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八 (18)
卷八 (18)
1. 卷八
澤瀉,神麯,乾薑,砂仁,蔻仁
,, 嵩崖脾腎丸,,〔老人〕,熟地,山藥 山萸,茯苓,丹皮,澤瀉,附子,肉桂,
牛膝,砂仁,車前,補骨脂,益智仁
,, 神仙延壽酒,,〔又〕,補骨脂,熟地 生地,天冬,麥冬,人參,川芎,當歸,
白芍,茯苓,木香,砂仁,菖蒲,遠志,柏子仁,煮酒三十斤。
,, 麥煎散,,〔童癆〕,赤苓,當歸,乾漆,鱉甲,常山,大黃,柴胡,白朮,生
地,石膏,甘草,小麥
,, 補血養陰丸,,〔女癆〕,生地,丹皮,麥冬,白芍,當歸,牛膝,杞子,青蒿
茯苓,鱉甲,川斷,五味子,益母膏為丸。咳加蜜炙枇杷葉。咳甚,加貝母、
沙參、百部。痰加橘紅。熱甚,加胡黃連、銀柴胡。食少泄瀉,去歸、地、杞、
鱉,加蓮肉、山藥、陳松花。
,,清離滋坎丸,,〔情癆〕,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當歸,白芍,知母,黃柏,
白朮,山藥,山萸,茯苓,丹皮,澤瀉,甘草吐血,加童便調陳墨。痰加竹瀝、
薑汁。汗加黃耆、棗仁。痰加貝母、瓜蔞仁。熱加地骨皮。嗽加五味。
怔忡加遠志、棗仁。遺精加龍骨、牡蠣。膈礙加陳皮。咽瘡加桔梗、元參。
痰喘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久陔加阿膠、五味、紫菀、麥冬。
,,滋陰清化丸,,〔痰熱〕,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當歸,鱉甲,阿膠,白芍,
茯苓,山藥,貝母,花粉,甘草,五味,蜜丸,含化。
,,人中白丸,,〔血熱〕,生地,當歸,阿膠,白朮,白芍,鱉甲,熟地,青蒿子,
羚羊角,人中白,百部膏丸,男服四錢,女服三錢。
,,參苓建中湯,,〔潮熱〕,人參,茯苓,當歸,白芍,肉桂,甘草,前胡,細辛,
麥冬,陳皮,半夏
,,鱉甲散,,〔骨蒸〕,柴胡,鱉甲,知母,秦艽,當歸,青蒿,烏梅,地骨皮,
早晚服。
,,河車丸,,〔又〕,人中白,河車,秋石,五味,人參,乳粉,阿膠,鱉甲,地骨
皮,銀柴胡,百部、青蒿、童便、陳酒熬膏丸。
,,二仙膠,,〔又〕,鹿角膠,龜膠,人參,杞子,共為末,酒調服,亦治遺精。
,,六君子湯,,〔痰結〕,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
,,潤腸丸,,〔又〕,火麻仁,羌活,歸尾,大黃,桃仁
,,遠少丹,,〔溫補〕,山藥,山萸,牛膝,遠志,茯苓,五味,巴戟,蓯蓉,菖蒲
楮實,杜仲,茴香,杞子,熟地,蜜同棗肉丸。
,,獨參湯,,〔久血〕,人參一味濃煎。
,,大黃䗪蟲丸,,〔乾血〕
,,理中湯,,〔陽虛〕,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杏仁膏,,〔喘嗽〕,杏仁泥,薑汁,蜜,砂糖,桑皮,木通,紫菀,五味子,後
四味先煎,去渣,入前四味熬膏,含化。
白話文:
卷八
澤瀉、神麯、乾薑、砂仁、蔻仁
這些是單味藥材,沒有說明具體用途。
嵩崖脾腎丸(用於老人) 包含: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附子、肉桂、牛膝、砂仁、車前子、補骨脂、益智仁。
神仙延壽酒(另一個配方) 包含:補骨脂、熟地、生地、天冬、麥冬、人參、川芎、當歸、白芍、茯苓、木香、砂仁、菖蒲、遠志、柏子仁。用這些藥材加入三十斤酒中煮製而成。
麥煎散(用於小兒疳勞) 包含:赤茯苓、當歸、乾漆、鱉甲、常山、大黃、柴胡、白朮、生地、石膏、甘草、小麥。
補血養陰丸(用於婦女虛勞) 包含:生地、丹皮、麥冬、白芍、當歸、牛膝、枸杞子、青蒿、茯苓、鱉甲、川斷、五味子。將這些藥材與益母草膏製成藥丸。若有咳嗽,可加蜜炙枇杷葉;咳嗽嚴重,加貝母、沙參、百部;有痰,加橘紅;熱象明顯,加胡黃連、銀柴胡;食慾不佳或腹瀉,則去掉當歸、生地、枸杞、鱉甲,加入蓮子肉、山藥、陳松花。
清離滋坎丸(用於情志不舒引起的虛勞) 包含: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當歸、白芍、知母、黃柏、白朮、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甘草。若有吐血,加童便調陳墨;有痰,加竹瀝、薑汁;有汗,加黃耆、酸棗仁;痰多,加貝母、瓜蔞仁;有熱,加地骨皮;有咳嗽,加五味子;心悸,加遠志、酸棗仁;遺精,加龍骨、牡蠣;胸膈不適,加陳皮;咽喉疼痛,加桔梗、元參;痰多氣喘,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久咳不止,加阿膠、五味子、紫菀、麥冬。
滋陰清化丸(用於痰熱) 包含: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當歸、鱉甲、阿膠、白芍、茯苓、山藥、貝母、花粉、甘草、五味子。用蜂蜜製成藥丸,含化服用。
人中白丸(用於血熱) 包含:生地、當歸、阿膠、白朮、白芍、鱉甲、熟地、青蒿子、羚羊角、人中白、百部膏。製成藥丸,男子服用四錢,女子服用三錢。
參苓建中湯(用於潮熱) 包含:人參、茯苓、當歸、白芍、肉桂、甘草、前胡、細辛、麥冬、陳皮、半夏。
鱉甲散(用於骨蒸) 包含:柴胡、鱉甲、知母、秦艽、當歸、青蒿、烏梅、地骨皮。早晚服用。
河車丸(另一個配方) 包含:人中白、河車(紫河車,即胎盤)、秋石、五味子、人參、乳粉、阿膠、鱉甲、地骨皮、銀柴胡、百部、青蒿,用童便、陳酒熬膏製成藥丸。
二仙膠(另一個配方) 包含:鹿角膠、龜膠、人參、枸杞子。將這些藥材研成粉末,用酒調服,也可治療遺精。
六君子湯(用於痰結) 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
潤腸丸(另一個配方) 包含:火麻仁、羌活、歸尾、大黃、桃仁。
遠少丹(溫補藥方) 包含:山藥、山茱萸、牛膝、遠志、茯苓、五味子、巴戟天、肉蓯蓉、菖蒲、楮實子、杜仲、茴香、枸杞子、熟地。用蜂蜜和棗肉製成藥丸。
獨參湯(用於久病失血) 只用人參一味,濃煎服用。
大黃䗪蟲丸(用於乾血)
理中湯(用於陽虛) 包含: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杏仁膏(用於喘嗽) 包含:杏仁泥、薑汁、蜂蜜、砂糖、桑白皮、木通、紫菀、五味子。先將後四味藥煎煮去渣,再加入前四味藥熬成膏,含化服用。