼痛直線向下,就輔以木香,都能迅速見效。但良薑有毒,必須用米湯浸泡透徹,再蒸熟後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