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一 臟腑門 (17)
卷一 臟腑門 (17)
1. 卷一 臟腑門
黃連膏,,〔工喘難坐臥〕,川連四兩,金銀各一錠,水九碗,煎二碗,
再用水六碗,煎一碗,再用水二碗,煎半碗,共成膏,入人乳一碗、童便一碗、
薑韭拍田螺汁各一碗,薄蜜收,貯瓷器中,漸漸服。
逍遙散,,〔火鬱〕,當歸 茯苓 白朮 白芍 柴胡 甘草
桂苓甘術湯,,〔水氣〕,茯苓四錢,桂枝 白朮各三錢 甘草二錢
金匱腎氣丸,,〔又〕,地黃 萸肉,山藥 丹皮 澤瀉 茯苓 附子 肉桂 牛
膝 車前子
三拗湯,,〔風寒〕,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尖 甘草不炙等分 加薑取汗。
六君子湯,,〔勞碌〕,人參 茯苓,白朮 甘草 半夏 陳皮
五味子湯,,〔胃虛〕,五味子 人參,杏仁 麥冬 陳皮 白朮 加薑、棗。
資生丸,,〔食喘〕,人參 白朮 茯苓 橘紅 山查 神麯 川連 白蔻仁 澤
瀉 桔梗 廣藿香 白扁豆子 建蓮肉 薏苡仁 山藥 芡實 麥芽
定喘湯,,〔痰喘〕,紫菀 五味子,橘紅 炙甘草 蘇子 桑皮 蘇葉 杏仁,
半夏 枳殼 加生薑。甚者加葶藶子、厚朴、陳皮、前胡。
神仙住喘湯,,〔痰甚〕,黑丑頭末一錢 明礬三分 皂角四分 木香三分 人參
一分 共為末,用萊菔汁調下十服,無不愈著。
桔梗二陳湯,,〔火喘〕,茯苓 陳皮,半夏 甘草 桔梗 枳殼 黑山梔 黃岑
,黃連
清暑益氣湯,,〔暑喘〕,人參 黃耆,蒼朮,白朮,升麻,陳皮,神麯 澤瀉
當歸,青皮,麥冬,葛根 甘草 五味子,,滲濕湯,,〔濕喘〕,蒼朮 白朮
甘草,乾薑,茯苓,橘紅 丁香 加薑、棗。
四物湯,,〔陰虛〕,川芍 當歸,白芍,地黃
桔梗湯,,〔肺癰〕,桔梗,貝母,當歸 瓜蔞仁,枳殼,苡仁,桑皮,黃耆,漢
防己 甘草節,杏仁,乾百合
紫菀散,,〔肺萎〕,紫菀,知母,貝母,人參 桔梗,甘草,茯苓,阿膠,五味
子
越婢加半夏湯〔肺脹〕,麻黃 石膏 生薑 甘草 半夏 大棗 先煮麻黃去沫,
再入諸藥合煎。
小青龍湯,,〔水氣〕,麻黃 桂枝,白芍,細辛 甘草 乾薑 半夏 五味子
補中益氣湯,,〔藥後喘〕,人參 黃耆 歸身 白朮 甘草 陳皮 升麻 柴胡
生脈散,,〔似火非火〕,人參 麥冬,五味子
平胃散,,〔小兒〕,蒼朮 厚朴 陳皮 甘草 加薑、棗。
嵩崖脾腎丸,,〔老人〕,熟地,山萸,山藥 補骨脂 益智仁 砂仁 丹皮 茯
苓,澤瀉 桂 附子 車前子 牛膝 蜜丸。
瓊玉膏,〔乾咳〕,生地十六斤搗絞取汁 人參末一斤半 茯苓末三斤 自蜜煉去
渣十斤 上和勻,入磁缸內,以油紙五重,厚布一重,緊封缸口,置銅鍋內水中,
懸胎令缸口出水上,以桑柴火煮三晝夜,鍋內水減,用暖水添之。日滿取出,
白話文:
卷一 臟腑門
黃連膏,用於治療呼吸困難、喘促,無法坐臥的情況。 配方:川黃連四兩、金銀花各一錠,加水九碗,先煎成二碗。 再加水六碗,煎成一碗。 再加水二碗,煎成半碗。 將三次煎出的藥液合併,製成膏狀。 加入人乳一碗、童子小便一碗、薑汁、韭菜汁、拍碎的田螺汁各一碗,用少許蜂蜜收膏,儲存在瓷器中,慢慢服用。
逍遙散,用於治療因肝氣鬱結引起的火氣。 配方:當歸、茯苓、白朮、白芍、柴胡、甘草。
桂苓甘術湯,用於治療水氣停滯。 配方:茯苓四錢、桂枝、白朮各三錢、甘草二錢。
金匱腎氣丸,用於治療腎虛。 配方:地黃、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
