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二 面部門 (7)
卷二十二 面部門 (7)
1. 卷二十二 面部門
入礬粉僧三味拌勻,候凝,看瘡口大小做薄餅,簪穿小孔十數貼瘡,日易之,鹽、
茶湯洗淨再貼。此方兼治年久諸般爛瘡。
追毒萬應針頭丸 〔太陽〕 麝香二錢 血竭 蟾酥 輕粉 硇砂各三錢 全蠍蜈
蚣各一對全用 片腦一錢 煉蜜丸,黍米大。瘡頭用針挑破,微有血出,
以藥一粒放進眼上,用綿紙說B之,周圍以津唾粘定,不一日愈。
此方兼治一切腦背惡瘡欲死,一粒可愈。
漏蘆湯 〔鼻疽〕 朴硝 大黃各一錢 黃芩 漏蘆 炙草 麻黃去節 枳實麩炒
白芍藥 白斂 升麻各五分 水煎。
此方專治一切疔腫瘡毒,初覺一二日,如傷寒頭痛,煩渴急,惡寒壯熱,肢體疼痛,
恍惚悶亂,坐臥不寧,大便秘澀,小便黃赤者,宜服此。
奪命丹〔又〕蟾酥 輕粉各五分朱砂三錢 寒水石 活B礬 銅綠 乳香 沒藥 麝
香各一錢 蝸牛三十一個,另研,和藥末為丸,綠豆大,如乾,加好酒,每一丸,
用生蔥白三四根嚼爛,吐手心包藥,熱酒連蔥送下,約行六七裡,汗出為效,
重者再服一二丸。此方專主諸般大腫毒。此與前蟾酥丸,皆少陰經藥,皆為劫劑,
用者當審陰陽輕重之分而擇取之。若些小症候,勿用也。
黃連安神丸〔清心〕
六味地黃丸〔滋腎〕地黃 山藥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白芷胃風湯〔痄腮〕白芷 升麻各二錢半 葛根七分 蒼朮八分 當歸錢半炙草一
錢 柴胡 草豆蔻 黃柏 藁本 羌活各四分 蔓荊子 薑蠶炒去絲各三分 麻黃去
節六分
此方專治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目瞤動。
犀角升麻湯〔又〕犀角錢半 升麻 防風 羌活 白附子 川芎 白芷 黃芩各五
分 甘草二分 水煎,漱服。
此方專治胃經風毒,血氣凝滯,內熱口乾,鼻額口唇頰車發際連牙腫痛。
黃芪內托散〔老弱〕黃芪 當歸川芎 厚朴 桔梗 防風 甘草 人參 白芍各五分
肉桂三分 為末,溫酒服。
祛風白芷散〔風癬〕白芷三錢黃連 黃柏 黃丹各二錢 茯苓錢半 輕粉一錢 為
末,香油調搽。一方加兒茶二錢,麝香二分。
月蝕瘡散〔月蝕瘡〕炒胡粉 活B礬 黃連 黃丹 輕粉各二錢 胭脂燒存性一錢
麝香一字 共為末,以鹽湯洗淨乾摻,或油調敷。
偷針眼方〔針眼〕南星、地黃各三錢,研成膏,貼太陽兩旁,其腫自消。
羊須散〔羊須瘡〕羖羊須 荊芥乾棗去核各二錢 上燒炒存性,入膩粉五分,同研,
先洗淨,香油調塗。藥 油〔黃水瘡〕松香 活B礬槐樹皮 共為末,紙卷為筒,
藏藥在內,蘸油燃火,有油滴下,收之,人輕粉少部B搽。
玉紅膏〔又〕香椒即川椒一兩另研末篩細 松香八兩用好醋加蔥頭打碎或取汁同煮
黃丹三兩 活B礬二兩半 輕粉七錢五分 共為末,先以豬肉湯洗淨,菜油調塗。
白話文:
面部疾病治療方法
明礬粉餅:將明礬粉、輕粉、僧衣灰三種藥材混合均勻,等其凝固後,根據瘡口大小製作成薄餅狀,用針在薄餅上刺出十幾個小孔,貼在瘡口上,每天更換。換藥前用鹽水或茶水清洗瘡口,再貼上新藥。此方也適用於治療多年不癒的各種爛瘡。
追毒萬應針頭丸:此藥針對太陽穴部位的瘡腫。將麝香二錢、血竭、蟾酥、輕粉、硇砂各三錢,全蠍、蜈蚣各一對(全部使用),片腦一錢,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黍米。使用時,先用針將瘡頭挑破,讓少量血液流出,然後將一粒藥丸放在瘡眼上,用棉紙覆蓋,周圍用口水固定。很快就能痊癒。此方也適用於治療各種腦後、背部的惡瘡,即使病情危急,一粒藥丸也能治好。
