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二,六淫 (2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六淫 (20)

1. 卷十二,六淫

此方既治風熱,又兼理痰,凡風、熱、痰,無不治也。

,,涼膈散,〔因火〕,連翹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薄荷,黃芩,梔子各五分,

竹葉七片,蜜少部,煎至半入硝。

,,清氣宣風散,〔又〕,當歸,白朮白芍各一錢,川芎,羌活,半夏,生地,薑蠶各八

分,蟬退,赤苓各六分,防風,甘菊枳殼,陳皮,荊芥,升麻,黃連,山梔各五分,甘

草生三分,薑三,棗二

,,此方兼治風熱。

,,香茹飲,〔因暑〕香茹,厚朴,扁豆子,甘草

,,沈氏中暑湯,,〔又〕,川連六發吳萸五粒泡水一二匙拌,知母一錢乾薑一分泡水一

二匙拌,遠志一錢,石菖蒲汁四五匙拌川貝母二錢熟艾半分泡水一二匙拌,枳實磨

汁八分,羚羊角一錢,瓜蔞仁三錢,麥冬二錢,西瓜翠衣五錢,此金鰲自製方也。

,,此方專治暑邪直中心肝二經,不頭疼,不發熱,時躁煩,舌短,手足牽搐者。

,,附子麻黃湯,〔因寒〕,麻黃,白朮人參,附子,乾薑,甘草

,,附子湯,,〔又〕,生附子,白芍,肉桂,人參,甘草,茯苓各一錢,白朮錢半薑七

,,滲濕湯,〔因濕〕,蒼朮,白朮,茯苓,陳皮,豬苓,澤瀉,香附,川芎,砂仁厚朴

,甘草,燈心,生薑

,,行濕流氣散,〔又〕苡仁二兩,茯苓兩半,蒼朮,羌活,防風,川烏各一兩,每末二

錢,酒或蔥白湯調下。

,,此方兼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手足煩

,軟。

,,萬金湯,〔因虛〕,川斷,杜仲,防風,茯苓,牛膝,細辛,人參,肉桂,甘草當歸

各八分,川芎,獨活,熟地,秦艽各四分

,,此方專能治風補虛,及手足風,累驗。若手指無力,不半劑可愈。

,,本香調氣散,〔因氣〕,木香,丁香檀香,藿香,砂仁,蔻仁,甘草,加鹽少部

順氣勻風散,,〔又〕,,,白朮二錢,烏藥一錢半,人參,天麻各一錢,沉香,青

皮白芷,木瓜,紫蘇葉,甘草各五分,薑三片一方有枳殼一錢。一名勻氣散。

,,此方專治中風,氣虛不遂。

,,調氣平胃散,〔因惡〕,木香,檀香蔻仁,砂仁,烏藥,藿香,蒼朮,厚朴,陳皮,

甘草,加薑

,,桃奴丸,,〔又〕,桃奴七個另研,玳瑁鎊細末一兩,安息香去渣一兩,,上三味,

同入銀石器熬成膏,再用。朱砂、犀角各五錢,琥珀、雄黃各三錢,麝香、冰片、

牛黃各二錢,桃仁十四粒麩炒,共為末。安息香膏和丸,芡實大,陰乾,密器封固,

安放靜室,每一丸,人參湯下。

,,犀角散,,〔膽肝〕,,犀角,石膏,甘菊,川芎,天麻,人參,羌活,獨活,黃芪

白朮,黃芩,枳殼,當歸,防風,棗仁,白芷,甘草,羚羊角

,,此以下至獨活散五方,皆須察病人氣血之虛,加補氣血藥。

白話文:

卷十二,六淫

綜合治療方

這個藥方既能治療風熱,又能調理痰液,對於風、熱、痰引起的各種症狀,都有治療效果。

涼膈散(針對火熱)

連翹八克,大黃、芒硝、甘草各四克,薄荷、黃芩、梔子各二克,竹葉七片,少量蜂蜜。將藥材煎煮至湯液剩下一半時,再加入芒硝。

清氣宣風散(針對風熱)

當歸、白朮、白芍各四克,川芎、羌活、半夏、生地、殭蠶各三點二克,蟬蛻、赤茯苓各二點四克,防風、甘菊、枳殼、陳皮、荊芥、升麻、黃連、山梔各二克,生甘草一點二克,生薑三片,紅棗兩顆。這個藥方可以同時治療風熱的症狀。

香茹飲(針對暑邪)

香薷、厚朴、扁豆子、甘草。

沈氏中暑湯(針對暑邪)

黃連二十四克與吳茱萸二十粒,用一到兩匙開水沖泡拌勻,知母四克與乾薑零點四克,用一到兩匙開水沖泡拌勻,遠志四克,石菖蒲汁四到五匙拌勻,川貝母八克,熟艾少許用一到兩匙開水沖泡拌勻,枳實磨汁三點二克,羚羊角四克,瓜蔞仁十二克,麥門冬八克,西瓜翠衣二十克。這是金鰲先生自製的藥方。這個藥方專門治療暑邪直接侵犯心肝二經,症狀表現為不頭痛、不發熱,但時常煩躁,舌頭縮短,手腳抽搐。

附子麻黃湯(針對寒邪)

麻黃、白朮、人參、附子、乾薑、甘草。

附子湯(針對寒邪)

生附子、白芍、肉桂、人參、甘草、茯苓各四克,白朮六克,生薑七片。

滲濕湯(針對濕邪)

蒼朮、白朮、茯苓、陳皮、豬苓、澤瀉、香附、川芎、砂仁、厚朴、甘草、燈心草、生薑。

行濕流氣散(針對風寒濕痹)

薏苡仁八十克,茯苓一百克,蒼朮、羌活、防風、川烏各四十克。每次服用八克藥末,用酒或蔥白湯調服。這個藥方可以同時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痺症,表現為麻木、手腳煩躁和軟弱無力。

萬金湯(針對虛證)

川斷、杜仲、防風、茯苓、牛膝、細辛、人參、肉桂、甘草、當歸各三點二克,川芎、獨活、熟地、秦艽各一點六克。這個藥方專門用來治療風邪引起的虛弱症狀,以及手腳風痹,效果顯著。如果手指無力,服用一半劑量即可痊癒。

本香調氣散(針對氣滯)

木香、丁香、檀香、藿香、砂仁、蔻仁、甘草,加少量鹽。

順氣勻風散(針對氣虛中風)

白朮八克,烏藥六克,人參、天麻各四克,沉香、青皮、白芷、木瓜、紫蘇葉、甘草各二克,生薑三片。有時候方中會加入枳殼四克。也叫做勻氣散。這個藥方專門治療中風,因為氣虛導致的肢體活動障礙。

調氣平胃散(針對惡心嘔吐)

木香、檀香、蔻仁、砂仁、烏藥、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加生薑。

桃奴丸(針對急症)

桃奴七個另外搗爛,玳瑁磨成細末四十克,安息香去掉雜質四十克,以上三味藥材放入銀石器中熬成膏狀。再加入朱砂、犀角各二十克,琥珀、雄黃各十二克,麝香、冰片、牛黃各八克,桃仁十四粒麩皮炒過。一起研磨成粉末。用安息香膏和勻製成藥丸,大小如芡實,陰乾後密封保存於安靜的房間裡。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湯送服。

犀角散(針對膽肝問題)

犀角、石膏、甘菊、川芎、天麻、人參、羌活、獨活、黃芪、白朮、黃芩、枳殼、當歸、防風、酸棗仁、白芷、甘草、羚羊角。

注意事項:

從犀角散到獨活散這五個藥方,都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氣血虛實情況,適當加入補氣血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