三拗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配方: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尖)、甘草(不炙)等量,加入生薑煎煮取汗。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因勞累引起的身體虛弱。 配方: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
五味子湯,用於治療胃虛。 配方:五味子、人參、杏仁、麥冬、陳皮、白朮,加入生薑、紅棗。
資生丸,用於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喘促。 配方:人參、白朮、茯苓、橘紅、山楂、神曲、川黃連、白豆蔻仁、澤瀉、桔梗、廣藿香、白扁豆子、建蓮肉、薏苡仁、山藥、芡實、麥芽。
定喘湯,用於治療因痰引起的喘促。 配方:紫菀、五味子、橘紅、炙甘草、蘇子、桑白皮、蘇葉、杏仁、半夏、枳殼,加入生薑。症狀嚴重者,可加葶藶子、厚朴、陳皮、前胡。
神仙住喘湯,用於治療痰液過多的喘促。 配方:黑牽牛子末一錢、明礬三分、皂角四分、木香三分、人參一分,研成末,用蘿蔔汁調和服用十次,效果顯著。
桔梗二陳湯,用於治療因火氣引起的喘促。 配方:茯苓、陳皮、半夏、甘草、桔梗、枳殼、黑山梔、黃芩、黃連。
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因暑氣引起的喘促。 配方:人參、黃耆、蒼朮、白朮、升麻、陳皮、神曲、澤瀉、當歸、青皮、麥冬、葛根、甘草、五味子。
滲濕湯,用於治療因濕氣引起的喘促。 配方:蒼朮、白朮、甘草、乾薑、茯苓、橘紅、丁香,加入生薑、紅棗。
四物湯,用於治療陰虛。 配方: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桔梗湯,用於治療肺癰。 配方:桔梗、貝母、當歸、瓜蔞仁、枳殼、薏苡仁、桑白皮、黃耆、漢防己、甘草節、杏仁、乾百合。
紫菀散,用於治療肺萎。 配方:紫菀、知母、貝母、人參、桔梗、甘草、茯苓、阿膠、五味子。
越婢加半夏湯,用於治療肺脹。 配方:麻黃、石膏、生薑、甘草、半夏、大棗。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小青龍湯,用於治療水氣。 配方:麻黃、桂枝、白芍、細辛、甘草、乾薑、半夏、五味子。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服藥後出現的喘促。 配方:人參、黃耆、當歸身、白朮、甘草、陳皮、升麻、柴胡。
生脈散,用於治療類似火氣但又不是火氣的情況。 配方:人參、麥冬、五味子。
平胃散,用於治療小兒疾病。 配方: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加入生薑、紅棗。
嵩崖脾腎丸,用於治療老年人疾病。 配方:熟地、山茱萸、山藥、補骨脂、益智仁、砂仁、丹皮、茯苓、澤瀉、桂、附子、車前子、牛膝,煉蜜成丸。
瓊玉膏,用於治療乾咳。 配方:取生地十六斤搗爛榨汁,加入人參末一斤半、茯苓末三斤、蜂蜜煉去雜質十斤,混合均勻,放入瓷缸中。用油紙五層、厚布一層,將缸口密封緊,放入盛水的銅鍋中,用懸胎法使缸口高出水面,以桑柴火煮三晝夜。鍋內水減少時,用溫水添加。時間到了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