漏蘆湯:此方針對鼻疽(鼻腔及周圍的瘡瘍)。藥材包括:朴硝、大黃各一錢,黃芩、漏蘆、炙甘草、去節麻黃、枳實(麩炒)、白芍藥、白蘞、升麻各五分,加水煎服。此方專治各種疔瘡腫毒。初期症狀如傷寒般頭痛、煩渴、怕冷發熱、四肢疼痛、精神恍惚、坐立不安、大便乾硬、小便黃赤等,都適合服用此藥。
奪命丹:此方又名“蟾酥丸”。藥材包括:蟾酥、輕粉各五分,朱砂三錢,寒水石、活性明礬、銅綠、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以及蝸牛三十一個(另行研磨)。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與蝸牛粉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綠豆。若藥丸乾燥,可加入少量好酒。每次服用一丸,搭配三四根嚼爛的生蔥白,用手掌包住藥丸,用熱酒送服。藥效發揮時,應當有出汗的現象。病情嚴重者可再服一兩丸。此方專治各種大腫毒。此方與之前的蟾酥丸都屬於治療少陰經疾病的藥物,屬於攻邪之劑,使用時應仔細區分陰陽虛實的輕重程度,謹慎選擇。如果僅僅是輕微的症狀,不應使用此藥。
黃連安神丸:用於清心火。
六味地黃丸:用於滋補腎陰。藥材包括:地黃、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
白芷胃風湯:此方針對痄腮(腮腺炎)。藥材包括:白芷、升麻各二錢半,葛根七分,蒼朮八分,當歸一錢半,炙甘草一錢,柴胡、草豆蔻、黃柏、藁本、羌活各四分,蔓荊子、炒僵蠶(去絲)各三分,去節麻黃六分。此方專治氣虛風熱引起的臉部麻木、牙關緊閉、眼皮跳動等症狀。
犀角升麻湯:此方又名“犀角湯”。藥材包括:犀角一錢半,升麻、防風、羌活、白附子、川芎、白芷、黃芩各五分,甘草二分,加水煎服,漱口後吞下。此方專治胃經風毒引起的血氣凝滯、內熱口乾、鼻額、口唇、臉頰、髮際、牙齦等部位的腫痛。
黃芪內托散:此方適用於年老體弱者。藥材包括:黃芪、當歸、川芎、厚朴、桔梗、防風、甘草、人參、白芍各五分,肉桂三分,研磨成粉末,用溫酒送服。
祛風白芷散:此方針對風癬(皮膚癬)。藥材包括:白芷三錢,黃連、黃柏、黃丹各二錢,茯苓一錢半,輕粉一錢,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另一種配方在此基礎上加入兒茶二錢,麝香二分。
月蝕瘡散:此方針對月蝕瘡(潰瘍性瘡瘍)。藥材包括:炒胡粉、活性明礬、黃連、黃丹、輕粉各二錢,胭脂(燒至保留藥性)一錢,麝香少量,研磨成粉末,用鹽水洗淨患處後,直接灑上藥粉,或用香油調和後塗敷。
偷針眼方:此方針對針眼(麥粒腫)。將南星、地黃各三錢,研磨成膏狀,貼在太陽穴兩側,腫脹即可消退。
羊須散:此方針對羊須瘡(鬍鬚部位的瘡)。將羖羊鬍鬚、荊芥、去核乾棗各二錢,燒至保留藥性,加入膩粉五分,一同研磨。先清洗患處,然後用香油調和後塗抹。
藥油:此方針對黃水瘡(膿皰瘡)。藥材包括:松香、活性明礬、槐樹皮,研磨成粉末,用紙捲成筒狀,將藥粉裝入筒內,然後浸上油點燃,收集滴下的油,加入少量輕粉塗抹。
玉紅膏:此方又名“川椒膏”。藥材包括:香椒(即川椒)一兩(另研磨成細粉),松香八兩(用好醋加入搗碎的蔥頭或蔥汁一同煮製),黃丹三兩,活性明礬二兩半,輕粉七錢五分,一同研磨成粉。使用時,先用豬肉湯清洗患處,再用菜油調和藥膏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